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探析
——兼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2012-03-31张万杰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满铁张学良

张万杰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110031)

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探析
——兼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张万杰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110031)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国权,促进东北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以“中国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满蒙危机”为借口之一,打造战争舆论,发动九一八事变。

东北新建设;东北救亡运动;东北救亡群体;满蒙新五路交涉

张学良实施的对日抵制政策是张学良对日关系的一个方面。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众运动等各方面制定新的政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以往涉及张学良主政时期对日关系的著述文章①涉及张学良主政时期的对日关系的主要论文有:武育文《张学良与日本》,《日本研究》1987年第4期;胡玉海《张学良执政方针浅析》,《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曲香昆《张学良主政时期的对日关系》,《张学良与东北易帜》,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在马越山著述《“九·一八”事变实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涉及对日关系的较多。中,缺少对张学良实施“对日抵制政策”问题的关注与评析。笔者不揣浅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有深层次的了解。

一、日本侵略的加深与收回国权运动的感召

张学良实施对日抵制政策,与日本对东北疯狂侵略的历史大背景密切相关。日本夺取南满各项权益后,在中国东北相继设立了“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三大机构。他们对东北进行疯狂掠夺,扰乱社会治安,干涉东北政局,这严重侵害了东北主权,极大阻碍了东北的发展。

(一)以“满铁”为中心对东北进行掠夺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不仅控制着东北的铁路和港湾,还进入了除农业和金融资本外的所有经济领域。据估计,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在东北已控制的铁路为2 360.9公里,其中满铁控制的有1 129.2公里,借款控制为1 231.7公里[1]327。“满铁”几乎垄断了东北南部的货物运输。除占据铁路外,“满铁”在南满、安奉铁路沿线占据了大量的所谓“铁路附属地”,农田、矿区、兵营和市街地应由具有,俨然成为一个480多万平方公里的“独立王国”。“满铁”开发东北的矿产资源,抚顺、阜新等地的煤矿先后被其开采。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有80余处煤矿落于日本人手中[1]338。此外,还攫取了鞍山等11个矿区的铁矿石开采权。“满铁”获得了巨大收益。1915年满铁的利润为808万日元,到1928年已增为4 255.3万日元,合计这14年利润达13 846万余日元[2]。

(二)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

日本先后在东北设立正金银行、正隆银行、朝鲜银行、满洲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银行垄断来掠夺东北的财富。到1931年,日本在东北的银行机构,包括总行、支行、办事处等共有58处,其中十余家的额定资本约31 000万元,实缴资本约13 000万元[3]。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投资占外国在东北投资的73%[4],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日本金融机构垄断了东北货币,使东北当局的奉票几乎接近崩溃的边缘。

(三)向东北大量输入毒品

1906年,关东州鸦片总局“大连宏济善戒烟部”在大连成立,并在各地设分局。这个机构得到了“满铁”与关东军的大力协助,日本商人大量向东北输入鸦片、金丹、海洛因等毒品。据调查,1916年至1920年,仅由宏济善堂贩卖的鸦片就有20万斤以上[5],“大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与海洛因等麻药毒品的走私港”①1924年,中国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一次国际鸦片会议上指控。。大连旅顺有85%的华人吸食鸦片,奉天的烟窝达400多处,日本火车站(今沈阳站)、租借地十间房(今沈阳西塔东)等地都开设大烟馆、吗啡馆,有15 000华人趋之若鹜。中国的官吏、军队士兵、百姓都参与吸毒,给东北军民造成了极大的毒害。

(四)推行具有战略意义的移民政策

日本统治者认为,移民不仅可以解决国内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矛盾,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满铁总裁后藤新平所言,“以经营铁路为基础,不出10年,则将有50万国民移民满洲,俄国虽强,亦不敢轻易与我挑起战端,和、战、缓、急的大权,我安然在握”[6]。因此,他们制定了10年移民50万的宏伟计划,妄图把东北作为长期的资源地与侨居地。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向东北地区移民。1915年,日本在旅大金州城西北建成了第一个移民村——爱川村,从日本山口县久珂郡爱宕村和川下村等地移入迁入19户48人。这成为日本最早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移民,以此为实验区扩大移民[7]。以后,满铁退伍兵移民和大连农事会社移民也成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试验区。截止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落户的农户约有1 400户,4 500人[8]。

(五)扰乱社会治安,干涉东北政局

日本在南满沿线各站以至各县、镇设立了警察署8个,警察派出所177个,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1931年,辽阳回民米双祯被日本警察诬为窃盗,用凉水灌死[9],此种案例比比皆是,东北人民饱受其害。日本在南满铁路十余家商行贩卖军火,这致使东北土匪抢案迭出,严重扰乱了东北的社会治安。此外,日本干涉东北政局。在张作霖不能满足其侵略要求后,日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妄图在东北混乱之时,实现其一举占领东北的野心。少帅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日本方面派日驻中国公使林权助为代表,来沈阳吊丧,拉拢张学良听从日本旨意,阻止他同国民党南京政府发生关系。然而,张学良于1928年冬毅然“易帜”,拥护和服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领导。日本的侵略计划又一次遭到重创。

日本对东北的侵略与掠夺激起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能收回山东主权而引发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鲜明口号,从此中国民众以争国权、收回国权为目标的民族主义运动广泛兴起。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国租界取得成功后,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收回租界的呼声越来越高。20年代末,国民政府推行以促进国家统一和收回国家主权为目标的“革命外交”,这种以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民族主义的举措,给东北人民以巨大鼓舞。处于日本疯狂掠夺下的东北也兴起“收回国权”运动。1923年大连、旅顺、奉天等地兴起了“收回旅大”的反日运动,他们结社游行,提出“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大租借地”等要求,给日本造成了极大压力;1927年奉天各界6万余人开展了反对临江设领运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公开打着“打倒田中内阁”的旗帜,号召“一致奋起,誓死必争,绝不让日本得手”[10]。会后,各地群众反日运动蓬勃展开,抵制日货以及罢工、罢市、罢课等运动此起彼伏。

受收回国权运动及反日救亡斗争浪潮的冲击,早在张作霖统治时期,他就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将“民族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等一些新名词引用到东北的治理中,并在对日外交上设法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东北收回国权运动兴起。如,收回教育权斗争在奉天、东边道和北满取得了较大胜利,东北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自建铁路的高潮等。东北政治经济各方面均有起色,一度出现了“仓凛足,治安宁”[11]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张学良时期,民族民主思想在东北广泛传播。他本人参加了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与干事长美籍丹麦人普赖德是好朋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同时,他重用留学归来的阎宝航、杜重远、王卓然、卢广绩、陈先舟等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让他们参与到东北政权中来①1929年,东北爱国知识分子大多身居要职。王化一,辽宁教育会副会长兼汉卿教育基金董事会常务理事;卢广绩,奉天商会副会长;杜重远,奉天工会会长;高崇民为奉天农会的会长;王卓然,张学良的家庭教师兼东北保安总司令部参议;陈先舟,东北交通委员会会长兼无线电台总台长;车向忱,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会长;阎宝航,奉天青年基督教会总干事。,在东北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抵制日本侵略,建设一个“新东北”。总体来说,东北出现的民族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发展东北、维护主权、抵制侵略,这与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发生冲突。日本妄图扩大对东北的侵略,而张学良支持东北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展东北新建设,正有计划的收回东北的主权,对日本在东北的利益设法加以抵制与抗争。这是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的东北当局与日本之间存着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在“东北新建设”中实施对日抵制政策

张学良号召的“东北新建设”,目的在于建设新的东北,助成现代化国家,消弭邻邦野心,具有抵制日本侵略的意味。随着东北实力的增强,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上日趋强硬,限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某些方面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

(一)抵制与日本的铁路交涉,加快自建铁路的步伐

日本统治者深知,铁路建设关乎日本在“满蒙”的地位,故加紧夺取东北路权。东方会议后,日本加紧实施“满蒙铁路网计划”②1925年9月,满铁确定了20年内修建35条线,总长8 828公里的“满蒙铁路网计划”。。1927年,日本逼迫张作霖解决袁世凯时期承诺的满蒙五路悬案③1912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满蒙五路”,蒙五路(即四郑,四平街—郑家屯)、郑洮(郑家屯—洮南)、开海(开原—海龙)、海吉(海龙—吉林)、抚顺—山城(或兴京)的要求,袁世凯当时急于寻求日本承认,答应了此要求。但后来,接管袁世凯的北京政府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日本“满蒙五路”等铁路计划成为泡影。,进而签署“满蒙新五路协约”④满蒙新五路,即敦图(敦化—图门江)、长大(长春—大赉)、吉五(吉林—五常)、洮索(洮南—索伦)、延海(延吉—海林)。。张作霖自知签署的严重性,极力加以抵制,未曾签订吉五、延海、洮索三条铁路的承包合同。因而遭致日本的不满,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到了张学良时期,他拒不承认日本与其父签订的“满蒙新五路协约”,设法拖延与日的铁路交涉。他借口东北易帜,有关铁路问题的谈判权已上交中央,东北无权与日方直接谈判。同时,他还以东北民众反日气氛为由加以拒绝,使日本“满蒙新五路”的计划破产。

为了谋求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张学良加快了自建铁路的步伐。1930年,为与日本的南满线、安奉线和大连港的T形铁路相对抗,新改组的东北交通委员会制定了20年完成的新铁路网计划:主要是延长东西两大干线,增修葫芦岛港直达内蒙古多伦的南大干线,三大支线构成以葫芦岛为支点的一个Q形铁路网。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当局利用本国资金和技术共修筑了10条铁路,营业里程1 521.7公里,占东北铁路总长的25%,葫芦岛新商港建设先期工程已完成,东北自营的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12]。铁路的兴建,使东北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打破了日本长期控制东北铁路干线和垄断铁路运输的局面。同时,满铁收入大大降低。据统计,满铁1929年盈利4 255万日元;1930年减半,为2 167万日元;1931年又比上年减半,为1 260万日元[13]59。这些使日本在东北的收益直接受到影响。

(二)兴办东北民族工商业,抵制日货

由于日本在东北垄断重要行业和部门,东北几乎没有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发展东北自己的民族企业,张学良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倡兴办实业。他对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企业——奉天肇新窑业公司给予了很大帮助。张学良得知肇新公司资金困难后,投资12万元,批准免纳营业税5年[14]101,还令东北矿务局所属各矿、辽宁铁路局、兵工厂及边业银行都给予支持。在东北当局各方面的支持下,肇新公司发展成为拥有陶瓷工人600余名,砖瓦工人500余名,瓷窑14座,机器26台,生产能力达1 200万件,产品有20多种花色规格的现代陶瓷制造工厂[12]。该企业与日本企业展开竞争,每年挽回的利润可达一百万元以上[15]。此外,张学良还对东北大学工厂的创办与发展、兴奉铁工厂、东兴色染纺织公司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东北的民族工业逐渐发展起来,纺纱、制陶、造纸、制粉等各种民族企业应运而生。

东北当局还制定政策限制日资企业,保护民族工商业。为摆脱日本控制和干涉,张学良时期大量引进了欧美的资本,与荷兰、美国等公司都签订了借款合同,尽量避免向日本贷款。1929年,东北当局为收回国权起见,查各国所办之矿山铁路名称及投资额、中外各方面之人事行政状况、中国人民对于中外合办之事感情如何等项,以便制定法令与训令。1930年7月,辽宁省政府发出训令《禁止中日合办各项事业》;1931年8月,辽宁省政府实业厅开会,决定对以矿山担保由外国人借款者、私人与外国人订立合办合同者,以及由外国人经营而中国人仅为名义经营者,进行调查,之后要严加管理等。

(三)颁布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关内移民

针对日本制定的移民50万户的计划,东北当局识破了其侵略的野心,以各种优惠的移民政策来吸引关内移民,历史上出现了最大的闯关东热潮。迁入东北的人数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仅从1927年到1929年的三年间为例,分别为101.6万、113万、108万之多。关内移民的到来极大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为限制日本的土地商租权,张学良制定出一系列法令与密令。如《禁止土地、房屋出卖给日本人》《禁止盗卖国家土地》等。如果将土地卖给或租与外国人者,均以盗卖国土罪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课以罚金。这些或明或暗的政策,表明了张学良对日本移民侵略进行抵制的立场。九一八事变前,由于东北当局实施有效的移民政策,东北移民的速度远超日本,日本的移民政策归于失败。

(四)增加教育投入,兴办平民教育

面对中国贫弱落后、备受外侮的现状,张学良意识到最大原因就是教育的落后,明晰教育救国的道理。张学良认为,“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中国今日社会问题,最严重者,莫过于多数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此严重关头,整个社会当集中力量以推进教育。教育行政组织应纯粹以教育事业的迅速推行及普及为中心思想”[16]。因此,他积极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以东北大学为例,张学良1928年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后,先后捐资200万元,用以改善东大的校舍和教学设施。他不惜重金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东大任教,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国外留学深造。到1929年,东大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文、法、理、工、教育等五个学院的国内一流的知名学府,教育设施超过满铁的学校。其待遇优厚,吸引着全国教育界人士来校任教。在大学里,他将爱国主义因素融入教学中,民族歌曲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课程。这些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证明是张学良政治生涯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在流亡过程中[17]。

张学良时期,还委派留学生去国外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阎宝航、杜重远、王卓然等大批的进步知识分子留学海外,归国后,这些人将先进的思想付诸于东北的改革中,成为张学良的所倚重的幕僚与智囊。对于他们的教育救国举措,张学良全力给予支持。如他赞助阎宝航创办的“奉天贫儿学校”,还广泛发动各界给予支持。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社会贤达宁武、王大中等都曾捐助过贫校。到1931年,“奉天贫儿学校”已从最初的仅有七名学生发展至拥有一所总校、四所校区、在校生超过千人规模的学校。这为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张学良还鼓励车向忱在东北兴办平民教育。到1929年7月,辽宁全省共办起城市平民夜校41所,学生1 700余人,农村平民学校200多所,波及200余县,使全省7 000余名不识字的农民群众获得了读书的机会[18]。张学良时期的平民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三、支持东北人民的反日救亡斗争

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当局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的态度,给东北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在他的支持下,一些抗日救亡活动取得胜利,这是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救亡运动能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张学良实施对日抵制政策的一个客观方面的影响。

(一)支持1928年东三省人民的保路斗争

在张学良与日本就“满蒙铁路悬案”进行交涉期间,全国,尤其是东三省爱国学生和各界人士展开了反帝护路斗争,捍卫国家主权。具有爱国意识的张学良决定支持东北民众的保路运动,将民众与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

1928年10月22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交通委员会、奉天总商会等机关团体发起成立了“东三省路权保持会”,支持东北当局拒绝签约,广泛发动东三省民众进行保路运动。10月26日,吉林两万余名学生和市民集会游行,反对日本修筑吉会路与吉敦路。11月9日,哈尔滨数千名学生为支持保路运动上街游行,遭到军警的鸣枪阻止,140余名学生受伤,史称“一一·九”惨案。张学良闻知,对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表态,“余决非卖国之人,有损主权之事,决不退让”[13]54。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东北人民保路斗争的热情高涨,保路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日本方面林久治郎认为,“据说吉林方面的学生运动,是由责总司令左右的人嗾使而引起的”[13]54。张学良以当时的反日形势为借口,对日交涉的态度趋于强硬,郑重声明东北当局决不签正式借款和承包合同。这样,“满蒙铁路悬案”交涉破产,东三省保路运动也取得了胜利。

(二)支持东北抗日救亡团体成立

张学良与阎宝航、王化一、卢广绩等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相识起源于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活动。奉天基督教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会员不分教派、信不信教者都可以参加,吸引了许多爱国青年和知名人士。当时,少帅张学良经常光顾这里,参加各种活动。阎宝航为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王化一、王卓然、车向忱、卢广绩等人也在此做过救灾、教育、宣传等大量工作,同时与经常参加这里活动的张学良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张学良主政后,将他们作为幕僚与智囊,一方面让他们参与到东北改革建设中来,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将民众组织起立,在东北开展救亡活动,作为抵制日本侵略的强大后盾。这是辽宁反日团体成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张学良的大力支持下,“辽宁国民外交协会”、“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辽宁拒毒联合会”等三个团体在1929年成立。他们将会址设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以青年会为掩护,深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张学良对辽宁的反日救亡团体寄予很大希望。张学良曾对团体负责人卢广绩说:“你们是群众团体的负责人,政府不便出面的事,你们可以出面做;政府不便说的话,你们可以说,可以抗议,可以示威游行。你们要做政府的后盾,使政府多为人民群众做些事情。”[14]序,9

(三)大力支持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救亡活动

辽宁反日团体成立后,东北救亡运动在东北迅速开展起来,张学良全力支持他们开展救亡活动。辽宁拒毒协会会成立后,深受毒品之害的张学良,积极支持拒毒运动,他经常派代表参加拒毒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他多次发布文告,明令禁烟,训令各机关及部队官兵不准吸食鸦片,还令东北军各部队都组织拒毒会。1929年小河沿销烟就是在张学良及其东北当局的支持下进行的,是沈阳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焚毁毒品,被上海中华国民拒毒会拍成电影。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成立后,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当局采纳该会提倡民族工业发展的提议,适时颁布一些法令,如《禁止中日合办合作事业训令》和《禁止购买日货密令》等,为其开展活动给予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成立后,明确提出“收回旅大和满铁”、“收回领事裁判权”、“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禁止日本军队在中国内地演习”等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提案,关注外交事件。张学良支持外交协会开展各种活动,望其成为东北当局外交事务的智囊与后盾。如阎宝航征得张学良同意,将《田中奏折》译成英译本,在1929年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三次会议上向各国与会代表散发,造成会议的一次轩然大波,这使日方首席代表松冈洋右恼羞成怒,竟以退出会议相威胁[19]。尽管日本当权人物通过舆论工具矢口否认其存在,但“日本想要消除外国对这一文件存在的疑心是非常困难的”[20]。张学良政策上的支持为东北救亡运动大规模兴起、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到九一八事变前夕,全省已有46个县成立了国民外交协会分会,东北成立了统一的东北国民外交协会。东北救亡运动早在九一八事变前就能兴起发展,张学良的有力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

四、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压力说”和“自卫说”

张学良执政时期,从修建铁路、兴办实业、发展教育、推动移民等各方面充实内政、发展东北,并在收回国权的运动推动下,对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加以限制、抵制,努力收回主权,并支持东北民众的反日斗争,东北兴起了救亡运动的浪潮。日本将张学良的东北当局的这种对日抵制政策及民众的反日斗争称为“排日”“反日”,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叫嚣日本的权益受到威胁,鼓动发动侵略斗争。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代理总领事森岛守人总结说:“张作霖时代的排日、抗日活动一般来说,还没有超出自发的、偶然的范围,也没有什么思想背景和组织体系。但是张学良时代的排日、抗日,已不是个别事件的反复和继续,而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基于一贯的方针,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而进行的。”“张学良时代的对日态度,已从排日事件发展为对日攻势,而以铲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为目标。”[13]73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认为,“张学良对日本态度是强硬的而带侮辱性的”[21]35“树立了公然排日的方针,用很露骨的办法想把日本势力逐出满洲”[21]32。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国内大肆宣扬东北的反日运动情况。日本《外交日报》主笔米泽玉成撰文《不安的日支关系》,认为,“中国官民之行动,乃一种宣战布告。”[22]虽然这些是日本单方面所言,但可以从中窥见日本发动九一八的背景之一。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高涨与东北当局对日的抵制态度,使日本深感在东北的权益受到威胁,阻碍了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为了获取在中国更大的权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决定颠覆东北当局的统治,镇压民众的反日运动,于是寻找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也是他们所称的“自卫说”与“压力说”。日本右翼势力直到现在还是强调这个理由,妄图为自己侵略辩解。

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中国东北当局的对日抵制态度是二战前期被压迫民族反对强权、奋起抗争的一个缩影,是日本的压迫与侵略才会使然。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单方面所为,东北当局的抵制及东北民众的反抗斗争才是真正的“自卫”。随着日本侵略步骤的加快,1931年发生了日本挑衅的“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东北民众的反日情绪相当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东北当局为避免冲突,采取了“隐忍自重”“抑制民众”的方针,并非是之前的对日抵制方针。但是,这种让步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进程,九一八事变还是爆发了。其实,日本军部“不管中国方面态度如何,都要立即以最大的决心采取行动”[23]。这已经表明,不管东北当局态度如何,是妥协退让还是实施抵制,日本武力已经确定了武装占领东北的计划,其“自卫说”“压力说”不攻自破。日本右翼势力制造和散布这一谬论,是对战争责任和罪行的否认,是这个民族从未真正反省侵略历史的反映。

[1]孔经纬.东北经济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满铁.昭和三年度统计年报[Z].大阪商业会所,1930:82-83.

[3]姚会元.日本对华金融掠夺研究1931—1945[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66.

[4]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22.

[5]焕林,国伟.虎门之威在奉天[J].党史纵横,1994(1):18.

[6]近世满洲开拓史[Z].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印,1941:104,105.

[7]张淑贤,高乐才.论日本对中国东北初期农业移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3-96.

[8]王元周.日本在中国东北移民的农业经营(1905—1945)[J].抗日战争研究,1999(4):77.

[9]车向忱.“九一八”事变前辽宁人民的反日斗争[A].辽宁文史资料(2)[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63:2.

[10]王庆丰,东方.奉天拒日临江设领的怒涛[A].吉林文史资料(16)[Z].政协吉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94.

[11]胡玉海.奉系纵横[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240.

[12]樊丽明.张学良与东北新建设及其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43-444.

[13]马越山.“九·一八”事变实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4]卢广绩生平[M].辽宁文史资料选辑(35)[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15]杜重远.八年努力中的愿望[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7:50.

[16]邱秀华,张中波.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2007(1):60.

[17]Mitter,Rana.Manchurian Myth:Nationalism,Resistance and Collaboration During the Manchurian Crisis,1931—1933[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68.

[18]施文魁,车树实.车向忱传略[J].社会科学辑刊,1983(4):110.

[19]卢广绩 .回忆阎宝航同志[A].辽宁文史资料(10)[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31.

[20]东北文化社[M].东北年鉴,1931:1399.

[21]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M].齐福霖,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35.

[22]空前水灾之外交危机[N].大公报.1931-09-04(3).

[23]九一八事变——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遗稿[M].王也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189.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Zhang Xueliang's Resistance Policy Against Japan Befor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And the background on the outbreak of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ZHANG Wan-jie(Liaon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engyang 110031,China)

After Zhang Xueliang was in power in Northeast,he decided to change the flag and obe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get rid of Japan's control.He had more efforts to“New Construction in Northeast”internally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Northeast and to resist the Japanese invasion forces;in diplomacy to Japan,he managed to limit or resist the Japanese interests in Manchuria,even implemented the resistance policy against Japan in some aspects publicly.He also supported the people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forming apowerful force against Japan in the Northeas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istance policy against Japan by Zhang Xueliang,maintained the right of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caused a great panic in Japan.Japan thought“Chinese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Anti-Japanese together,”resulting in “Mongolian crisis”as an excuse,and created a public opinion war,launched Mukden Incident.

New Construction in Northeast;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in Northeast;Northeast rescue groups;Mongolian New Rd representations

K264.1

A

1001-6201(2012)05-0087-07

2012-03-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DJ015)。

张万杰(1974-),女,辽宁彰武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 红]

猜你喜欢

九一八事变满铁张学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初中历史课堂求真意识培养策略——以《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为例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围绕东北工作主导权的博弈——以张学良、齐世英为中心
“九一八事变”后学人对甲午战争的探究热潮(1931—1945)——基于学术心态的考察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张学良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