APP下载

格物致知臻峻岭,高瞻远瞩率大军

2012-04-01任绍曾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篇

任绍曾

(浙江大学,杭州,310027)

胡壮麟老师是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人称中国语言学中兴领军人物。他著作等身,对语言学作出了尽人皆知的卓越贡献。谈到他的贡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带头把系统功能语言学介绍给中国学者,就连Halliday也认为他“在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

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将有关的代表性著作翻译过来,Saussure的理论如此,Bloomfield、Sapir的理论如此,后来的Chomsky的理论,特别是他早期的理论著作,也是通过翻译介绍给中国学人的。但是胡老师却没有走这条路。他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经过咀嚼、消化之后,不仅通过著述把该学派的基本理论介绍给中国学人,而且经过他求端寻末、深入钻研,总结出这一理论的六个核心思想,从而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精髓介绍给了语言学界,帮助中国学者从根本上理解这个理论。

不仅如此,胡老师还追溯了Halliday的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的渊源。他用大量的事实说明Halliday关于语言的社会性、语法的语义基础、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语言研究的方法等等方面都得益于他的导师、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而Halliday的语言研究也的确始于对汉语语篇的分析。这就使得中国学者对这一理论产生了亲切感,拉近了他们与这一理论的距离。

此外,胡老师还大力介绍这一理论的适用性,特别是对外语教学的有效应用。所以王宗炎先生说胡壮麟教授“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传播者,他非常成功”。然而胡老师并不停留在介绍上。在介绍过程中,他迸发了极大的探求热情和学术勇气,将Halliday的理论加以应用,尤其是应用于对汉语的研究。这样,他一方面揭示了汉语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对所应用的具体理论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援疑质理,加以检验。由于他能很好地处理借鉴外国语言理论和关注汉语特点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不仅对汉语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的阐释,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作出新的贡献。比如他对汉语主位的研究。由于汉语是语篇导向的语言,主位的体现纷繁复杂,这样他基于汉语特征的研究就丰富了主位结构理论。又如对衔接的研究。他利用英汉两种语料,在观察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从语境层到语音层的六个层次的衔接模式,从而发展了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他对传统的有关衔接与连贯关系的认识提出了质疑,明确指出:“这两者互相密切联系。衔接可理解为语义和其语言中表现形式的关系,而连贯则为语义和语境的关系。”这就说清了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的两个重要方面的关系。事实上,说明语篇内部连接性(connectedness)的衔接和说明语篇外部连接性的连贯是无法截然分开的。王宗炎先生早在1992年就指出:“在视野方面,胡先生比韩礼德大些”。“在服务对象和例证选择方面,胡先生与韩礼德不同:韩礼德例证都选自英语,而胡先生除英语外还讲汉语的语篇特点。”“关于某些具体问题,胡先生有自己的看法。”到了1999年王先生进一步指出:“他视野开阔,材料充实;追求真理,不存偏见”。这足以说明胡老师不仅锲而不舍地介绍、探讨、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而且锐意创新,力求对其理论加以丰富和发展。

然而,胡老师的学术研究虽始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但并不止于此。他确实视野开阔,不存偏见,对其他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也十分关注。他不仅对功能主义的学派一一作了介绍,总结了各种功能主义流派的六方面的共识,而且还博采众长,加以应用。就拿美国功能主义来说吧。他对Chafe、Nichols等提出的可证性就十分重视。对于语言研究,特别是对于语篇分析,可证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方面。胡老师不仅将可证性应用于新闻报道和辩论语体的分析,而且还应用于汉语的语篇分析。通过比较可以取长补短,所以他还将其他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以对比。比如他在比较了Bakhtin和Halliday的学术思想之后指出:“巴赫金的‘体裁’虽也涉及语场、语旨、语式,但其内涵宽于这三项。有必要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模式中引进巴赫金的理论。”认知语言学关注自然语言,关注概念化,也就是语义,所以也是一种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认知的角度识解语言形式,而后者则是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解释语言形式。胡老师很早就预见到认知语言学的作用和潜力,而且抓住了该语言学的核心问题——隐喻,进行了针对隐喻的实质、隐喻与意义、语言与认知、语言与隐喻、隐喻与认知的研究,并发表了标志语言学前沿的《认知隐喻学》。可见,胡老师把所有功能语言学流派都纳入他的视野之内,这是基于他的信念:“功能语言学内部的不同流派都会对语言学的研究和功能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

看起来胡老师的研究是着重于语言功能,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他密切关注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对峙,而且欣喜地发现两者相互接近的迹象,并加以总结。他把Chafe的学术道路总结为“结构主义→生成语义学→功能主义,”认为它是由形式主义转向功能主义的。同时他指出,功能主义者Faucett的理论主要灵感来自于韩礼德1967年以后的著作,又说“他的模式置于大家熟悉的乔姆斯基关于语言学原则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的框架之中”。这是兼顾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做法。最令胡老师兴奋的是Hudson的子项从属语法。他认为这是系统语法、生成语法和从属语法的大融合,“反映了当代各种语法流派理论合流的趋势。不同语法理论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子项从属语法便是一个范例。”可见胡老师关心的是整个语言学的发展。他说:“我始终认为,任何科学的发展,是不同理论和不同学派之间创新、争鸣和融合的结果。”作为语言学家,他以坦荡的胸怀期待这种融合,也为这种融合尽心尽力。

胡老师对语言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符号学、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语用学、文体学、社会语言学以及外语教育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著述说明他是在符号学的统领之下研究语言,又在功能主义的观照之下统揽语言使用的多个学科,因而他对这些学科能融会贯通,对解决这些学科中的问题游刃有余,如对当代符号学与语言研究、功能语法与语用学、话语分析与语用学、隐喻与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与汉语语法、文体学与当代语言学、隐喻与文体学、语篇分析和外语教学等等之间的联系,他都有精辟的论述。

胡老师对中国语言学的卓越贡献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他高瞻远瞩,着眼于语言学科的发展,组建了一支研究语言学的大军。他在二三十年前组建了几个学术研究会,分别研究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符号学和文体学。这样就形成了相互联系又各尽其职的骨干团队。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组建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的时候,对其他功能主义的学者一视同仁,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共同推进语言学科的发展。他培养出一批批博士,给这支队伍不断输送新生力量。但是,这支队伍为何能不断扩大,持续发展,不断深入研究,形成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呢?这要归功于胡老师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工作。首先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作出表率,以自己的研究带动这支队伍。无论是功能语言学,还是整个语言学领域出现的新课题,他都带头研究,拿出成果。比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衔接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语法化,汉语研究和汉英对比研究中的汉语的语序、语气系统等,美国功能主义的可证性,直至多模态语篇分析、网络语言的分析、适用语言学,他都做了率先研究,作为示范。其次,他经常总结某个领域的研究动向,提出问题,引导学者做进一步研究。比如,他的论文“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语篇分析任重道远”、“我国文体学研究状况”、“当代符号学研究的若干问题”都起了引领研究队伍的作用。再次,他鼓励理论创新。曾经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一位学者对Halliday的及物性的过程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老师表示支持。在另一次研讨会上另一位学者将可证性的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探讨了汉语可证性的语言体现,胡老师在总结发言中也表示赞赏。胡老师为很多著作写序,以饱满的热情予以作者肯定和鼓励。他给李战子教授的《话语的人际意义》写序时总结了她成功的七个因素,同时强调“最后决定于战子本人的勤奋努力”。她的成果对他来说“既是欣慰,又是激励”,充分肯定这本书的亮点和学术价值。在给杨雪燕教授的ModellingTextasProcess写序时,指出了此书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盛赞她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并引以为傲。在给朱永生、严世清教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写的序中,对他们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不足给于肯定,并指出这本著作“为我们既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也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序言不仅是对作者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者的指导。

还有,他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他多次邀请Halliday、Hasan、Martin、Matthiessen、Faucett等语言学家与会,听取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Halliday还曾就如何利用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做过详细论述。最后,胡老师热情提携后学,适时“让贤”。他早在本世纪初就打算退居二线,请黄国文教授主持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的工作,后来得以实现。黄教授接任以后除坚持召集年会外,还在中山大学建立了网站,创建了“学术周”和“高端论坛”,出版了很多功能语言学的著作,因而这支队伍大有欣欣向荣、与时俱进的势头。这说明胡老师的决策是正确的,保证了队伍的兴旺、研究的持续。

由于他对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的卓越贡献,胡老师早已蜚声中外语言学界,但是他功成不居,虚怀若谷。他在2001年给赵艳芳教授的《认知语言学概论》写的序中把自己的学术生涯比喻为攀登华山:“走尽一个山头,又将奔越另一个更高更大的山头”;“当我仰望这个高峰时,我发现赵艳芳老师已经先我一步,走在前面了。”这表现了胡老师己之虽有、其状若无的谦谨,也表现了他坚忍不拔、不断攀登的毅力。其实他这个时候已在撰写《认知隐喻学》,费时七八载。在这篇序之后仅两年光景,即2003年这本大作问世了。这使我想起一句古话: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必臻乎峻岭矣。这不是对胡先生学术历程和成就的写照吗?虽是比喻,但与王宗炎先生对胡老师“视野开阔,追求真理”的直义褒奖十分契合。

新年伊始,欣闻《当代外语研究》为祝贺胡壮麟教授八十华诞打算出一期专辑,于是又重读胡老师的大作,温故而知新,获益良多。同时对胡老师的成就和贡献也有了一得之见,谨记录于此,以祝贺胡老师八十寿辰。祝他寿比南山,永葆学术青春,再续辉煌。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忠诚原则”的复调倾向——兼论功能主义语用学传统的衰弱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