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享性的山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
——以重庆市嘉滨路滨水景观风貌试验段设计为例

2012-03-29

重庆建筑 2012年5期
关键词:共享性水区滨江

黄 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基于共享性的山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
——以重庆市嘉滨路滨水景观风貌试验段设计为例

黄 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

本文通过讨论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试图探寻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以期为复兴滨水空间及塑造国际山水都市形象提供一些思考。

山地城市;共享性;滨水空间;复兴

1 引言

重庆是一座典型的滨江城市,同时又是一座山地城市。其滨水地段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气形成了别具吸引力的景观风貌。市政府对未来两江四岸经济发展的重新定位——“开放、转型、多元”(滨江带由单一货运和居住功能转变为旅游、休闲、生活、内陆客运交通功能),为重庆滨江带景观设计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1]

2 山地城市滨水带景观研究范畴

随着城市大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滨水带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山地城市传统滨水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被新兴城市文化所代替。山地城市的滨江带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服务于多目标的设计,它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1 山地城市滨水带的认知

山地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陆地部分与城市中的自然水体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山地城市滨水带不仅涵括了山地特征明显的陆地部分和水域部分,最重要的当然是其水陆交接的区域。城市中的这些既有水体作为源泉,又有湿地和山地作为活动空间的区域,与城市滨水带景观生态的关系相当密切。山地城市滨江带是一个城市与江河水体之间的水陆界面,既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界面,与水体、城市、背景山体形成一个景观复合体;同时,又是重要的生态界面。

2.2 山地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要素构成

山地城市滨江景观要素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三个部分。[2]

3 基于共享性的山地城市滨江景观设计内涵

城市本来就是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文要素构成的,理想的城市景观应该是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的以自然景观为“底”,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图”,两者有机融合、和谐共生的总和,以供人类实现诗意的栖居。如何协调城市滨江景观“图”、“底”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有正确的设计理念的指导。基于共享性的滨水景观设计为实现理想目标提供了可参考的理念。

3.1 共享性设计的概念

共享性设计,是指以共同享有为原则,协调特定区域内人与环境的多重关系,为城市公共活动提供良好的物理场所和心理空间的设计理念。共享性设计对滨水区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2 基于共享性的滨水景观设计的重大意义

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经常要被动地屈从于多方面压力,在繁忙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往往造成人性的麻木和自我的迷失。城市滨水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是最理想的减压场所,特别是其广阔水域的包容感,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庇护和对自然的回归,可谓城市中最优越公共空间,应供全体市民共同享受。然而,现代化、工业化造成了尺度的异化,建筑的尺度被无限扩大,更有甚者将这样的建筑堆砌在城市滨水区的交通要路上,不仅造成人的尺度感、场所性的丧失,还阻挡了城市通向水边的视线走廊,破坏了滨水区的公共性,从共享性的原则出发必需严格限制这种现象。共享性设计要求城市滨水区规划应切实保证滨水岸线的共享,以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手段创造出富有意义、意境的人性化空间,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观,又为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3]

4 基于共享性设计的重庆市嘉陵江滨江景观设计

4.1 项目概况

此次滨水景观风貌试验段设计位于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自朝天门至黄花园大桥之间的狭长地块,东西长约2.28km,总面积约135800m2,是一次对嘉陵江滨江区的整体景观设计(见图1)。

项目的现状由高架的滨江快速路占据了滨江区的主要空间,并且形成了大量的桥下消极空间;滨江区除了一些现有比较破败的滨江带状公园外,很少有市民集散、活动、休闲的空间场所,滨江路周边也只有很窄的人行道;连续杂乱的高架桥的桥下柱和局部的挡土墙对滨江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如何在现状的制约条件下,复兴失落的滨水空间,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滨江景观成为本次设计的关键。

4.2 嘉滨路滨江景观基于共享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4.2.1 空间共享——交通可达性

滨水地区往往是城市交通最为集中、水路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区,特别是随着现代滨水景观开放性功能的升级,该区域往往成为城市人流聚集的重心,因此,交通可达性是滨水区与城市其他区域进行空间衔接的保障。

通过对嘉滨路现状的交通分析,整个滨江快速路将现状分成了桥上和桥下空间,现状交通形式多样,竖向空间复杂(见图2)。

图2 嘉滨路多样的交通现状

在本次项目的交通组织上,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整合嘉滨路滨水区境外道路,消除影响其他区域与滨水区联系的障碍;另一方面,在滨水空间建立滨水林荫道、散步道、广场和各层次的步行系统,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性、连续性和选择性,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间的干扰,确保步行系统的畅通,增强江岸步行系统的可达性(见图3)。

图3 滨水空间的步行系统

4.2.2 自然共享——生态服务性

20世纪50年代德国和日本相继针对违反自然规律而对滨水改造的做法提出了“近自然”和“多自然”型河流的建设理论,要求河流整治要植物化和生命化,强调用自然法则设计和改造滨水环境、维护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建成具有设定抗洪强度的滨水绿地景观,满足现代人寻求自然的生活需求,同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嘉滨路整个岸线的绿化分布不均匀,呈现出散布的斑块,缺乏连续性以及完整性、现状的植物种类缺乏,植物多样性不够;并且由于该区域之前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现有生物极少,整个滨水岸线缺乏生态化效应。设计中主要采用多带缓冲系统、林泽工程、生境再造工程等手段恢复该段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环境净化、栖息地、休闲游憩、文化教育等功能,最终达到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实现大自然的共享。

4.2.3 景观共享——视角多样性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景观轴线。以河流为景观轴线的景观,具有视野开阔、景观连续的特点,随观察者的位置变化而呈现多种景观视角,如流轴景、对岸景、俯瞰景等(见图4)。

图4 多带缓冲系统

通过对在项目之中以及项目之外不同位置的视线分析,通过在项目中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提供观江视角以及通过对项目景观的整体设计为市民提供俯瞰视角和连续的流线视角实现整个项目的视角多样性(见图5)。

图5 滨江设置观景平台

4.2.4 行为共享——市民参与性

人们的活动是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最重要和因素,它构成了滨水开放空间的人文特征和价值基础。人不仅是设计的服务对象,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在滨水区这样的开放空间,公众的参与是景观共享性的重要标志。

在设计者通过调查研究,依据人们的各种需要和行为倾向进行环境设计时,他便有责任通过该设计积极地引导和支持人们进行各自偏爱的正当活动(而不是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然而公众行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逆反性特征,因此,在行为设计上应侧重引导而非操控。现代设计语言特别是导向设计,在引导人的行为问题上独辟蹊径。滨水区的共享性决定了设计师在使用设计语言引导公众行为时,要善于抓住公众行为和心理的共性特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重视细节设计,从而引导人们参与特定的活动,实现行为共享。

在本次设计中,通过标识系统的设置、不同级别的道路设置和滨江广场的设置等引导市民滨江的参与性,并通过亲水活动的设置:如游船、钓鱼、观江等为市民设置丰富的滨水活动,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亲水要求,而且提高了整个滨江岸线的活力,让滨水空间重新回归于市民(见图6)。[4]

图6 回归市民的滨水空间

5 结语

城市河道是最易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地段,也是最能反映城市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的景观形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滨水空间的复兴,我们需要更加系统、科学的理念对滨水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本文论述通过共享性设计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作了初步思考。

对于城市滨水区这样的特殊空间来说,共享性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还是一个较完整的理论系统,它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理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美国易道设计公司.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总体战略规划和城市设计[Z].2008.

[2]卢峰,徐煜辉.重塑山地滨水城市的景观要素—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园林,2006,(6).

[3]俞孔坚.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J].中国园林,2004,(5).

[4]陶亮.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初探[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责任编辑:李 红

Analysison Shared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M ountain Cities

By discuss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hared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some project,the author tries to exp lore new thoughts for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mountain citiesw ith the hope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revivingwater-frontspaceand shaping the city imageasan internationalmountain city.

mountain cities;sharing;water-frontspace;revival

TU 986

A

1671-9107(2012)05-0012-03

10.3969/j.issn.1671-9107.2012.05.012

2012-03-28

黄鹏(1987-),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共享性水区滨江
福州滨江私宅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芜湖滨江天际线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