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居住区规划模式探索——以双桥区北部片区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2012-05-13周科刘婧

重庆建筑 2012年5期
关键词:片区景观建筑

周科,刘婧

(重庆市设计院规划研究中心 重庆 400015)

1 引言

住区建设是目前城市建设中建筑量最大,建设速度、更新速度最快,环境景观品质要求最高的部分。作为山地城市,住区的规划建设模式不同于平地城市。如何将地域特色、人文特质体现在小区建设中,是规划工作者们一直面临的挑战,特别在以小区为单位的建设模式中,如何兼收并蓄规模建设的现实和山地城市的特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 方案设计

2009年8 月,我院通过参加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的《双桥区北部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国际投标,获得了该项目的设计任务。2009年1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完善深化,于2010年9月提交最终成果,并获得2010年度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类三等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探寻符合双桥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山、水、城和谐共融的住区模式,是本次设计的最大亮点。

2.1 设计条件

2.1.1 区位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位于双桥区北部片区。而双桥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侧,距主城约80km。省道205、成渝高速、规划中的成渝辅助通道,正在建设的渝大高速和三环高速,使得双桥区的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本次规划范围,涵盖了《重庆市双桥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中确定的中央商务区和东部新城区,其中东部新城区以居住功能为主。东面为自然屏障巴岳山,规划在中央商务区和东部新城区之间,形成龙景湖,因此未来的规划区将是自然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区。

由于中央商务区已采用某公司的策划方案,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转向东部居住区。

2.1.2 场地分析

规划区内主要是丘陵地形,现状河流南北向穿越场地。场地内至高点413m,至低点352m,最大高差61m。现状主要为农业用地以及零星分布的农房宅基地,除南侧车城大道向东直通红岩重汽厂外,现状道路基本为机耕道。

2.1.3 人文历史研究

1974年,双桥区因服务重汽集团而建区,30余年来,其特色产业一直立足于重型汽车的制造、改装及零部件生产。因此,双桥区的历史就是一座汽车城创建和发展的历史。目前,利用龙水湖,巴岳山等自然资源和汽车城文化,双桥区已开始发展旅游产业。

2.1.4 小结

双桥区的自然山水景观,独具特色,是重庆市域范围内少有的自然山水与城市环境相得益彰的城区。而东部居住区作为毗邻城市中心区、龙景湖公园的中心居住区,如何实现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塑造山水住区,如何挖掘地域文化,重塑城市风貌,是我们探寻的课题。

2.2 设计构思

结合上述分析,双桥区应规避周边区县的同质发展,独立鲜明的发展自身的重型汽车文化,借龙水湖、龙景湖、巴岳山的景观资源,打造真正具有汽车历史渊源的“重型汽车城”,凸显双桥的“三线建设文化”,是本次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图1)。

图1 总平面图

2.2.1 文化定位

以总规确定的道路骨架、水系为主要依据,将整个居住区分为巴岳谧居、学府雅居、清溪绿源、汽博新寓等四大主题文化片区(图2)。

图2 风貌分区示意图

(1)巴岳谧居

该主题区位于东部新城的北端,巴岳山脚下,是四个文化主题区中唯一联系巴岳山和龙景湖的住区,因此,该区以巴岳山为文化主题。巴岳山横跨大足县、铜梁县、永川市、双桥区,山间四处散布着人工茶园,其中巴岳云雾茶久负盛名。结合巴岳山的自然环境、景观特色、茶文化,将其融入小区的景观设计中。

(2)学府雅居

结合总规确定的用地布局,将其中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与商业用地相结合,立足双桥区因重汽而设区的历史,打造“三线书院”,凸显双桥区的“三线建设”文化,将青少年活动中心与片区商业中心功能相结合。因此,该片区的主题文化便是“三线文化”。

上述两个文化主题区,均以中高端住宅为主,因此建筑风貌更应体现其地域文化色彩,应采用三线时期的建筑特色,以灰、白、砖红色系为主。

(3)清溪绿源

结合龙景湖的水系余脉,规划一处为片区居民服务的休闲场所——巴岳驿站,作为龙景湖与巴岳山之间的中转点,此处借自然水系,依托茶庄文化,打造出一世外桃源的意境,故名“巴岳驿站”。本片区则以环境为主题,打造现代建筑风貌为主的中高端居住社区。

(4)汽博新寓

结合龙景湖生态汽博公园,以重型汽车的发展历史为主题,打造以现代建筑风貌为特色的中端居住社区。

2.2.2 功能结构

整个居住区顺应地形,在保留若干丘陵的基础上形成贯穿小区的路网结构。利用槽谷地带、水系,自西向东形成四条景观视廊——“水陵视廊”。沿三条城市道路,分别后退10~20m,形成东西向的景观绿化体系,将龙景湖与巴岳山联系起来。围绕保留的丘陵,形成各个居住组团,丘陵则结合景观设计,成为组团绿地和组团活动中心(图3)。

图3 功能要素分析图

2.2.3 要素分析

为保证本次城市设计的成果能得到有效实施,我们确定了若干设计要素,并将其纳入强制性控制要求,为下阶段控规的编制提供依据。

(1)水陵视廊

即景观视线通廊。结合丘陵地形,设计四条“水陵视廊”,将龙景湖与巴岳山联系起来。视廊范围内,建筑高度不超过15m,建筑密度不大于20%,绿化率不低于60%。

(2)滨湖生活休闲带

将总规中平行于巴岳大道的20m绿化用地(用地代码G1),调整为绿线控制带,该绿线控制带以东的首排居住建筑尽量南北向布局,以利于湖景在视线景观上的延续。绿线控制带内,景观设计结合建筑商业裙房布局,形成多个节点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观景场地。其指标要求为,建筑高度不超过15m,建筑密度不大于20%,绿化率不低于60%(图4)。

图4 滨湖绿化休闲带

(3)水驿蕴街

将总规中确定的沿天星大道两侧的公共设施用地(用地代码C2),调整为20m宽的绿线控制带,该绿线控制带内,应将景观设计与商业裙房结合起来,形成多个节点空间,将巴岳山与龙景湖两大景观体系联系起来。其指标要求为,建筑高度不超过15m,建筑密度不大于20%,绿化率不低于60%。

(4)巴岳驿站

沿龙景湖水系的余脉,打造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公共设施“巴岳驿站”,将巴岳山的茶庄文化结合景观水系打造。

(5)三线书院

在天星大道南侧结合小学,布置“三线书院”,充分挖掘双桥区在三线建设时期的文化特质。

3 结语

双桥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在重庆的地形环境中,极具山地特色,又易进行开发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龙水湖打造的毗邻城市中心区的龙景湖,成为了整个城市的亮点。在总规调整以及本次城市设计过程中,规划局以及专家的大力支持,促成了与本次设计范围相邻的龙景湖城市中央公园的形成,这在双桥、乃至重庆市的规划建设中,都是一次成功的规划设计,对于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东部住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三线红”城市建筑风貌的提出,也是双桥区历史文化发掘的重要突破,这对于各个区县挖掘地域文化,同时付诸于城市建设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图5)。

图5 高层建筑风貌——“三线红”

猜你喜欢

片区景观建筑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火山塑造景观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