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莲产业效益的建议
2012-04-01刘义满柯卫东
刘义满,柯卫东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关于提高莲产业效益的建议
刘义满,柯卫东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就如何提高莲产业效益问题,从优化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优化栽培技术、丰富产品类型、培养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产品价格季节差利用、莲文化建设、莲作物的景观和生态价值利用等角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莲产业;品种结构;栽培模式;栽培技术;莲文化;建议
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之一,莲产业包括莲藕(藕莲)产业、莲籽(子莲)产业和花莲(荷花)产业。莲产品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也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同时,莲也是最具传统文化内涵的经济作物之一。据估计,我国莲藕栽培面积约33.3万hm2,子莲栽培面积约6.7万hm2,其中莲藕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黄淮流域都有较大栽培面积,而子莲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福建、湖南及浙江等省区种植。花莲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种植。这里,着重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莲产业效益问题,谈点看法。
1 优化品种结构
藕莲品种主要包括鄂莲系列品种[1]如鄂莲1号、鄂莲5号、鄂莲6号、鄂莲7号、鄂莲8号、巨无霸莲藕等;子莲品种包括太空莲3号、太空莲36号、京广2号、建选17号、建选35号、满天星等;花莲品种约1 000个。优化品种结构,就是要从品种特性、用途等角度选择品种,并进行合理搭配。品种的选择,主要依据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品种特性、当地环境条件及栽培习惯确定。如南方喜欢煲汤食用,则以炖煮易粉、味甜、汤色白的品种较为适宜;北方喜欢凉拌或炒食,则以肉质较脆的莲藕品种比较适宜。又如,从形状上讲,广东市场偏好节间呈短筒状的品种,北方市场偏好节间呈长筒状的品种。
2 优化栽培模式
优化栽培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挥单位面积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莲藕和子莲耐连作能力较强。在实际生产中,绝大多数藕田是实行多年连作的。通常情况下,在同一块田中,可以连续数年以莲藕为中心进行茬口配置。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不论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当以采收青荷为目的时,大多可在6~7月腾地;若以采收老熟藕为目的,则从8月中下旬开始,可持续采收至翌年4月底。合理安排好莲藕采挖期,则藕田茬口配置的空间比较大[2]。
2.1 腾地配茬模式
腾地配茬模式主要在水稻田(浅水田)采用,即先将藕田内的莲藕产品采挖后,再进行茬口配置。包括莲藕—水稻—旱生蔬菜(或冬闲、或种植绿肥)模式、莲藕—水生蔬菜模式及莲藕—旱生蔬菜模式。
腾地配茬模式中可以用于轮作或间作的水生蔬菜种类有二季莲藕或三季莲藕、慈姑、荸荠、水蕹菜、水芹、豆瓣菜(西洋菜)等。可选择的旱生蔬菜种类则很多。由于莲藕采收期可以有较大变化,因而其后茬旱生蔬菜的种类和茬次亦可有较大变化。莲藕采收早的,其后可种植1~3茬。湖北地区,通过返青早熟栽培[3]、常规栽培、浅水栽培—深水越冬—延迟采收等模式的组合应用,已经实现莲藕周年采挖上市。对于子莲而言,亦可在子莲采收后进行轮作或间作,如江西广昌的子莲—泽泻(药材)间作模式。江西、福建等地还有子莲与烟叶(或油菜)进行轮作种植的模式。
2.2 不腾地配茬模式
①莲藕生产田 莲藕田不腾地配茬模式亦主要在水稻田(浅水田)采用,即在莲藕成熟后,暂不采挖,而是先清除荷秆,然后放干田水,直接在莲藕田内配茬种植蔬菜或其他作物。莲藕返青早熟栽培模式亦属于不腾地配茬模式。在武汉地区,该模式第1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定植,7月下旬前采收青荷藕。采收青荷藕时,采大留小,即将大藕用作商品藕销售,小藕定植;或间隔采收,一般每5 m宽中,采收3 m宽,留存2 m宽不采收。第2年及其以后各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下旬采收早熟藕。
广西地区首创的稻—藕套种模式,也属于不腾地配茬模式之一。该模式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植莲藕,8月上中旬在藕田采用免耕方式抛栽水稻,11月中旬收割晚稻,之后挖藕上市。有调查表明,单一种植水稻、单一种植莲藕和莲藕—水稻套种3种模式中,莲藕—水稻套种模式,每667 m2产水稻424.4 kg、莲藕3 389.1 kg,分别比单一种植水稻或莲藕的田块增产14.1%和17.5%[4]。
②藕带生产田 藕带是莲的幼嫩根状茎,即幼嫩莲鞭,从植物学角度讲,藕带产品为根状茎顶端的一个节间及顶芽。a.子莲藕带。子莲一般实行一次定植,于第2年和第3年采收藕带。湖北地区的子莲藕带栽培模式主要为第1年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定植,7~10月中旬采收子莲;第2年和第3年5~6月中旬采收藕带,7~10月中旬采收子莲。
b.藕莲藕带。藕莲藕带的采收主要在上年莲藕未能及时采收的田块采收,或定植当年前期少量采收藕带,采收时间多在4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近些年来,有的农户专门利用藕莲栽培采收藕带。藕莲藕带栽培模式主要有2种:一是藕带—商品莲藕栽培模式。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定植,5月至7月底分期采收藕带。藕带停止采收后,加强肥水管理,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或4月中下旬采收商品藕。藕带产量200 kg/667 m2,商品藕产量1 000~1 500 kg/667 m2。该模式下的所谓“商品藕”也可用作翌年的种藕。二是藕带—种用莲藕栽培模式。湖北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定植,6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分期采收藕带。藕带停止采收后,生产种用莲藕。藕带产量可达300~400 kg/667 m2。该模式下,秋季长成的莲藕较小,商品性差,但用作翌年种藕则比较适合。
藕莲藕带栽培模式适宜在鱼塘等淤泥层比较深厚的水田采用。另外,也有人利用返青早熟栽培的莲藕田(稻田栽培)采收藕带。在留地越冬莲藕返青后,从4月下旬开始,于田间采收藕带,采收时间最晚可以持续至8月中下旬。此外,湖北洪湖市等地区也有人在湖区野生莲分布区采收野生藕带[5]。
2.3 莲藕(子莲)—鱼种养结合模式
藕田养鱼,实行种养结合,亦为成功的种养结合模式。适宜的鱼类如黄鳝、泥鳅、鲫鱼、鲤鱼、鲶鱼、黑鱼等。藕田养鱼时,宜在藕田周围开挖宽80 cm、深60 cm的溜鱼沟或占地面积为田块面积2%~3%的鱼溜(深60~80 cm),田块中间按“井”字形或“非”字形开挖宽35 cm、深30 cm的鱼沟。一般溜鱼沟或鱼溜和鱼沟,占田块面积5%~10%为宜。每667 m2藕田内养鱼数量视鱼的种类和鱼苗大小而定,如长10 cm左右的鲤鱼可放150尾,25 g左右鲶鱼可放养700尾左右。养鱼时应适当投料。藕田养鱼,可有效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病虫为害,综合效益明显。
另外,还有一种藕鱼轮换种养模式,即在同一块田内,实行前3 a连续种养鱼、后2 a连续种藕的模式,简称“三年鱼、两年藕”。前3 a的养鱼可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为后2 a种藕提供养分,可以大大减少施肥量[2]。
3 优化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的优化,主要指对传统的或习惯性栽培技术的改进,主要包括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省力化栽培技术等及其标准化。合理施肥技术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品种习性、劳动力现状及当地肥料供应情况而定。莲藕栽培中,尤其要重视基肥的施用。病虫害防治要强调农药的安全应用,适宜的农药种类、剂量和施用方法,强调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强调综合防治。
近20 a来,从事莲产业(主要是藕莲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显表现为劳动力老化和从业人员减少。据2011年调查,湖北地区从事莲藕采挖的劳动力年龄大多在45周岁以上,而且50周岁以上的劳动力占多数。所以,从长远来讲,莲藕省力化栽培技术能否取得实用性突破,将是莲藕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相应的研究重点应该是莲藕省力化采挖技术的研发。目前,莲藕机械采挖已经在一些地区大面积应用。标准化是提高莲藕栽培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莲藕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保障性手段。对于一个具体地区而言,莲藕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莲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产品质量安全出发,目前的标准化工作应该以普及无公害食品莲藕栽培技术为重点,其次是推广绿色食品莲藕栽培技术,鼓励条件具备的地方开展有机食品莲藕生产[1,6]。
4 丰富产品类型
产品类型的丰富,主要指对可利用产品器官的开发利用,包括鲜食产品和加工产品。目前,许多产区的莲产品仍然比较单一,莲藕产品主要为鲜食莲藕,子莲产品主要为穿心白莲和磨皮莲籽。还可以挖掘其他莲产品,鲜食产品如藕带(即藕鞭,未膨大的幼嫩根状茎)、莲籽(包括嫩莲籽和老熟莲籽)、花瓣及嫩叶;加工产品如盐渍藕、糖醋藕、糖藕、醋藕、速冻莲藕(莲籽)、脱水藕等,莲藕(莲籽)汁、荷叶茶、莲藕(莲籽)罐头、保鲜藕带、酸辣藕带、糖渍藕带、藕肠等即食莲藕产品。莲藕叶片用作烹饪垫料,在东南亚也有一定市场。由于欧、美、日等国外市场对我国蛋黄馅和肉馅月饼的进口限制,近些年对于莲蓉馅月饼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莲蓉馅也成为重要产品之一[1,7]。另外,还可以将莲花、莲蓬、莲叶等加工成工艺品进行销售。
5 培养龙头企业
重点培养从事莲产业的大型种植企业和加工企业。大型种植企业的培养,主要是应对莲藕和子莲种植人员数量减少、年龄老化的现状,同时便于集约化经营。大型加工企业或企业群的培养,对于带动和保持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增加莲产业产值,具有重要作用。江苏宝应,福建建宁,江西广昌,湖南湘潭,湖北武汉、仙桃、洪湖等地的事实亦已证明,加工企业的壮大,对促进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涉莲产业企业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内部科技力量薄弱。一些企业舍得投入硬件建设,而对人才培养、企业内部科研等却缺乏认识,重视不够。
6 创立品牌
一是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二是注册商标;三是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许多地区对于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商标注册等工作比较重视,但对于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重视不够。条件具备的时候,要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认证。品牌与包装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注重产品包装。实行净菜小包装是莲产品进入超市和品牌产品推广的有效措施之一。
7 开拓市场
莲产品的市场是非常广泛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产区往往只注重传统市场的保持,而不注重新市场的开拓。莲产品具有国内、外两个市场,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是传统的国际市场,欧洲是希望较大的市场,其他国际市场则有待于加大开发力度。国内市场方面,要注意产品流向,譬如,新鲜莲藕,如果以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中心,产品流通方向基本是从东往西(如武汉地区莲藕向重庆、成都、绵阳、西安等市场的流动)、北上南下(如武汉地区莲藕北上的市场有郑州、北京、石家庄、太原等,南下的市场主要为广州、深圳等)。
8 利用产品价格季节差
利用产品价格季节差,就是在价格较高的季节向市场提供莲产品,以获得较高的效益。对于新鲜产品而言,莲产品价格的季节差非常明显。充分利用好价格的季节差,在价格较高时向市场提供产品,是增加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湖北地区的莲藕产品价格季节差具有较强代表性,当地的莲藕种植户也正是为了适应价格的季节差,进而创造出较多的栽培模式。以新鲜莲藕的田头批发价为例,近几年价格的季节变化大致分为8月至春节前15 d,2.2~3.0元/kg;春节前15 d至春节,3.0~4.0元/kg;春节后至4月下旬或5月上旬,2.2~3.0元/kg;5月中旬至6月中旬,3.0~4.0元/kg;6月下旬至7月下旬,3.5~10元/kg。所以,湖北地区农民非常重视春节前15 d左右至春节、6月下旬至7月下旬的莲藕供应。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常规情况下的莲藕淡季,因此农民创造性地采用浅水栽培—深水越冬—延迟采收模式,将上一年生产的老熟莲藕延迟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收上市,售价亦较高;6月下旬至7月下旬的价格往往是最高的,因此湖北地区农民创造了返青早熟栽培模式,利用早熟品种莲藕留地越冬,翌年生产早熟青荷藕,将上市期提早到了6月下旬至7月下旬。
9 重视莲文化建设
莲文化属于农作物文化的范畴。农作物开发利用往往伴随着文化现象的产生,在我国的所有经济作物中,莲文化的发展程度最高,可以说莲(包括藕莲、子莲和花莲)产业与文化的结合最为紧密。
莲花、莲蓬、莲叶观赏价值高,其不同季节均可令人产生美的联想。莲藕、藕带、莲籽、嫩叶、荷花均可食用,且具较高营养保健功能,是我国大多数菜系的重要原料。莲各器官均可入药,历来的中药典籍多有记载。莲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容易种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文字可考历史逾3 000 a。所以,莲在我国传统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绘画、雕塑、建筑等众多文化艺术领域有广泛的体现,也是现代文化艺术作品的重要描述对象。
莲与佛教密不可分,大凡佛教传播到的地方,都有莲的踪迹,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植物像莲(包括植物学上的睡莲)一样与宗教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佛教中寺院里的佛像都以莲花为宝座,称之为莲花座。在佛教的起源地印度,莲被视为印度文化遗产的象征,与印度神话、艺术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人们通常将财富神 (Lakshmi)和智能神(Saraswathi)与荷花相联系。在印度教的许多场合里荷花用于献神,特别是在Basanti Puja、Durga Puja、Saraswati Puja和 Lakshimi Puja等传统节日期间。莲是印度最富魅力的水生植物,在印度文化中荷花象征纯洁、美丽、庄严、优雅、繁殖力、财富、富足、学识、宁静,并且被定为国花[8]。在佛教国家泰国,莲花主要用来敬佛。此外,我国不仅有传统的荷花(莲花)生日,有的地方还专门建有莲神庙,用于祭拜。
莲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一些城市的市花,如山东济南、济宁,河南许昌,广东肇庆,湖北孝感、洪湖,澳门等地的市花均为荷花。
我国以莲(包括莲藕、荷藕、莲花、荷花、莲籽等)为主题举办过节日的地区,已经有数十个,包括黑龙江、北京、河北、山东、辽宁、湖北、宁夏、陕西、重庆、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省。我国以作物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中,以莲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最多、最普遍。重视和发展莲文化,不仅对于莲产业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亦有重要作用。
10 重视莲作物的景观和生态价值利用
莲的景观价值主要指莲在景观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莲的生态利用价值主要指莲在生态环境改良,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的应用。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莲的景观利用价值和生态利用价值都很高。在水景园林中,莲是核心植物之一,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而言,将环境改良、环境美化与农民增收结合得最好的作物之一就是莲,这一点是大多数作物所不能媲美的。
[1]刘义满,魏玉翔,李峰,等.湖北省莲藕品种演变及其栽培利用特点[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342-344.
[2]刘义满.长江流域藕田配茬模式[J].长江蔬菜,2004(8):15-16.
[3]钟兰.莲藕返青早熟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1):19-20.
[4]谢彩文,贺亮军.广西“十一五” 农业谁“逐鹿”[N/OL].广西日报,2010-12-15[10][2012-06-06].http://www.gxrb. com.cn/html/2010-12/15/content_473421.htm
[5]刘义满,柯卫东,钟兰,等.湖北地区的藕带产业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1(7):47-49.
[6]刘义满,魏玉翔,刘辉,等.农业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重点与组织管理[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7):1 970-1 972.
[7]胡琼瑶,朱萍.湖北莲籽何日自披“嫁装”?[N].农村新报,2009-09-29 [3][2012-06-06].http://ncxb.cnhubei.com/ HTML/ncxb/20090929/ncxb856985.html
[8]刘义满,柯卫东,孙治平,等.印度水生蔬菜生长及利用概况[J].中国蔬菜,2007(增刊):98-103.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Industrial Benefit of Asia Lotus(Nelumbo nuciferaGaertn.)
LIU Yiman,KE Weidong
(Wuha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430065)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enefit of Asia lotus(Nelumbo nuciferaGaertn.)industry,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including optimizing cultivar composition,cultivation modes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nriching product types,supporting leading enterprises,brand building and market development,making use of seasonal price difference,constructing lotus culture and making use of landscape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lotus.
Asia lotus (Nelumbo nuciferaGaertn.);Lotus industry;Cultivar composition;Cultivation mode;Cultivation technology;Lotus culture;Suggestions
10.3865/j.issn.1001-3547.2012.16.049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17)“水生蔬菜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刘义满(1963-),男,研究员,现主要从事水生蔬菜花卉研究与技术推广,电话:027-88116313,13720208599,E-mail:Liuyiman63@163.com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