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
——以安庆为例
2012-03-31王浩
王 浩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安庆246003)
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
——以安庆为例
王 浩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安庆246003)
安庆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发展潜力,面对目前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实现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提高安庆旅游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安庆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安庆区域旅游合作和竞争模式,以及协调机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安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竞争模式;协调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许多地方把旅游业当成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旅游地的竞争,并且暴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构建安庆“大旅游、大市场”,提升安庆旅游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安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走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之路,已成为安庆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的发展战略[1]。
一、安庆区域旅游竞合必要性分析
开展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竞争的一个新型方式与战略。
第一,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全局共赢。任何旅游者都希望以最小的花费、最短的时间观看更多的旅游景点,从事更多的旅游活动,获得更丰富的旅游经历。如果各旅游景点孤立的、分散地开发,在实践中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客源市场的争夺上,势必会导致恶性竞争,影响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因此,发展区域旅游,要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全局的共赢。
第二,促进资源共享,降低开发成本。实践证明,在旅游地进行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降低开发成本;不同的旅游区域各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成本的上升。
第三,促进市场互换,保证稳定的客源。相互合作的旅游地之间,它们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一般会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并且,这些旅游资源之间的距离一般较近,联系非常方便。所以,它们既是旅客的目的地,又是彼此的客源地,这种区域合作具有互补性,能够促进市场互换,保证稳定的客源,同时也加强了区域内的联系,改善了区域内的旅游环境,有利于区域内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延长旅游资源的使用周期,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单个旅游地,不管它拥有多么优秀的旅游资源,多么便利的交通路线,对游客有多么大的吸引力,都会受到客源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都有潜在的市场风险。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善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资源的使用周期。另外,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及时获得市场变化信息,作出调整策略,将风险降到最低点。
第五,营造区域旅游模块,迎合旅游需求发展趋势。决定游客旅游的因素有时间、金钱、旅游需求以及旅游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大多数人有旅游的钱和需求。但是,多数人出行集中在黄金周,并且因为时间的缘故,一般只能集中游览一两个旅游区域,为了迎合旅游需求发展新趋势,有必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营造区域旅游模块。
第六,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由于替代优势,优异的旅游资源和条件就会使旅游者选择最为旅游目的地,从而起到对一些地区或景点的替代作用。正是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吸引旅客的范围、数量不一样,从而也影响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对策。通过发挥政府在旅游合作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可以打破现有的以行政区域为主导模式的区域旅游功能的分工和分割,促进旅游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安庆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条件分析
(一)合作与竞争的优势
区位方面,安庆市地处安徽、湖北、江西交界处,靠近长三角,而且是皖江城市带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这为安庆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交通方面,交通是开展旅游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要提高旅游区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便利快捷的交通作保障。目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相互交织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不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通向省内外、市内外的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而且也形成了以安庆市区为中心,市区与重点旅游景区的快速旅游专用道。此外,安庆还在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内外联系。[2]
资源方面,安庆地处皖西南,毗邻长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休闲城市之一。该市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是中华禅宗圣地,戏曲之乡,文化之邦,同时也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城市之一。
客源方面,以安庆市区为中心,半径为300公里的经济圈内,居住人口数达3.8亿人,潜在旅游人口超过6500万,在500公里范围内居住人口达4.5亿人。安庆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
(二)合作与竞争的劣势
资源开发不足。旅游长期处于浅层次开发,品牌单一,内涵挖掘不足,景区景点开发无序,产品更新升级与顾客需求相脱节。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虽然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支线交通问题也还不少,景区景点内部交通有待完善,相邻县景区景点连通性较差。
(三)合作与竞争问题
第一,竞争意识落伍,行政区划不足。一些地方政府或旅游企业把旅游业看成是“百宝箱”,把旅游经济看成是“门票经济”,各自为政,相互争夺客源市场。要想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赢,就必须注重横向联合,发挥地方政府在旅游合作中的引导作用,打破现有以行政区域为主导的区域旅游功能的分工和分割,促进旅游要素的无障碍流动。
第二,监管体制有待健全。开展区域合作与竞争自然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市场监管,这对于培育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有重要作用,开展合作与竞争,目前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区域旅游地法规,缺乏相应市场监管组织以及旅游区执法队伍。
第三,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自然会涉及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各大小不同的投资主体利益,而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势必影响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的进一步发展。
三、安庆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模式选择
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模式指区域旅游利益相关者在发展旅游时所采用的具体合作与竞争方式、方法。为抓住我国旅游快速发展以及安庆承接皖江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新契机,迎接省内、外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安庆区域旅游应采取以下竞合模式。
第一,以旅游资源整合为基础,以精品带动为发展战略。为发挥安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可以以安庆黄梅戏、禅宗文化、天柱山为依托,打造山水、文化、戏曲、禅宗四大旅游品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以提高吸引力。
第二,以政府推动为主导、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专门区域旅游发展管理机构。区域旅游发展,离不开政府统一规划,离不开有关部门立法、监管、协调。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统一领导,打破地区、部门、行业限制,并指令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从有关部门抽调有关人员,建立健全专门的矩阵式旅游管理机构。
第三,让旅游企业等为主角,以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为主要经济联系形式。旅游企业是独立经济实体,合作自然只能采取市场化运作。在旅游企业开展合作的时候也离不开交通运输业、园林绿化业、风景名胜区管理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业、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服务业为旅游活动提供直接服务。旅游企业与公共设施服务业之间、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形式可以采取紧密型、松散型、或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多样形式。
第四,行业协会信息沟通为手段,旅行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艺术体育、旅客参与等为发展纽带。区域旅游发展,离不开区域旅游信息的沟通、整体形象塑造与传播,应积极吸引广大旅游企业参与,成立协会,走联合促销道路。为了推动“大旅游、大联动”,推动区域旅游快速发展,还要积极依靠旅行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艺术体育、旅客等参与。
四、安庆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协调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是指旅游业的市场主体为推动合作进程所制定的制度、规则、措施、手段的综合体现。为推动安庆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威性区域旅游协调管理机构。原有的行政规划影响了区域旅游整体功能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必须积极推进旅游行政体制改革,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为此需建立一个权威性区域旅游协调管理机构,譬如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以监管和促进区域旅游发展。[3]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通。在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旅游要素合理自由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尽快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旅游的格局,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内旅游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第三,健全地方性旅游法规、标准,规范行业行为。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有关地方法规,规范旅游合法行为;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和监管力度;另外还需加强全市旅游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保障旅游者的合法利益,形成一个旅游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建立跨地区政府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构建统一的、开发、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必然会涉及到跨地区政府利益协调与补偿问题,这就要依赖区域发展协调委员会会同地方协商,可通过会议的形式消除地方利益冲突。通过获利较大的地方政府对在合作中权利和利益受损的地方政府,在经济上做出相应的补偿,能减少地方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的阻力,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利益的协调和整个区域旅游的和谐发展[4]。
第五,进行产权改造,建立并创新区域旅游投资融资机制。通过产权改造,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外资,推行旅游企业投资主体和企业形式多样化。通过旅游企业相互参股,加强旅游企业间的紧密程度,通过建立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用于交通、生态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发挥协会信息沟通功能,进行联合促销。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离不开区域旅游促销,区域旅游协会在此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区域旅游协会可以通过搭建区域旅游信息网路平台,一方面可以为旅客提供所需的旅游信息和旅游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进行整体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第七,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的旅游人才体系。[5]旅游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因此,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共同建立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旅游知识和深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区域旅游人才素质。另外也要注意旅游人才信息的共享,建立旅游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各地、各旅游企业旅游人才的供需平衡。
[1]马晓冬,司绪华,朱传耿.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4).
[2]谭志蓉.攀西地区区域旅游竞合模式与策略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
[3]张补宏,徐施.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6).
[4]尹贻梅.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5]史春云,张捷,沈正平.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
F592.7
A
1673-1395(2012)05-0087-03
2012-02-20
王浩(1967-),男,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营销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