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
2012-04-01王庆艳刘文全
王庆艳,刘文全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科,天津 30019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以胆管的进行性炎症、纤维化和多发性狭窄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胆汁瘀积性肝病[1]。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可导致肝衰竭和胆管癌。本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笔者收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1例,经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张某,男,38岁,工人,主因间断乏力、尿黄2月,加重4周入院。入院时,乏力,尿黄,身目黄染,伴皮肤瘙痒,食欲下降,进食后恶心,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查体:体温36.6 ℃,脉搏79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形体消瘦,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腹平坦,腹软,全腹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肝功能:ALT 64.4 U/L,TBIL 62.58 umol/L,DBIL 58.5 umol/L;FER 312.1 ng/mL。肝炎病毒指标均阴性,风湿病抗体均阴性,血、尿常规均正常。上腹部彩超示:肝内胆管壁异常回声改变。考虑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型)。中医诊断:黄疸(阳黄),痰湿瘀结。西医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治以利湿化痰行瘀。选方茵陈蒿汤加减。处方:茵陈30 g,栀子10 g,大黄6 g(后下),丹参15 g,柴胡10 g,枳壳10 g,赤芍10 g,莪术15 g,桃仁10 g,红花15 g,郁金15 g,生甘草10 g。水煎服,分次服用,2次/d。并嘱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忌油腻及刺激性饮食。
按上方服用7 d后,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渐轻,但仍有纳差,食后恶心欲吐,口干口苦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复查肝功能ALT 35.7 U/L,TBIL 36.37 umol/L,DBIL 34.97 umol/L效不更方,守原方加减:茵陈30 g,栀子10 g,丹参15 g,柴胡10 g,枳壳10 g,赤芍10 g,郁金15 g,生甘草10 g,苍术10 g,厚朴10 g,莱菔子15 g,旋覆花10 g,代赭石15 g。
上方服用10剂后,黄疸明显减轻,食量增加,未诉恶心及腹部不适,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复查肝功能ALT 30.4 U/L,TBIL 24.50 umol/L,DBIL 19.74 umol/L;FER 201.1 ng/mL。症状好转,未诉其他明显不适。
2 讨论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特征为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失代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及免疫机制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肝移植为终末期PSC的惟一有效治疗手段[2]。主要治疗目标是缓解慢性胆汁郁积的症状,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及并发证治疗。目前,研究最多的药物UDCA,虽然对瘀胆性肝病有广泛疗效,但尚未证明其能逆转PSC的病程。因此,人们广泛寻求中医中药治疗,在疾病的早、中期尚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PSC临床证候见黄疸、皮肤瘙痒,渐进性加重的乏力,伴食欲减退、恶心,少数病人可畏寒和发热。相当于祖国医学中“黄疸”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并治》篇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邪蕴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症。该例患者属疾病初期,属阳黄。因湿热熏蒸,困遏脾胃日久,痰湿瘀结,肝胆络脉阻滞而发。方以茵陈蒿汤为主方,茵陈配栀子、大黄可使湿热从大小便而去,从而使黄疸消退,正如《伤寒论》原方后注云:“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研究表明[3]茵陈能够保护肝细胞膜、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强肝脏解毒功能。配以柴胡、郁金疏肝理气。现代药理研究[4]证明,大黄、茵陈、柴胡、郁金对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云:“瘀热以行,一个瘀字,便见黄皆发于血分”因此治疗黄疸病酌情加入凉血活血药物,方中配以赤芍、丹参、桃仁、红花、莪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研究[5]表明,丹参不单纯是改善肝脏微循环,供给肝脏有益因子,更重要的是丹参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调理活性素,使肝脏免受损伤,最终起到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血栓素β2、6-酮-前列腺素F1a,并调整其比例,起到消退黄疸的目的。甘草养肝柔肝,枳实、苍术、厚朴、莱菔子化痰散结,加用旋覆花、代赭石以和胃止呕。诸药合用,肝胆脾胃兼顾,湿热痰瘀并除,故获良效。
[1]舒慧君,朱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6):591-594.
[2]段维佳,贾继东.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1):4-7.
[3]杨广栋,陈兰羽,张莎莎.茵陈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1,31(5):455-457.
[4]孔增科,周海平,付正良.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9.
[5]刘伟.复方丹参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