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外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2012-03-29张如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泰语泰国汉语

张如梅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境外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张如梅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境外教学实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学生利用实习机会,沉浸到异域文化中去自我审视,更好地理解自身专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生存技能和工作能力,在异文化的环境中实现“脱胎换骨”,并且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就业新路。

境外实习;成长;境外就业

大理学院自合并组建以来,一直秉持“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开放办学理念。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率先提出并坚持了“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国际化办学思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办学空间,走教育国际化之路,通过“招进来”“送出去”齐头并进的办学方式,创新搭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构建高校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人才培养基地。合并组建10年来,学校共招收25个国家的留学生5 000多人次,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超过600人,境外办学点的外国学生350多名,被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首批4所“走出去”试点高校之一和云南省应用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10多个下属学院的200余名学生分批到国外进行教学实习实践或交流学习。就文学院来说,2007年,20名学生被送往泰国实习,10名被送往老挝实习;2008年,10名学生被送往老挝实习;2009年,4名学生被送往柬埔寨实习;2010年,8名学生被送往老挝实习,5名被送往柬埔寨实习;2011年,27名学生被送往泰国实习,2名被送往柬埔寨实习,7名被送往老挝实习,2名被送往缅甸实习。在过去的5年间,文学院共输送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95人进行了境外教学实践。

回顾和总结5年来输送学生进行境外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境外教学实践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影响巨大。

一、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分析学生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环境一直是从校园到校园,始终在有限的教育环境中打转;学习内容一贯是从书本到书本,更多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蜗行摸索。

而当学生走出国门,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进行实习的时候,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文化。迥异的语言、新奇的服饰、琳琅满目的异国美食、差异巨大的生活习惯、特有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眼前的一切对于境外教学实践的学生来说,都会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正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文化休克”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1〕。而这样的“文化休克”,首次打破了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学习的模式,对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加快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助推器。

二、提升了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工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是一次实战演练,实习单位就是一个“练兵场”。实习不光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提升和促进,训练学生进入社会的工作技能的实践检验,还是一个磨练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的“练兵场”。而比起在国内实习的学生来说,境外教学实践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都将遭遇更多的挑战。

不久前,文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的27位学生刚刚结束了在泰国8个月的实习,返回学校。这些学生于2011年7月赴泰后,首先被安排到泰国吞武里皇家大学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泰语培训。刚到泰国的时候,由于没有任何的泰语基础,学生们一度觉得生存压力巨大,沉浸在无法与人顺利交流和沟通的巨大失落中。在“老师不会说中文,学生不会说泰语,沟通靠的是手势和字典”的集中学习中,学生们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全心投入,泰语水平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着,随着学习的推进,基本的交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成问题,每天要求的泰语日记也从寥寥数语逐渐变为洋洋洒洒的文学作品。在实习结束前的结业典礼上,学生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泰语进行演讲了。泰语运用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升,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而背后的艰辛,从学生们展示的厚厚的教学资料、学习笔记、日记、作业等中,可以管窥得到。

在实习的后4个月里,27位学生被分散到9所当地小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里,针对零起点的小学生开展汉语教学并不容易,学生们都在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而努力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一位实习的学生对自己的汉语教学进行了颇具专业性的总结:“1个学生,1到2次机会;1个课时,2到3种游戏;1个教具,3到4回使用;1个生词,4到5遍提问;1个故事,5到6个单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非常注重调动小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自己制作了一些诸如手偶、水果、水灯之类的教具来辅助教学,并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的教案都按照要求用全泰语完成,整个汉语教学过程成效显著,顺利、成功地完成了实习。

在2012年3月30日文学院组织的赴泰实习报告交流会上,学生们非常感慨:“我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确实克服了很大的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大家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

在全新的语言环境、全新的生存环境中生活和工作,通过这样的历练获得的收获,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公民经验的积累,在明日,它或可成为“世界公民”重要的经验基础。

三、在异文化的环境中实现“脱胎换骨”

人是文化的存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定义的不同,使文化呈现的形貌各自不同。不同的文化分布在不同地方,通过习得来代际传承。

所以,古代欧洲有游学的传统。学者们暂别家人,赶着马车到远方城市去,找同行交流探讨。为什么要“游”学?因为,在不同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学者,容易形成不同的学术视角;不同视角的互补和碰撞,容易迸发灵感。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推动清廷选派聪明的少年儿童到美国留学。后来他发现这些学生变化很快,“言论思想,悉与旧教育不侔,好为种种健身之运动,跳掷驰骋,不复安行矩步”〔2〕。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学生们在最善于学习的年月里,完全沉浸于另一种文化,受到的影响非同一般。

文化人类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通过描写异文化(other culture),我们可以反省我们自己的文化模式,从而瓦解人们的常识,促使我们重新检讨大家想当然的一些想法”〔3〕。这提示我们要重视“异文化”。它对“本土文化”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是“本土文化”的一面光亮可鉴的镜子,可以照见“本土文化”的不足;第二个方面,它是“本土文化”的养料。引进与自身有别的文化的“无用”价值和“有用”价值,在“本土文化”所在的土壤中播下别样的种子,“本土文化”在与“异文化”的融通中变得更加绚烂。

众所周知,中国悠久的儒家文化很注重“礼”,《论语》里推崇“克己复礼”,呼吁克制个人欲望,回到讲“礼”的状态。《礼记》在强调尊师时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孟子》倡导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是这些观念在中国多少被遗弃了。五四时期,有人(施蛰存)提出了“非孝”的主张;“文革”时期,传统礼仪更被视为“四旧”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如今,更是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物欲横流等原因,被一些人视为“假道学”而束之高阁。所以,文明礼仪、尊敬师长等在学生观念中一直比较淡漠。

而这些儒家传统观念,反而在长期受到汉文化辐射、社会演变较慢的东南亚国家,保留了更多原貌,获得完整的传承和发扬。就拿泰国来说,泰国有着深厚的佛教传统,社会变迁缓慢,泰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交往中的礼仪规范,所以,我们的学生去到泰国实习,接触到的当地人包括老师、学生都是非常谦下,注重礼貌、礼仪的。而在他们集中学习泰语的4个月的时间里,作为本国文化重要体现载体的泰语,也持续地传递着泰国的民族信仰和泰国人民交流互动的方式,包括一些泰国礼仪课程的开设,也让他们受益良多。所以,在那样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们也潜移默化地变得非常懂礼仪、讲礼貌、尊敬师长。赴泰8个月,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堪为我们学生中的礼仪典范。这些学生,在异域文化的融通和滋养下,醍醐灌顶,以高度自觉的方式实现了个人成长中的“脱胎换骨”。

这样一种巨大的蜕变,如果不是完全沉浸在异国文化环境中,而只是单靠我们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教育,恐怕很难达成,所以,“环境育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几何级数的提升效果,在境外教学实践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其突出。

我们认为,境外教学实践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学生利用实习的机会,沉浸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专业、对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大有裨益。当学生顺利达成在本土文化和异文化之间轻松愉悦的转换的时候,学生们就是在以一种自觉的方式达成了个人的蜕变。

四、境外教学实践助力毕业生进军国际职场

如果说,我们国家大学生曾经出现紧俏,本地就业较容易实现,造成求职时的自足保守;那么在这些年,情况已经完全改变。大批的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我国就业空间狭窄、就业机会稀缺的窘境。所以,大学毕业生需要拓展更广阔的就业新空间,而国际职场就是一片开阔的“蓝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延伸,人才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范围,而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背景,超越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分配。

学生经历了境外教学实践,能够切身感受国际职场的规则和人才要求,锻炼国外生存技能,这本身就是迈向国际职场的重要一步。而这段独特的经历,很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本人对于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设计。在泰国生活画上圆满句号之后,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朱天雄对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去泰国教书,我实习的那所小学的校长曾明确地邀请过我。”而持那样想法的学生,在同期境外教学实践的学生中不在少数。

所以,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进行境外教学实践的举措,为学生开启了就业的另一条路,让一部分学生在实地深度体验了异域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分析和评估,理性而谨慎地作出进军国际职场的职业选择,这样的选择,就变得不再盲目。

随着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观念和工作重点也发生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把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习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4〕。“与国外名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学生或联合培养,使学生具有专业教育国际化所必须的实践经验”〔5〕,境外教学实践是一个集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国际视野与汉语国际推广于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方面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今后,在原有境外教学实践渠道的基础上,我们势必应该进一步拓宽境外教学实践的道路,使境外教学实践经历成为更多学生求学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和影响深广的一次生命体验。我们也要注重对工作中问题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并及时反馈有关部门,更好地促进大理学院教育国际化改革顺利前行。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34.

〔2〕容闳.历史回眸.西学东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5.

〔3〕〔美〕乔治·马尔库斯,米开尔·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M〕.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1.

〔4〕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06.

〔5〕姜红.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J〕.江淮论坛,2009(3):192.

(责任编辑 袁登学)

Effe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Conduct Teaching Practice Abroad

ZHANG Rumei
(College of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Internship abroad is a new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Internship abroad is a chance of culture exposure and of selfcheck for interns which make them understand better their majors,broaden their horizons,increase their knowledge,enhance their overall quality,and remold themselves thoroughly.In addition,internship abroad enlarges the space of employment abroad.

internship abroad;growing;employment abroad

H195

A

1672-2345(2012)08-0088-04

云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云教高〔2010〕78号)

2012-05-14

张如梅,副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泰语泰国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泰国的中秋节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