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机制
2012-03-25张金桥肖潇
张金桥,肖潇
(1.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机制
张金桥1,肖潇2
(1.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留学生;言语产生;个体量词;通达
采用文字—图片命名的启动范式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在名词短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机制。结果表明,名词短语启动条件下量词信息得到了通达,但不能确定量词信息的激活来源;名词启动条件下能通过名词间接通达量词信息,激活的是与目标图片有语义关联的名词相关的量词信息;量词启动条件下能通过量词直接通达量词信息。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级水平留学生在名词短语产生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名词间接激活量词信息,也可以通过量词直接激活量词信息;名词激活量词可能通过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名词所激活量词信息竞争的方式来进行;中级水平留学生初步建立了汉语个体量词与个体名词的组合网络系统,但这种网络系统具有单一性、笼统性和未分化的特点。
1.引言
汉语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种,属于限定词(determiners),它在名词短语中对名词起限定作用,是一种功能词。个体量词与名词有着天然的联系,功能上主要与名词发生关系。有研究者认为,在汉语个体量词和个体名词的组合中,名词总是处于主导和制约地位。一个名词可有若干个体量词供选择,一个量词也可有若干个名词与之搭配,从而形成了“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名词能否与个体量词搭配,取决于它们的语义特征有无重合,名词对个体量词的制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个体量词对名词也具有反制约作用(邵敬敏,1993:181-188)。
心理语言学界主要从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激活与通达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个体量词与名词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的心理现实性。言语产生包括三个部分,概念形成(组织交流意图、准备所要表达的概念),语言组织(语义表征到语音形式的转换),发音(执行发音计划)(Dell,1986:226-234)。语言组织阶段是言语产生研究的核心,在语义表征到语音形式的转换中存在一个语法层(Lemma)(Roelofs,1997:249-284;Levelt,1999:223-232)。汉语个体量词是有语法意义的功能词,它所修饰的名词是内容词,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的话,则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access)可能有两条途经,一种途径是,通过量词所修饰的名词间接激活量词信息,量词不具有独立的语法结点(node),它依附在名词的内容结点上,称为间接选择假说;另一种途径是,通过量词本身直接通达量词信息,量词具有独立的语法结点,称为直接选择假说。一些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图词干扰范式,验证了上述两种假说(王黎等,2006:34-38;张积家等,2009:580-593),心理语言学的认知实验证明中国大学生业已形成了汉语个体量词与名词之间的组合网络系统。
汉语个体量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通过收集自然语料(如作文)的方法,找出量词表达与使用中的偏误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错误是一种重要的偏误类型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曾怡华,2007:112-114;伏学凤,2007:29-32;董政、郑艳群,2007:1-9;刘亚菲、郑艳群,2008:1-8;张明虎、彭杰,2010:92-95;关执印,2011:77-80)。这些调查研究采用具有一定生态效度的作文语料库作为研究材料,较为客观地发现外国留学生在言语产生与表达过程中汉语个体量词的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然而,这些调查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描述统计方法,在溯因方面解释力不够强,没有对留学生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具体认知机制作出一定的探讨,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准备采用因果型实验设计,探讨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机制。选择中级水平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本研究为认知实验,对留学生汉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汉语水平太低或太高,可能出现地板效应或天花板效应,实验效度较低;二是中级水平留学生虽然已经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汉语,但在汉语量词使用与表达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董政、郑艳群,2007:1-9;刘亚菲、郑艳群,2008:1-8),以中级水平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探讨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通达机制的首要问题是研究方法问题。心理语言学界主要采用图词干扰范式,即在图片中间嵌入名词,要求被试命名图片。我们前期的预实验表明,这种实验范式对留学生不合适,主要原因是在图片中间嵌入名词,破坏了图片的完整性,干扰他们对正常图片的命名;另外,从实验设计角度讲,图片中间嵌入名词这种实验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通过名词来激活量词信息,不利于探讨通过量词直接激活量词信息的情况。签于此,本研究准备采用文字—图片命名的启动范式,设计名词短语、名词和量词启动等3个实验,探讨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激活与通达机制。具体探讨的问题是,在哪一种启动条件下汉语个体量词信息得到通达?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通达?是通达名词间接通达量词信息?抑或通过量词本身直接通达量词信息?
2.实验1:名词短语启动条件下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通达
2.1 研究目的
采用名词短语—图片命名的启动范式探讨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情况。
2.2 被试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级水平留学生18人参加本次实验。其中男8人,女10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目标图片和用于启动的名词短语两部分。
首先,从HSK考试大纲中找出甲级名词12个,以及与该名词搭配的个体量词12个。要求名词、量词以及量词与该名词的搭配留学生较为熟悉,名词为可以用图片描述的具体物体。确定12个名词的图片,从互联网上下载具有典型特征的图片,图片风格一致,命名一致性和熟悉性都高。
其次,根据目标图片编制3组启动材料(含量词的名词短语),分别为量词相同名词无关(量同义无关组)、量词不同名词相关(量异义相关组)、量词不同名词无关(量异义无关组,也称控制组),每组12个共36个。
下面以目标图片“马”为例,说明3种用于启动的名词短语情况,“一匹布”为量同义无关组,启动短语中的名词“布”与图片名称“马”的量词均为“匹”,但两者语义无关;“一只羊”为量异义相关组,“羊”与“马”的量词分别为“只”和“匹”,但两者语义相关,均为食草动物;“一本书”为量异义无关组,“书”与“马”的量词分别为“本”和“匹”,两者语义无关。匹配3组启动短语中名词和量词的词频和笔画数。频率来自《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1986),以百万分之一为单位。3种启动短语中名词的平均频率分别为0.0240、0.0225、0.0185,名词的平均笔画数分别为7.750、8.667、8.333,量词的平均频率分别为0.1027、0.0757、0.1049,量词的平均笔画数分别为6.750、6.917、7.250,各种条件下的方差分析均不显著(p>0.05)。12名来自同一群体不参加正式实验的留学生对3组启动短语中名词与目标图片的语义关联度进行了5级里克特(Likert)量表评定(1表示该名词与目标图片的名称的语义关联程度最低,5表示该名词与目标图片所反映的名词的语义关联程度最高),结果分别为1.124、3.917、1.132,方差检验显著(p<0.01),事后LSD检验表明,量异义相关组的评分(3.917)要高于量同义无关组(1.124)和量异义无关组(1.132),p值分别为0.009和0.011,而后两者的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
为了防止被试出现定势反应,根据前人的有关研究(王黎等,2006:34-38;张积家等,2009:580-593),设置了填充图片及其启动短语各12个,填充图片为数量为2的名词图片,启动短语与填充图片中的名词语义无关、量词不同。
2.4 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包括量同义无关、量异义相关和量异义无关3种水平的启动。
实验材料分为3个版本,采用拉丁方平衡设计,每一版本中均有含12个目标图片和12个启动短语,3种类型的启动短语各占4个。每个版本的目标图片相同,3种类型的启动短语均不相同,随机排列顺序。18名被试平均分成3组,每6个人组成一组完成某一版本的实验。
2.5 实验过程
(1)学习阶段:将图片(12幅目标图片,4幅练习图片)通过PPT呈现出来,被试用一个名词命名所看到的图片,被试不认识或错误认识给予反馈,请被试重复一次,以确保被试认识图片所示事物;接着,熟悉用于正式实验中的启动短语,注意启动短语中名词与量词的搭配。
(2)练习阶段:与正式实验的做法相同,4个练习刺激,这些刺激在正式实验中不出现。
(3)实验阶段: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在电脑屏幕中呈现启动短语和目标图片,并对启动短语和目标图片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同时开启ARWizard录音软件进行实时录音。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一个红色的“+”符号注视点2000ms,提醒被试开始实验;接着呈现一个“一+量词+名词”结构的名词短语(如“一只羊”)4000ms,请被试大声读出这个短语,并确认明白该短语的意思。然后屏幕上出现目标图片(如“马”的图片)2000ms,然后进入空屏4000ms。要求被试用“一+量词+名词”的名词短语来命名所见到的图片。如果被试没看清楚图片或者没有反应,则由主试返回启动短语页面重复刺激。
2.6 结果与分析
将每个被试的录音进行转写(对填充图片的反应不参加记录),记录正确反应的平均百分比(由于本研究只探讨目标图片中量词是否受到启动短语中量词或名词的影响,在启动短语与目标图片名称的量词相同条件下,记录与启动短语中量词一致的为正确)。表1列出本实验条件下正确使用量词的百分率及标准差。转录中发现目标图片“枪”的命名情况较为特殊,绝大部分被试都会忽略启动词直接用“把”来称量,该数据属于极端数据,根据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规律,该数据不参与数据统计(张厚粲,1993:287-300),本研究只有11个图片的命名情况参与统计(由于实验2和实验3均出现类似的情况,该类数据处理方法同实验1)。在以下处理中,F1均指以受试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而F2指以项目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
对表1的数据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发现3种启动条件下差异显著(F1(2,16)=9.86,p=0.001,F2(2,9)=4.37,p<0.05)。根据本研究目的,并利用Pairwise Comparisons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量同义无关组(67.38%)与量异义无关组(53.83%)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量异义相关组(45.99%)与量异义无关组(53.83%)之间达边缘性显著(p=0.067)。
表1:实验1条件下正确使用量词的百分率(%)及标准差
本研究结果表明量词信息受到激活与通达:量同义无关组激活了量词的信息,由于激活的量词与目标图片名称的量词相同从而产生了促进作用,正确率高达67.38%;量异义相关组也激活了量词的信息,由于激活的量词与目标图片名称的量词不同从而产生了抑制与干扰作用,其正确率仅为45.99%。
然而,本实验条件下不能对量词信息的激活来源进行区分。既可能是量词直接激活量词信息(启动短语中有量词),也可能是名词间接激活量词信息(启动短语中有名词),还可能两种方式并存。为了进一步区别量词信息激活来源,实验2准备采用名词启动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3.实验2:名词启动条件下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通达
3.1 研究目的
采用名词—图片命名的启动范式探讨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情况,重点考察名词启动条件下是否能通过名词间接激活量词信息。
3.2 被试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级水平留学生15人参加本次实验。其中男5人,女10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3.3 实验材料
启动材料为实验1名词短语中的名词,而不是名词短语。其它同实验1。
3.4 实验设计
同实验1。
3.5 实验过程
在学习阶段中,学习材料为实验材料中的启动名词,而不是名词短语;在实验阶段中,启动刺激呈现的是名词,而不是名词短语。其它同实验1。
3.6 结果与分析
记录与转写方法同实验1。表2列出本实验条件下正确使用量词的百分率及标准差。
表2:实验2条件下正确使用量词的百分率(%)及标准差
对表2的数据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发现3种启动条件下差异显著(F1(2,13)=5.74,p<0.05,F2(2,9)=4.26,p<0.05)。根据本研究目的,并利用Pairwise Comparisons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量同义无关组(56.06%)与量异义无关组(54.71%)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量异义相关组(41.09%)与量异义无关组(54.71%)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量词信息可以通过名词激活与通达。对于量异义相关启动而言,由于启动名词与目标图片的语义相关,而激活的量词与目标图片名称的量词不一样,从而对目标图片命名产生抑制和干扰作用,因而正确率仅为41.09%。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没有发现量同义无关启动条件下量词信息激活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虽然能确定通达量词可以通过激活名词信息间接通达量词意义,但没有否定通过量词直接激活量词信息。实验3准备采用量词启动的方式,探讨量词信息能否通过量词直接激活与通达。
4.实验3:量词启动条件下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通达
4.1 研究目的
采用量词—图片命名的启动范式探讨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情况,重点考察量词启动条件下是否直接通达量词信息。
4.2 被试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级水平留学生15人参加本次实验。其中男6人,女9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4.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实验1启动短语去掉名词后的量词,3种启动材料分别为量同组(量词相同)、量异义相关组(量词不同量词所修饰的名词与目标图片语义相关)、量异义无关组(量词不同量词所修饰的名词与目标图片语义无关)。其它同实验1。
4.4 实验设计
同实验1。
4.5 实验过程
在学习阶段中,学习材料为实验材料中的量词,而不是名词短语或名词;在实验阶段中,启动刺激呈现的是量词,而不是名词短语或名词。其它同实验1。
4.6 结果与分析
记录与转写方法与实验1相同。表3列出本实验条件下正确使用量词的百分率及标准差。
表3:实验3条件下正确使用量词的百分率(%)及标准差
对表3的数据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发现3种启动条件下差异显著(F1(2,13)=27.26,p=0.000,F2(2,9)=9.92,p=0.009)。根据本研究目的,并利用Pairwise Comparisons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量同义无关组(81.49%)与量异义无关组(52.94%)之间差异十分显著(p=0.000);量异义相关组(49.65%)与量异义无关组(52.94%)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本研究结果说明,量词信息可能直接通过量词来激活与通达,在量同启动条件下激活了量词信息,激活的量词与目标图片名称的量词一样,从而产生了促进作用,正确率高达81.49%。值得注意的是,量异义相关启动条件下,没有发现量词激活的干扰效应。
5.综合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既可以通过名词间接通达量词,也可以通过量词直接通达量词。这与汉语个体量词与个体名词的语言学特点以及中级水平留学生学习特点有关。语言学研究表明,汉语个体量词与个体名词间存在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汉语名词在个体量词的选择中起主导作用(邵敬敏,1993:181-188),因此存在着通过名词通达量词信息的可能性;汉语中个体量词数量虽然比西方语言要多,是功能词,但具有丰富、独特的语义特征(石毓智,2001:34-41;朱晓军,2006:30-32),汉语个体量词较为独立的语义特征又使直接通达成为可能。中级水平留学生通过对汉语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接触,可能初步了解或形成了汉语个体量词的语义特征以及与个体名词的搭配与组合关系,这能促使通过名词或者量词通达量词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在名词启动条件下能通达量词信息,但主要通达的是与目标图片语义相关量词不同的量词信息,而对与目标图片语义无关量词相同的量词信息激活不明显。在名词启动条件下,语义相关名词“羊”能激活量词“只”,与目标图片“马”所激活的量词“匹”不一致,两种量词发生竞争,从而抑制了目标量词“匹”的激活,表现为一种干扰作用,这种解释比较合理。为什么语义无关名词“布”的量词“匹”没有受到激活呢?我们认为,“布”的量词也受到了激活,只不过没有显现出来而已,表现出复杂的特点。具体地讲,虽然“布”激活的量词“匹”与目标图片“马”的量词一致,但启动名词“布”和目标图片“马”不属于同一语义范畴,名词启动条件下只有同一语义范畴激活的量词间才存在着竞争作用,不同语义范畴激活的量词之间由于它们所依附的名词语义系统无关表现为相对独立,不在同一个语法层(Lemma),从而表现出没有竞争与促进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级水平留学生建立的汉语个体量词与个体名词组合网络是一种基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名词与同一量词的单一联结,还没有建立起基于不同语义范畴的名词与同一量词的多向联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汉语学习后,逐渐知道了“匹”可以和一类表示能行走的动物名词有关,如“一匹马”、“一匹狼”等,“匹”这一量词与动物有关,根据不恰当的类推和概化,也用“匹”来修饰“狗”、“羊”等动物。留学生学习“一匹布”时,由于“匹”除了与“布”搭配以外,与其它非动物的搭配极少。中级水平留学生没有完全建立起同一量词“匹”与不同语义范畴的名词“马”和“布”的联系,即一对多的联系,而是将两种搭配独立并存。随后对部分参加实验的留学生进行访谈,也印证了这一推断。按照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激活扩散原则(spreading activation principle)(Collins、Loftus,1975:407-428;张清芳、杨玉芳,2003:6-11),中级水平留学生激活名词时,既激活了与该名词搭配的量词,也激活了与该名词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名词,还激活了与同属语义范畴名词搭配的量词,该量词与源名词所搭配的量词不同,因此干扰了目标图片的命名。本研究结果与王黎等(2006)和张积家(2009)的研究结果不一样,他们研究中发现了“布”对“一匹马”命名的促进作用,其原因在于中国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有关个体量词与个体名词的稳定的多重组合网络,构建了同一量词“匹”与不同语义范畴的“马”与“布”的一对多的组合系统(王黎等,2006:34-38;张积家等,2009:580-593)。
研究结果表明,在量词启动条件下能通达量词信息,但主要通达的是与目标图片量词相同的量词信息,而对与目标图片量词不同的激活作用不明显。按照语言认知中激活扩散观点,量词除了能激活量词信息以外,还能激活它所修饰的名词信息,而被激活的名词信息也能反过来进一步激活量词信息,从而形成一个激活扩散的网络系统。然而,本研究中没有发现量词对名词的激活以及名词对量词的反向激活。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中级水平留学生只是初步建立了个体名词和个体量词组合系统,如果已经有量词被激活,按照认知经济性原则(cognitive economic principle),没有必要再经过上述复杂的激活扩散过程,被激活的量词直接与随后目标图片所激活的量词进行匹配与竞争,如果相同,能促进目标图片的命名;如果不同,会抑制目标图片的命名。
6.结论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存在着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
2)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可以通过名词间接激活的方式通达,主要发生在名词启动条件下,激活的主要是与目标图片语义相关量词不同的量词信息;
3)中级水平留学生言语产生中汉语个体量词可以通过量词直接激活的方式通达,主要发生在量词启动条件下。
董政郑艳群2007《〈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欧美学生量词使用情况考察与分析》,《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三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伏学凤2007《初、中级日韩留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刘亚菲郑艳群2008《〈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韩国学生量词使用情况考察与分析》,《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三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关执印2011《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类型分析及其对策》,《吉林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邵敬敏1993《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第3期。
石毓智2001《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王黎郭佳毕彦超舒华2006《汉语名词短语产生中的量词一致性效应》,《心理与行为研究》第1期。
曾怡华2007《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语言教学研究》第5期。
张厚粲199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积家刘红艳2009《言语产生和理解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心理学报》第7期。
张明虎彭杰2010《美国留学生汉语名量词使用偏误分析》,《红河学院学报》第1期。
张清芳杨玉芳2003《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通达》,《心理科学进展》第1期。
朱晓军200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个体量词搭配——以条为例》,《语言与翻译》第4期。
Collins,A.M.&E.F.Loftus.1975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Psychological Review(5).
Dell,G.1986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retrieval in language production.Psychological Review(93).
Levelt,W.J.M.1999Models of word produc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entence.56(3).
Roelofs,A.1997The WEAVER model of word-form encoding in speech production.Cognition(64).
On the Access Mechanism of Chinese Individual Measure Words in the Language Produc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Intermediate Level
Zhang Jinqiao1,Xiao Xiao2
(1.2.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10,China)
overseas students;language production;individual measure words;acces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ccess mechanism of the Chinese individual measure words in the production of noun phrases of the intermediate level overseas students from the priming approach of character-picture naming.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under the priming condition of noun phrases,the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 words is activated while the source of the priming information is uncertain;under the priming condition of nouns,the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 words can be indirectly activated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 words activated is associated to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the target pictures;under the priming condition of measure words,the measure words can directly activat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 words.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preliminarily show that in the production of noun phrases of intermediate level overseas students,the measure words information can be indirectly activated through nouns,or directly activated through measure words;the activation of measure words through noun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competing mode of the measure word information activated by the nouns of the same semantic category;the intermediate level overseas students have built up an initial collocation network system between the individual Chinese measure words and the individual nouns,but the network system still features unitarity,generality and un-differentiation.
H193.4
A
1674-8174(2012)02-0023-07
【责任编辑 匡小荣】
2011-08-26
张金桥(1971-),男,湖北荆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留学生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肖潇(1986-),女,湖南常德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09级心理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外国留学生汉语言语产生与表达的认知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09YJA74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