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2012-04-01赵锡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化疗肿瘤

赵锡民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中医科,山东 泰安 271000)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现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致死原因第一位的疾病。因此,肿瘤的防治研究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逐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扶正法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肿瘤形成后由于不断耗伤气血,导致正气亏虚。因此及时顾护正气,常可使正盛邪衰,从而抑制肿瘤的扩散和发展。翁欣然等[1]在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肿瘤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时发现中药联合治疗组可在短期内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衣弘等[2]通过给予肝癌患者扶正抑瘤汤(由太子参、黄芪、白术、半枝莲、莪术等组成)内服配合肝动脉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及对血供的影响。结果:扶正抑瘤汤对本病有扶正固本之功效,在肝动脉介入化疗期间,能缓解症状,改善血供。许昕等[3]通过研究发现补肾类药物能够抑制大鼠肉瘤细胞MR106的细胞分化和增殖,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增长的作用。

2 解毒法

祖国医学认为,“邪之凶险者谓之毒”,毒分为火毒、湿毒、疫毒等,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病理因素。毒侵入体内,一则大量耗伤人体气血津液,二则导致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化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使病情愈加凶险复杂,因此临床上通过解毒排毒法来防治肿瘤,常可收获良效。 李宇[4]研究发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鸦胆子提取物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时,具有改善肿瘤患者的全身情况、稳定病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周红光等[5]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消癌解毒方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的实体瘤重,并延长其存活时间,对S180、H22诱发的移植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孙慧茹等[6]通过皮下接种法制造肿瘤小鼠模型;之后给予温阳散结解毒汤(由西洋参、黄芪、鹿角胶、白术、茯苓、蜈蚣、全蝎、山慈菇、莪术、露蜂房、海藻、白及、附子、草乌组成)灌胃或腹腔注射环磷酞胺治疗。10 d后发现温阳散结解毒汤可减轻体表瘤重量,减少肺细胞亚群平衡、提高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从而得出温阳散结解毒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与化疗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减毒增效作用。孙春霞等[7]通过给予中晚期胃癌患者服用化浊解毒方配合化疗治疗,观察2个疗程后发现,化浊解毒方治疗组能明显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 化痰法

痰既是疾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外邪或饮食失节,常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酿生痰浊,积久不散,聚为肿物。正如朱丹溪于《丹溪心法》言:“诸病皆有痰而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巨大维等[8]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移植S180瘤块的方法,建立小鼠胃移植瘤模型;之后给予消痰散结方灌胃,3周后,消痰散结方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下调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6,IL-8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进一步指出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因子有关。李猛[9]通过观察益气化痰中药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时发现,益气化痰法具有稳定瘤体、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对化疗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张恩欣[10]通过研究发现益气化痰法可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此外李春杰等[11-12]研究均发现化痰法具有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疗效的作用。

4 祛瘀法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当属中医血瘀的范畴。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可出现在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因而临床上适当使用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刘启泉等[13]将12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冬雪消解毒活血汤(冬凌草、积雪草、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对照组口服胃复春,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刘朝霞等[14]试验发现中药肝积方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体质量,并使AFP明显下降。张民庆等[15]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涤痰祛瘀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中S期DNA合成、干扰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5 散结法

阎丽珠[16]试验研究得出:散结汤配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吉非替尼的对照组,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张新华等[17]发现抑癌散结汤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异常,但是前者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生存优势。范焕芳等[18]通过给予模型大鼠灌胃具有柔肝散结作用的青消方(由太子参、白芍、绞股蓝、灵芝、冬凌草、鳖甲、蛇六谷等组成)12周,结果发现青消方能明显缩小肝癌大鼠瘤体积、减轻瘤重量、降低血清VEGF和TNF的含量及组织VECG和PCNA相对含量,从而抑制肝癌大鼠肿瘤细胞的生长。

6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防治肿瘤当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尚需注意以下几点:1)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病常常是正虚邪实夹杂,正虚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不足,邪实则多以气滞、血瘀、痰凝、毒结等为主。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即可以是单一致病因素致病,也可以是多种致病因素一起致病,以后者多见,因此在临床治疗肿瘤患者时不可单独拘于某一方法,而应辨证论治,多法合一,方能达到理想功效。2)由于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方位的作用机制,今后如何通过临床试验或者动物实验进一步揭示抗肿瘤中药存在的药理学机制,将会大大的提高中医药在防治肿瘤疾病当中的地位。

[1]翁欣然,吴剑,卢晓红.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肿瘤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10,3,41(327):41.

[2]衣弘,申欣.扶正抑瘤汤配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31例[J].陕西中医,2009,30(9):1114-1115.

[3]许昕,祝勇,王营生,等.补肾泻相火法对大鼠成骨肉瘤细胞分化的影响[J].北京中医,2006,8(8):88-90.

[4]李宇.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22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49.

[5]周红光,吴勉华.消癌解毒方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815-816.

[6]孙慧茹,杨庆有.温阳散结解毒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10,23(4):24-27.

[7]孙春霞,李佃贵,吕素君,等.化浊解毒方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9):1305-1306.

[8]巨大维,魏品康,孙大志,等.消痰散结方对鼠胃移植瘤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07-409.

[9]李猛.益气化痰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1):12-14.

[10]张恩欣.益气化痰疗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46(23):60-61.

[11]李春杰,魏品康,余柏林,等.消痰散结方干预胃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P65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62-64.

[12]田美欣,孙长岗,贺姗姗,等.指导乳癌患者口服化痰散结方对化疗前后P-gp表达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24-125.

[13]刘启泉,杜艳茹,苏晓兰,等.冬雪消解毒活血汤治疗胃癌前病变63例[J].陕西中医,2010,31(1):10-11.

[14]刘朝霞,周延峰,李秀荣.肝积方治疗中晚期肝癌36例[J].四川中医,2004,22(8):44-45.

[15]张民庆,陈华圣,许爱华,等.涤痰祛瘀汤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4):221-223.

[16]阎丽珠.散结汤配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4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1):1669-1870.

[17]张新华,高芳,崔朝勃,等.抑癌散结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20(19):2493-2494.

[18]范焕芳,黄茂,李建萍,等.柔肝散结法对肝癌大鼠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3):3-4.

猜你喜欢

中医药化疗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ceRNA与肿瘤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