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川方言中的俗语调查研究

2012-03-29周锦国张海娟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宾川惯用语歇后语

周锦国,张海娟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宾川方言中的俗语调查研究

周锦国,张海娟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通过对宾川方言俗语的调查研究,按照结构类型把宾川方言俗语分为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顺口溜四类,分析其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地域性、社会性、民族性以及形象性、哲理性和褒贬性等。

宾川方言;俗语;调查;研究;分析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县内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等25个民族和来自印尼、印度、柬埔寨等7个国家的归侨,县内汉族人口约占80%,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1〕757。人口的复杂性,使整个县内语言差异较大,因而语言较为复杂,但很多时候人们交流大多讲汉话,因此,宾川方言形成了以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为主体的汉语方言。宾川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自己的特点,而其中的俗语更是宾川方言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俗语,又称俗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地域性和群众性”〔2〕。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从宾川方言中俗语的类型和这些俗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宾川方言中俗语的类型

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造就了宾川方言中有特色的俗语,它们有的反映出社会的风气,有的总结出当地的社会现象,或是人生的哲理,或是生产经验,内容十分丰富。总的来说,宾川方言俗语按照结构特点和内容,可分为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顺口溜四类。

(一)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都比较大众化,多在口语中运用,运用起来自然、生动、有趣。大多数的惯用语带有贬义,且讽刺意味较浓。惯用语多以三音节为主,四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极少〔3〕322-333。

1.三音节的惯用语

三音节惯用语就是指基本形式为三字格的话语,其成分之间的关系多为支配关系〔3〕325-326。下面就是宾川方言俗语中经常用的三音节惯用语。

捧脬(音pāo)的(指马屁精),害腊腊(瘦弱如小猪样),抢扎挣(抢着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或不关自己的事),戳眼睛(看着不顺眼),冲壳(音〔koh35〕)子、谝壳子、咂白菜(都指聊天,闲谈,也指说大话),烂心肠(音〔tshαŋ〕)(指一个人心不坏,只是话毒,也指一个人没有心计,不记仇;有点同于“刀子嘴,豆腐心”),烂杆杆、二流子、二簸簸(通常用来骂男的流氓、无赖;也指一个人狂妄到极点目中无人,有点小癫狂)。

这些惯用语有的可以在其成分之间插入其他成分,有的则不能,但其表达的意思都超过了字面的意义,大多数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2.四音节及以上的惯用语

四音节及以上的惯用语就是指基本形式为四字格及其以上的话语,这样的惯用语数量不是很多〔3〕326。如:泡迷日眼、憨迷日眼(都表示极度地贬低一个人,有憨、傻,什么都不会的意思,做什么事都做错)、大嘴老鸹(音wá)(指爱占便宜的人)、水过三丘田(指一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破土锅煮屎(指一个人话很多,一直说个不停,白沫子满天飞,且没说到重点上)、宾川女人耍大刀(指宾川的女性居民能力强,性子刚烈)、屁股通着都要吃(指人们好吃)。

以上的一些惯用语,有的为四字格,它们口语性都比较强,通俗易懂,体现了当地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现成话,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后半部分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半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意所在。通常把歇后语分为喻意型歇后语和谐音型歇后语两类〔3〕306-316。

1.喻意型歇后语

喻意型歇后语,它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字面上的意义,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意〔4〕。例如:

狗咬摩托——不懂科学。

颊颊箐(宾川当地的一个地名)呢煤炭——壳子大。

麦秆(音〔kai55〕)吹火——小里小气。(指一个人很小气。)

小马拴在大树上——稳稳当当。

女人胯下走——晦气。

鸡足山上呢菩萨——各管各。

钟鼓楼上呢燕子屎——又臭又脏。

鼻子上生疮——少擤。

碗大呢芝麻——愣种。

钻山甲打摆子——抖鳞壳颤。

癞疙宝不长毛——祖传。

吴江营呢大桥——不管事。

蚂蚁子在石头缝里磕头——哪个得见。

毛驴打哈欠——大嘴马牙。

2.谐音型歇后语

谐音型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例如:

耗子吃米花——欻欻欻(音chuǎ)呢。(方言中指快一点。)

老母猪吃食——叭叭叭(音〔pia55〕)呢。(指人吃东西不斯文。)

鸡足山上呢树——青高(清高)。

草帘子着水——浸垫(金甸)。(金甸,宾川当地地名。)

钻山甲打不透——山厚(后)。(山后,宾川当地地名。)

(三)谚语

谚语,也叫俗语、常言、老话等,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富有深刻的哲理性〔5〕。可细分为讽诫谚、农谚、气象谚等〔3〕298-302。如:

树老根须多,人老见识多。

船到江心补漏洞。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人狂有祸,狗狂豹子拖。

越睡越懒,越吃越馋。

好花开一山,烂木头滚一箐。

吃黑饭,屙黑屎。

以上所举出的这些谚语都属于讽诫谚,这些谚语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明辨是非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系腰。

初一下雨初二停,初三下雨久不停。

立夏不下雨,犁头高挂。

火不烧山地不肥。

这几句属于气象谚、农谚,在传播生产经验,指导农业生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四)顺口溜

所谓的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可长可短,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很多时候也称为民谣〔6〕。如:

告告告,抬大炮,抬不起,枪毙你;告告告,告到太阳落,太阳给你几皮坨(拳头)。

此句含义是:让你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随便便就做告状婆。

独巴合(孤单一个人),笊篱头(用竹子编成的蒸米时用的工具,作用类似于漏勺),屙泡鸡屎,种包麦。

此句通常用来说一个人人际关系不好,很多人都不愿跟他在一起,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

云往东,有雨变成风;云往西,出门披蓑衣;云往南,有雨下不长;云往北,有雨下不得。

这是一句用来讲天气变化的顺口溜,是人们通过观察云的变相得出来的。

捣个燕窝,生个癞痢,生个癞痢,掉光头发。

此句用来教小孩子不要乱捣燕窝,在宾川,很多人都说燕子窝不能捣,要不就会成为光头。

宾川方言中的顺口溜数量不是很多,有的让我们领悟了一些人生的道理,这是可以众口流传的。有的说起来很不雅,会让人觉得说话人庸俗不堪,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不说。

二、宾川方言中的俗语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

在讨论宾川方言俗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之前,我们先给社会文化下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所谓的社会文化,就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人类共同体以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汇。它具有历史性、传统型、民族性等特点〔7〕。然而语言是文化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语言本来就属于文化范畴,不过在文化现象中它是比较独特的。而方言又是语言的变体,研究方言现象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现象〔8〕1-10。方言俗语本身就是民俗事象之一,它是一种语言风俗,是一种语言文化,方言俗语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现象〔8〕190。因此,研究宾川方言俗语可以探求宾川当地的文化现象,了解其社会文化特征。

(一)宾川方言俗语是宾川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我们讨论宾川方言俗语所体现的地域性,必须要考虑其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背景。宾川素有“热区宝地、旅游胜地、著名侨乡”之美誉,是全国著名的桔乡。而鸡足山又是我国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使鸡足山名扬国内外,誉满港、澳、台〔1〕504-521。

这在宾川当地也就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方言俗语,这些俗语在外地人看来,有很多是不能被理解的,因而表现出很鲜明的地域性。如:

颊颊箐(宾川当地的一个地名)呢煤炭——壳子大。

大家都知道煤烧过后会产生很多煤渣,在宾川“煤渣”就被称为“过壳子”,这句是用来说人说大话的,很贴近生活。

鸡足山上呢树——清高。

鸡足山是当地的一座佛教名山,不仅海拔高而且雨量丰富,因此山上面的树长得又高又绿。

鸡足山上呢菩萨——各管各。

鸡足山上有很多庙宇,且距离都相对较远,因此山上面的僧侣一个管不着一个。

钟鼓楼上呢燕子屎——又臭又脏。

钟鼓楼是宾川当地的一个小镇上的一座古楼,上面有很多燕子窝,但常年没人打扫。所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邋遢,很贴切。

草帘子着水——浸垫(金甸)。

金甸是宾川当地的一个地名。

钻山甲打不透——山厚(后)。

山后是宾川当地的一个地名。

吴江营呢大桥——不管事。

吴江营是当地的一个地名,当地有座大桥,河从大桥的旁边流过,桥没架在河上,没起到桥梁的作用。故有此说。

这几句宾川方言俗语,读起来趣味性较浓,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宾川方言俗语所体现出的地域性特征。

(二)宾川方言俗语包容了当地各族人民文化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在明朝以前,宾川战争频繁,很少有汉民愿意留住融入到土著居民中。明军平定大理后,将江浙、山西、江西等地遣戍将士及其家属留下,寓军于农,实行军屯制,久之,寄籍落户,成为汉族先民。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坝区多以汉、白、回及零星少数民族居住,其他民族大多数散居山区和半山区,形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1〕757-760。宾川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其文化意识形态中,发扬和继承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残留着一些封建思想。在这特有的民族背景下,我们分析宾川方言俗语必定要考虑其民族性。如:

宾川女人耍大刀。

很多人听到都会以为宾川的女人很强悍,其实不然,这主要是因为宾川杂居了很多少数民族,很多汉族人受到了少数民族热情豪放性格的影响,同时秉承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女人不管家里家外都是劳动能手,地位和男人平起平坐。

屁股通着都要吃。

不信的话,你到宾川村子里,你走到最穷的一家,他们都会拿出家里最好吃的食物招待你们。他们认为衣裤只要能遮羞就行,但不能怠慢了客人,这也表现出宾川人发扬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越睡越懒,越吃越馋。

孩子们对这句话的印象尤为深刻。也表现出宾川人民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捣个燕窝,生个癞痢,生个癞痢,头发掉光。

土著的宾川居民信仰的是“阿吒力”(原始巫鬼教与佛教密宗相融合的“白密”),所以有很多禁忌〔1〕775-777。捣个燕窝生个癞痢,在宾川忌伤害燕子和捣毁燕巢,认为这样做会头生癞痢(光头,且永远不会再长出头发)。

女人胯下走——晦气。

在宾川,在人行走处,不能晾晒妇女衣裤,认为这样做会给人带来晦气。这些都是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一些忌讳风俗。

宾川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相互融合。其中很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被继承发扬,作为后辈的我们要再接再厉,然而残留的一些封建思想和不好的民族习性我们也要杜绝。

(三)宾川方言俗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必定会带有这个地方的社会气息。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俗语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社会气息,方言俗语是一种社会现象。例如东北话,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宾川当地居民热情爽朗、乐观质朴、雷厉风行,他们大多性子都比较刚烈,说话不会卖关子,这些都可以在宾川方言俗语中体现出来。如:

麦秆吹火——小里小气。

这用来骂一个人小气很直接、透彻,大家都知道麦秆的孔很小,用来吹火当然是不能起作用的,比喻一个人出力很小。

破土锅煮屎。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土锅里装着东西在火上煮的情景,冒着泡,“扑通扑通”的,这样把人话多,一直说个不停说成是“破土锅煮屎”很直接、明确。这样说一个人大多是带有厌恶的情绪,有时也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如:

一天破土锅煮屎样呢,烦死了。(带有厌恶的情绪。)

不要破土锅煮屎了,你怕说累了,来喝口水。(包含的是调侃、关心的意思。)

鼻子上生疮——少擤。

这让人不要乱干,很直接,可以想象一个人鼻子上生疮了,要是再擤的话,不是自讨苦吃吗?

这些方言俗语都比较直接、通俗、形象,宾川人无论男女老少,文化水平高低,无论在什么地点场合,都喜欢用这些形象生动的俗语,他们随手拈来,脱口而出,许多俗语还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虽然有的是用来咒骂别人的,外地人看来觉得未免有些粗俗、野蛮,但其中的一些言外之意只有宾川人自己才能明白。其表意直接、达意明确,这与宾川人的率性、耿直、豪爽、不斤斤计较的性格不谋而合,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宾川方言就是众多方言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博大的内在生命力。宾川方言俗语很特殊,语料丰富,语义和语用也极富地方特色。这些俗语由于表达俏皮、构造丰富、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且具有显著的生动性、口语性、群众性等特点,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被宾川当地居民历代相习沿用。

〔1〕云南省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宾川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2〕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

〔3〕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70.

〔5〕丰滔.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谚语〔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增补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88.

〔7〕王懿之.云南历史文化新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3.

〔8〕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党红梅)

Research on Folk Adage in Binchuan Dialect

ZHOU Jinguo,ZHANG Haijuan
(College of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olk adage,Binchuan dialec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its structure,which are idioms,twisters,proverbs and dogger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it reflects,including regional,social,national features as well as its visualization,philosophy,appraisal and so on.

Binchuan dialect;folk adage;investigation;research;analysis

H172.3

A

1672-2345(2012)08-0026-05

2012-05-24

周锦国,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白族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宾川惯用语歇后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一起来说歇后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宾川行(三首)
宾川行(四章)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歇后语
宾川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歇后语的拓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