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质量
2012-03-23董春艳
董春艳
摘要:环境监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的主要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笔者以多年来环境监测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计量认证(复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进行了论述,以期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检测工作质量有所借鉴。
关键词:评审准则;计量认证(复审); 质量管理体系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metrology authentication (review) is the main basis that the laboratory aptitude review guidelin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 Based on many years t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daily work of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as a basis, to measure the authentication (review)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tection work can draw lessons from it.
Keywords: evaluation criteria; Measurement authentication (review);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公正、准确、科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数据。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这既是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执法的需要,又是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需要。
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站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计量认证(复审)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新《评审准则》进行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完善管理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步骤:进行新《评审准则》的培训工作,对现行管理体系的文件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工作。
对全站员工进行新《评审准则》的培训,不同层次人员所培训的内容有所不同。最高管理层要明确领导的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要知道自己需要直接参与哪些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骨干(包括内审员)重点掌握准则内容的变化,以便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和有效的补充;全体人员都要进行培训,理解《评审准则》的要求,了解自己的参与职责,要特别注重掌握评审条款的变化,以便适应管理体系的变化。
通过培训学习,掌握《评审准则》的要求及变化内容。然后与现行的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别。哪些要素的规定是需要补充的,哪些要素的规定需要在原基础上修改,哪些要素的规定需要调整,哪些要素的规定要删除,哪些要素的规定需要保留,不要輕易改动,这样既可不需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又不会影响管理体系延续运行。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阶段
因新《评审准则》的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动,管理体系必须按新《评审准则》的结构,重新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根据《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工作的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拥有的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及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的质量体系、措施和各项管理制度等内容,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对新《评审准则》中规定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2个方面19个要素分别编制了控制程序。
质量手册按评审准则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责及途径。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必须清楚、全面、简要的阐明质量方针和控制程序,保证必要的事项得以合理安排。
程序文件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的职能活动。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程序文件中所叙述的活动过程应就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出细致、具体的规定,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基层人员的理解、执行和检查。
作业指导书是某个具体作业的指导工作文件回答如何做的问题,由具体操作执行人员使用。如设备操作规程、样品(准备)指令、标准分析方法等。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遵循“最好,最实际”原则,选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编写作业指导书时要吸收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质量记录贯穿于监测的全过程,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保证监测服务的可追溯性得以实现,为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为评价和验证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信息。记录编制过程中本着“做有痕、追有踪、查有据”,体现客观、规范、准确及时的精神原则,记录填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质量体系文件应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协调性、唯一性和适用性,应符合并覆盖新《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体系文件经批准和向本站全体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后,质量体系就可以试运行。
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
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进入试运行阶段,运行过程中要注重考查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再通过内部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确认问题,做出决策,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试运行期间,对体系文件中不切合实际或规定不合适之处进行了及时的修改,在一系列修改后,发布第二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正式运行。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最高管理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环境监测站可根据检测项目考虑设立质量监督员,记录并保存质量体系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使用有效的校核方法对质量结果进行控制,如监测过程中使用的现场空白、密码平行样、质控样、加标回收、工作曲线等方法都是有效的校核方法,对这些质控数据的数量和合格率进行定期评审,以便改进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站可根据部门和检测工作量设置内审员,按要求编制质量体系内审计划,在监测站质量负责人组织下,统筹安排质量体系各个要素的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次。对不合格的部门、人员,发出不合格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检查,内审结果及时报告站长。站长应及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直至有明显改进,达到改善和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5小结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要实现此目的必须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而只有持续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通过计量认证建立了全新的持续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实验室进入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实现了高效率、高效益的监测管理。从而提高了监测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测数准确可靠。通过计量认证提高了监测站的知名度,赢得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能够增强监测站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1
2、《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