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针加耳针治疗上尿路梗阻

2012-03-3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耳针体针积水

王 维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系,陕西 宝鸡 721000)

患者,女,36岁,高中教师。2011年7月18日晚10时就诊。主诉:腰部及下腹部疼痛近2 h,加重1 h。现病史:2 h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下腹部阵痛,腰部也开始疼痛,直到1 h前疼痛持续加剧,无法站立,搀扶能勉强行走,入急症科。查体:痛苦面容,被动体位,不愿言语,腹部没有明显压痛及肿块,腹膜刺激征阴性,麦氏征阴性,莫菲氏征阴性,右侧肾区疼痛伴肋脊角叩击痛。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家族遗传史,月经周期、色、量均正常。B超显示:左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右侧输尿管全段扩张积水,双肾未见异常,结石未见,建议复查以明确积水原因。

医生建议先观察,给予解痉止痛,补液抗炎治疗。药物为山莨菪碱、头孢噻肟钠及盐水。就诊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尿频、尿急、尿痛,但尿液只能点滴而下,否认肉眼血尿,输液过程中尿频、尿急加重,尿液较之前稍多,呕吐有所减轻,但疼痛未缓解。3 h后,疼痛突然加重,医生给予杜冷丁后疼痛有所缓解。

临床考虑应用体针加耳针疗法治疗。体针取穴:合谷、太冲、肾俞、三焦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阴陵泉,委中、足三里,均为双侧。操作:选取0.3 mm×40 mm毫针,常规消毒,双侧肾俞、三焦俞、膀胱俞、委中平补平泻,得气后不留针,其余穴位用泻法得气后留针,每隔10 min运针1次。耳针取穴:肾、输尿管、交感、三焦、皮质下。操作:选取0.26 mm×15 mm毫针,常规消毒,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运针1次。15 min后,患者感觉恶心欲吐,笔者意识到患者呕吐严重,补液较少,体内电解质代谢异常,为低血钾症,给予口服补钾1 g,体针加双侧内关。过15 min,取下耳针,恶心消失,口渴,腰腹部疼痛缓解。约1.5 h 后患者尿量近100 mL,4 h后,予钾1 g,并第2次施针,操作同前,近1.5 h取针。尿量近400 mL,尿后疼痛消失。此后小便次数及尿量均恢复正常。次晨医院复查B超,显示双侧肾、输尿管未见积水,泌尿系统未见结石,肾、输尿管形态正常。至今未见复发。

按:泌尿系统中梗阻发生在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称为上尿路梗阻[1]。患者第1次B超未显示有结石,但B超也有漏诊情况,王岳峰[2]对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漏诊原因进行过详细分析,发病初期,结石小可移动,输尿管梗阻时间不长,梗阻较轻以致超声检查未发现。患者发病急骤,肾区疼痛伴肋脊角叩击痛、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阳性,既往体健,肾及输尿管形态未见异常,考虑为结石引起的输尿管梗阻积水。尿石症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由于病人个体差异,临床治疗多采取个体化治疗[2]。笔者在为患者止痛的同时加用促排结石的穴位,合谷、太冲镇逆止痛,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位于腰部,为背俞穴,同时又是膀胱经的腧穴,委中为膀胱经的合穴,四者配关元能疏利膀胱气机,远取三阴交、阴陵泉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加足三里、内关能和胃止呕。配以耳针使治疗作用增强,留针30 min即可,但考虑患者病情急剧,所以体针留针时间略长,以期能延长针灸效果,每日2次施针意在加强效应,促进排石,结石一旦排出,梗阻解除,积水自然消失,病情基本缓解。结石小的患者多能自行排出,结石大的需要医疗干预。从发病至病愈,并没有客观的发现结石,但尿路梗阻确实存在,经针灸促排石疗法治疗后,梗阻解除,症状消失,临床痊愈。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3-704.

[2]王岳锋.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中漏诊的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49.

猜你喜欢

耳针体针积水
复溜穴在输卵管积水中的应用初识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小熊当当玩积水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
耳针与药物对人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