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语韵律漫议

2012-03-20于广元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音步字格语法结构

于广元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成语可以说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结晶,是一座深藏宝藏的大山。对成语的研究可以从许多角度展开,现从汉语韵律的角度谈谈一些想法,以抛砖引玉。

一、关于“四字格”

从韵律的角度看成语,首先看到的是“四字格”。绝大多数的成语是“四字格”,现在有一些成语词典收的全是“四字格”成语。如《多功能成语大辞典》(外文出版社,2011年8月版)收成语一万余条,全为“四字格”。为什么成语用“四字格”?学者们作了许多探索。莫彭龄指出:“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形式,它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此外,古人还格外重视四言……其次,‘四言’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它是唯一的字数较少但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以偶为佳’的要求可以在‘四字格’这种形式中得到充分的集中的体现。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双声、叠韵、重叠等语音修辞手段也能在‘四字格’中充分体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文化的土壤中。从心理特点看,它能提高记忆和语言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和汉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精妙之处。”[1]这段论述很为精当。现在我们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从韵律的角度看看为什么成语用“四字格”。从韵律这个角度看,成语用“四字格”,似乎是由以下的因素造成的。

(一)成语是复合韵律词

韵律词是从韵律学的角度来认识的词,它与从词汇学、语法学来认识的词有所不同。根据冯胜利的研究,韵律词建立在韵素、音节、音步、韵律词这四个层级上,韵素组成音节,音节组成音步,音步实现韵律词[2]。汉语的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标准韵律词是一个标准音步,即两个音节。复合韵律词是两个标准韵律词的组合,是两个标准音步,四个音节。这正好形成“四字格”。因此,冯胜利认为“传统所谓的‘四字格形式’其实都不过是汉语韵律构词系统中的‘复合韵律词’而已”。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四字格”成语是复合韵律词。王洪君研究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把韵律词界定为“语法上凝固的、节律上稳定的单音步或凝固的复二步”[3]。她把韵律词分为基本韵律词和合成韵律词,基本韵律词单音步两个音节,合成韵律词复二步四个音节。她把成语归入合成韵律词,而没有归入韵律短语。这也明确告诉我们“四字格”成语是合成韵律词。这么看来,不管是叫复合韵律词,还是叫合成韵律词,都将成语归入了词的范围,而不是归入短语。这就与词汇学、语法学把成语归入固定短语不同。成语作为韵律词而又要表意丰富,采用“四字格”是最恰当不过了。

(二)成语能够独立运用

人们一般把词看做“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把成语看做固定短语,说词能够独立运用,对固定短语不这么说,充其量只是说把它当做一个词来使用。从韵律的角度看,成语是复合韵律词,而作为词,它就能够独立运用。冯胜利论述“四字格”的独立性,认为“可以说四字形式在汉语里构成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因为它在使用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样说不仅仅因为它在构词、造句中有很大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身独立的语音形式:不仅音节数量是固定的,而且重音分布也是固定的。“四字格”通常采用两种重音形式,如取长补短(轻中轻重),乱七八糟(中轻轻重)。这样的独立性很强的成语,作为复合韵律词,它的音节的数目,用少了与一般的词没区别,用多了则很难单独运用,采用“四字格”最恰当不过了。

(三)成语给人稳定之感

人们在韵律上非常在意稳定之感,四个音节能给人稳定之感,三个音节就不能这样。张斌指出:“四音节语段有显著的特点,它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所以被广泛采用……三音节的语言单位的特点是活泼、轻快,但是单独使用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4]事实确是如此。例如:

(1)触景生情,雁声唤起对于往事的回忆。(刘绍棠《芳草满天涯》)

(2)令行禁止,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徐怀中《西线轶事》)

(3)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胸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老舍《断魂枪》)

(4)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安徽歌谣)

例(1)~例(4)的开头,用四个音节的,只用一个就能给人稳定之感;用三个音节的,用了两个方才避免不稳定而求得稳定之感。特别是例(4)的“道凤阳”,从表意上来看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从韵律上来看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见成语采用“四字格”的必要性。

(四)成语给人庄重之感

成语给人庄重典雅之感,这是人所共知的。之所以如此,采用“四字格”是个重要的原因。冯胜利论述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齐整律、长短律、悬差律这三条规律,认为齐整平衡的与悬差不平的所具有的含意和效应不一样,“平衡的显庄重,悬差的显诙谐。这就是悬差律所暗示的功能之所在”[5]。事实确是如此。例如:

(5)消极怠工 泡蘑菇

闻风而逃 撒丫子

自高自大 翘尾巴

一知半解 半瓶醋

八面玲珑 八面光

乳臭未干 毛孩子

例(5)中,同一行两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前一个是成语,后一个是惯用语。人们一般说成语书面语色彩浓,庄重典雅;惯用语口语色彩浓,通俗有趣。从韵律的角度看,这是齐整与悬差所显示的不同。由此也可见成语采用“四字格”的必要性。

二、关于音步

音步是韵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成语的音步是怎样的?这也影响到成语的所谓节拍。上文已说,成语的音步是两个。成语的节拍一般也是两个,这是一致的。成语的节拍与成语的语法结构也有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语的节拍的划分与成语的语法结构的划分是一致的。有时候,成语的节拍的划分与成语的语法结构的划分不一致,例如:

节拍划分:

(6)乘人/之危 病从/口入

众矢/之的 一衣/带水

语法结构划分:

乘/人之危 病/从口入

众矢之/的 一衣带/水

如此不一致,显示了韵律的力量,人们宁可遵从韵律而舍弃语法,所谓韵律征服了语法。

这样的韵律征服了语法的现象,可以从人的认知心理的角度加以解释。成语的节拍的划分是齐整的、平衡的、对称的,而语法结构的划分是不齐整、不平衡、不对称的。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人的模式识别,提出了几条模式识别的格式塔原则,其中有一条叫做对称性原则[6]。这条原则可以影响人对模式的识别。试比较图1的(A)模式和(B)模式,就会觉得(A)模式似乎是一个“好”模式,因为它是对称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对称性原则能够决定人们感知物体的方式。对于(C)模式,人们多半是把(C)模式看做由菱形和垂直线组成的图形,而不是看做由许多“K”字母组成的图形,尽管在这个图形中的确有许多正向的“K”和反向的“K”。这是因为图中的菱形是对称的,而“K”不是对称的。

图1 对称性原则图示

成语的节拍划分与成语的语法结构划分的不一致,正是人们追求“好”模式,追求对称、平衡、齐整的反映,成语的音步,的确是一个“好”模式。

三、关于平仄

汉语有声调,注重平仄相间、平仄协调,这是汉语韵律学应该注意的。成语的平仄安排很讲究,有平仄平仄式、仄平仄平式,也有用阴、阳、上、去四种声调按照一定次序安排的。需要注意的是,成语还有相当多的是平平仄仄式或仄仄平平式。例如:

(7)千秋万载 铜墙铁壁 花言巧语

玲珑剔透 争奇斗艳 拈轻怕重

粗枝大叶 拖泥带水 颠三倒四

(8)刻骨铭心 破釜沉舟 柳暗花明

锦上添花 力挽狂澜 万水千山

半夜三更 弄假成真 树大招风

例(7)是平平仄仄式,例(8)是仄仄平平式。这两种方式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追求的好方式。有时候,人们甚至打破正常的语法组合,采用超常的搭配,以求得这两种方式。例如:

(9)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10)山清水秀(平平仄仄)

例(9)的“改”和“移”,本应互换位置,才是正常的主谓搭配,但是,为了求得平仄协调,人们宁愿采取超常的主谓搭配。例(10)的“山清”和“水秀”也是超常的主谓搭配(本应是“山秀”和“水清”),这也是为了求得平仄协调。这些也可以说是韵律征服了语法。

[参考文献]

[1]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洪君.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J].中国语文,2000(6):525-536.

[4]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冯胜利.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J].当代修辞学,2010(1):25-36.

[6]乐国安.当代美国认识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9-60.

猜你喜欢

音步字格语法结构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音步转型下ABB韵律结构与文体分布的变化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
多语料库中汉语四字格的切分和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