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及其建设研究

2012-03-31曾广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专业化体育教师

曾广林

(福建教育学院 体艺部,福建 福州 350007)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教师专业道德不仅关系着师资素质的良窳,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受技术化驱动专业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我国在体育教师的甄选上,大多忽略了专业道德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体育教育工作的效果。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向纵深的发展,关于教师道德的研究也正在实现由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观念的转移,这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趋势。[1]但是,关于体育教师师德的研究,目前仍囿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本位的窠臼,体育教师道德的专业特性无法凸显。

一、确立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问题,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进步。但是,有人误以为专业化就是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能,因而避开了师德和专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教师专业从其本质的内容结构上看,应当包含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2](P67),“从最初的一般性的德行要求到具有道德法典意义的许多专业伦理规范的教育,从只重视知识、技能教育的技术性培养逐步过渡到对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的兼顾,是教师专业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3]。由此可见,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维度和重要标志,教师的专业道德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是内在一致,并行不悖的。然而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从体系上来讲,目前还没有一套规范完整的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准则。

目前,在德性论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对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生理学范畴之内的认识模式,把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身心潜力和智能水平上,从而实现学生德性生命的发展与提升。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他们的专业道德是引导和保障体育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相较之下,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智慧固然重要,但如果它们离开了专业道德的统摄,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原本的目的。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现代人才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已从体育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研发者。从根本上讲,专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角色道德,因此,体育教师的新角色必然赋予其新的师德内涵。

二、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界说

一个科学的概念往往是科学思维得以开展的基石。概念往往对人的认识取向和实践行为的确定,具有潜在的制约性和导向性。综观研究教师专业道德的相关文献,对其概念的认识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在专业标准语境下,学者对教师专业道德的理解还是一致的,即是:其一,维护专业声誉,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彰显教师专业的服务性;其二,是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形成的,突出提升教师质量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一致性;其三,是道德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的具体体现;其四,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凸显教师的专业特征;其五,是精神、价值和规范三位一体共同规定着的意识形态。因此,依据专业学知识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点,笔者把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界定为:体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德性生命的提升,处理好各种道德关系,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专业精神和道德品性。

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揭示了它是体育教师这一专业所特有的,是体育教师在现实专业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说明了体育教师在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得而成的专业精神和道德品性。具体而言,它包含以下三层涵义。第一,从客观上讲,它是指体育教师在专业生活中,由自身的劳动特点决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应对当今和谐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吁求、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现状、体育教师专业化如火如荼的态势等外在因素对其专业行为的约束。只要在体育教师专业生活范围内,无论什么时候,这种要求都是存在的,所以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是外在于人的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它律性,我们可以称之为体育教师专业之道。第二,从主观上讲,它是指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专业精神和行为品质,是外在规范在体育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在获得,具有自律性。进而言之,如体育教师个体认真履行行为规范或准则,如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等,长此以往,会内化于自身并进而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对体育教师专业之道的认知、践行品质。这种专业精神和行为品质会自主地支配其自身行为,使之带有自觉性,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体育教师专业之德。第三,就整体而言,它是对所有体育教师的共同要求。一般认为,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是对体育教师的应然要求,内在的专业精神和行为品质才是他们的实然状况。体育教师只有遵循专业之道,才能获取专业之德。由于体育教师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他们内在获得的专业道德水平程度就会有高低之分,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专业道德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道德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

三、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建设途径

在价值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原有的体育教师师德体系正遭遇各种力量的挑战,指导体育教师专业行为的道德规范正逐渐失去效力,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譬如教师教学时烦教厌教,言行随意,对待学生缺乏公正,情绪急躁等;[4]在体育教师道德建设中存在“教师的培训上轻视师德教育;考核时往往只重视教学和竞赛成绩,不注重思想道德的考察等现象”[5]。在体育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道德的建设应是全息统一的。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是对传统师德概念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应构建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檀传宝先生指出,“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的依据,充分考虑了教师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3]要构建具体、明确和专业化的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规范,首先要考虑体育教师专业工作的特点。陈俊钦教授认为,体育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一般学科教师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其特点主要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既需要体力劳动又需要脑力劳动;任务繁多,工作量大;职场空间大,组织复杂;专业风险较大;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6](P10)这些特点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够吃苦耐劳,真诚耐心,还要有较强的道德人格魅力。同时,这些特点又决定了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譬如:“体育教师的职场是学校里的体育场馆和阳光下的大自然,可谓之学校中最大的课堂空间。在课堂上,体育教师的站位有特殊的规定:教师要迎风朝阳,让学生背风背阳,在树荫下练习;在此开放性环境中,因为声音没有回音,易扩散,不宜集中,这就要求教师的口令和讲解必须声音宏亮,吐词清晰。开放性的环境要求教师尽职尽责,要求教师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大,周围的环境复杂,学生在较激烈的身体活动中容易发生一些身体碰撞或运动器械伤人的事故。因此体育课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6](P20)因为专业道德仅在 专业范 围内起 作用,所以我们在构建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规范时,应尽可能地涵盖体育教师专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分解出梯级递进的道德条目,并细化到体育教师专业行为的各个层面上,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

应树立体育教师专业道德观念,致力于专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师的道德认知是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基础,是体育教师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先导。本立而道生,只有明确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有据可寻。从本质上讲,道德无非是一种社会生活实践。不管制订的道德规范多么完善与全面,都要道德主体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其生命力才能得到彰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将专业道德从内在的心理认知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同时,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实践性、自觉性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自律性。虽然道德活动中的道德教育是必要之举,但它不能代替体育教师自身的道德践行。一般认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性,需要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也只有在自身认识到专业道德这一灵魂作用的基础上,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教育。

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有着内在联系,正如台湾学者黄藿所说:“如果我们真的要强调专业伦理(而非一般伦理道德)的重要,将专业知识纳入专业伦理的视野之内,将比单纯地呼唤伦理道德,更能发展出独特的专业伦理学术建制。”[7](P128)在体育教师专业化运动中,随着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师的道德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只有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要求,上升到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具有专业水准的道德行为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专业知识做基础,而空有一腔道德热情,并不一定能实现专业道德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师不可能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单靠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以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从教书匠转变为体育教育研究者。可见,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并将专业知识纳入专业道德的视野之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应提高体育课地位和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学是既要学生练体又要学生练心的教学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下,因受重智轻体的传统教育文化的负面影响,体育课往往被简单地看作一门辅助课,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道德和利益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二者是全息统一的,我们不能离开利益去抽象地谈论道德建设。马克思曾说过:“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谈论道德对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承认利益对道德的影响。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专业道德,应该得到社会的物质鼓励与精神关怀。值得一提的是,当下许多体育教师享受的待遇低于文化学科教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已成为体育教师常常抱怨的话题。由此观之,提高体育课地位和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已刻不容缓。

总之,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过程,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建设应与教师的其他专业成长同步。“事实上,教师自律意识的建立和自律能力的提高也是与教师其他方面的专业成长密不可分的。”[8]可见,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具有动态性、多元化等特征。同时,“不同专业生涯阶段或专业发展水平的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水平与需求并不相同;专业道德教育应当有不同的建设重点,需要不同的策略”[9]。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需要探究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品质成长规律、体育教师专业道德激励机制、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学习培训机制等一系列课题,都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深入探究。

[1]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

[2]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檀传宝.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3).

[4]尹建业.谈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4(7).

[5]李建荣.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4).

[6]陈俊钦.体育教师的特质、使命与发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7]黄藿.教育专业伦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8]罗昂.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与持续发展[J].中国德育,2008(4).

[9]林景,陈萍.论确立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意义和基础[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专业化体育教师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