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炭剂止血的临床应用

2012-03-31卢在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侧柏叶血证苦寒

卢在和

(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临床所见血证颇多,有吐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中医往往把中药炒炭用于止血。然血证用炭剂有相宜者,有不相宜者;有用炭剂效宏者,有用炭剂疗效不显者,故应分择而用之。

出血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实证多热,虚证多寒,实热证宜下宜清,虚寒证宜补宜温。但以下3证不宜用炭:1)实热火证之吐血则用泻心汤之类方剂,苦寒泻火,火熄血自止,大黄、黄芩等药不必制炭,制炭反弄巧成拙,此需苦寒之药,直折而火势。此时若炒炭必减弱其苦寒之性,焉能泻其火邪,故实热火证之出血,苦寒之剂不宜炒炭。2)血热妄行之血证可用犀角地黄汤、小蓟饮子等方剂以凉血止血,此证之治疗主要在于凉血,清其血分之热,热清则血自宁,方中生地黄、侧柏叶、小蓟等药不必炒炭,炒炭必减弱其凉血之功,当生用。3)阴虚火旺之血证宜以大补阴丸等方剂以滋阴清热降火,此证更不宜用炭止血,阴虚火旺者宜甘寒、咸寒,以滋阴清热,炭剂焦苦,有伤津耗液之虞。

血证之虚寒者大多表现于脾不统血,虽有咯血、吐血之人,但以妇科月经过多、崩漏、便血为多见,脾主统血,劳倦饮食所伤,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致使统摄无权,轻者以归脾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方剂治之,重者则以理中汤、黄土汤、胶艾汤之类方剂治之,此时寒凉药不相宜,必欲用其止血者,则生地黄、侧柏之类药可炒炭,温热之药可用炮姜炭、艾叶炭,炒炭以制侧柏、生地黄之凉性,炒炭以制姜、艾之辛散,此种症候如血久不止而有瘀象者更可用大黄炭、茜根炭等,炒炭以缓其峻下破逐之力,于虚寒证中用之甚妥。

如见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之血证,大多由血证经久不愈或素体虚衰再感邪而致,此时用药须寒热并进、虚实兼顾,止血之剂不论寒药与热药可适当制炭而用。

以药炒炭作止血之用,确有其理,但绝不可一见血证便都炒炭用。如上所述凡实热证不须用炭,其药之生用效果远远超过炒炭者,而虚寒证用炒炭则自有其妙处,以药而论,经炒炭后用于血证,大多可以制药性辛散之弊,减弱或消除药物寒凉之性,缓解药物峻下之猛,荆芥、生姜、艾叶之类药物都具有辛散作用,荆芥一味,用于疏散风热生用甚好,既已出血,不需辛散,仅取其理血止血,故用炒炭;姜有辛散温中与补虚之功,用于血证仅取其温补之力,不须其辛散,故亦炒炭用,炒炭以去其药物之辛,辛散易伤正,今已出血,何能再伤之,此为炒炭以去其辛。寒热夹杂或兼体虚人之血证,寒热并用,须用寒凉之药,但又恐其寒凉助寒访虚,而去其寒凉又不可,则应炒炭,以减其寒凉之性。如此,既以寒凉清热,又不助寒不妨虚,可谓用心之巧矣,如黄芩炭、牡丹皮炭、侧柏叶炭等皆是,此为炒炭以减药性之寒凉。对血证有瘀血内结而又体衰正虚者,须逐其瘀,瘀除则血自止,逐瘀下结,大黄本是涤荡之药,但其力之猛又非体弱之人所能承受的,用之炒炭存性,所谓存性者留其功效也,使不完全破坏,经炒炭后,寒凉峻下之力俱已衰,而逐瘀之功尚存,用之瘀去而血止,此岂非炒炭之效乎。

猜你喜欢

侧柏叶血证苦寒
苦寒也有芬芳
侧柏叶的故事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槐花散中侧柏叶的遵古炮制及现代炮制方法比较研究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侧柏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乌发、生发之良药——侧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