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唐宋社会变革论纲》

2012-03-20祁志浩

文化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富民阶层

祁志浩

(作者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

“唐宋变革”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长期备受瞩目的重大课题之一。其成说既久,流变有加,影响不可谓不深。但回顾和总结一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正如李华瑞教授在《“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一文中所说:“中国学界认识唐宋之际社会变动甚早,更不乏真知灼见,但始终没有从范式的角度特别关注唐宋的社会变革,即便有也是从五个社会形态理论出发把宋代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阶段加以认识”。《唐宋社会变革论纲》(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则恰是针对学术界的此种不足,试图从理论范式的角度给唐宋变革以全新的解释,可谓是一部极富张力的佳作。

林文勋教授长期关注“唐宋变革”这一论题,《论纲》是其十年间对该问题所思、所想的集中迸发。研究历史,林文勋教授注重实现“在纵向上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横向上沟通经济史和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的联系”。《论纲》正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该书篇章紧凑、逻辑清晰、语言练达、观点精到。全书除“引论”与“结论”外,凡四篇,共计29万字。细读之下,不难发现其呈“总-分-总”格式布局,且对史学研究的惯用要素皆有顾及与圈点,思路、行文合乎书之思想性要义,处处皆现作者匠心。

“引论”中,作者紧紧围绕“商品经济”这一代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动力源”展开论说,指出“凡是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故而应将商品经济史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既要 “对商品经济的力量给予充分肯定”,又要 “用商品经济的历史观看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一篇“总论”,作者上承“引论”的核心论点,细数学界关于“唐宋变革”论认识的种种,认为“唐宋社会的变革是商品经济冲击下原有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应“以商品经济的历史观研究唐宋史”,“必须全面研究商品经济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的关系,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点,开辟一些新的研究路径”。更进一步,作者强调尤其应重视商品经济对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影响,最显著者,即是“富民社会”的形成;第二篇题为 “商品经济与经济关系及阶级关系的变革”,作者分别细致考察了唐宋时期土地私有产权确立与商品经济之互动关系、财富力量崛起给予社会变革的影响、富民阶层兴起的历史意义、商品经济与两宋农民战争之关联,认为“唐宋社会变革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财富力量崛起对社会的全面冲击和瓦解”,“富民阶层的崛起,是唐宋社会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财富分化不断加剧的结果”,并进而指出“所谓唐宋变革,就是从汉唐的‘豪民社会’转变为‘富民社会’”。同时,在林文勋教授看来,富民阶层的出现对唐宋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生产关系、价值观念等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既为后文深入论述作了铺垫,又与全书的谋篇布局基调甚为协适,暗含着一致性,增强了论说力;第三篇题为“商品经济与国家政策的调整及制度变革”。作者选取了唐宋时期的国家财政、专卖制度及民族政策进行分析,意在言明商品经济与赋税结构调整、赋税征收的市场化趋势、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的转变(入中法的实施)、民族政策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尤其是阐释的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唐宋专卖制度的大变革”、“随着市场的扩大,周边各少数民族卷入了宋王朝的市场体系,对宋王朝形成强烈的经济依附关系”等论断颇具启示性;第四篇题为“商品经济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变革”,虽仅两个小节,所论却是殊途同归,无出本书主旨左右。通过林文勋教授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宋代义利之辨的经济动因以及保富论背后所剑指的重大历史进步性。同时他还强调,义利之辨“并不是脱离现实社会的而局限于思想领域的一场思想论辩,而是唐宋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随着唐宋社会变革的展开而必然出现的一个深层问题”,“离开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义利之辨就成为无源之水”,保富论是“唐宋社会经济变化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客观反映。具体说来,则与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富民社会’的形成密不可分”;“结论”应可视作本书的理论升华。该部分在重申了唐宋社会变革与“富民社会”之关系后,又以“富民社会”为理论基石来反观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和体系,或者说是客观、全面、郑重地提出了中国式古史解释体系的建构设想,即“中国社会经历了从‘部族社会’到‘豪民社会’再到‘富民社会’并朝着‘市民社会’方向发展的变迁过程”。此举无疑具有开宗明义的重大学术价值。

在《论纲》“导言”中,作者还对全书的写作思路作过这样的说明:“总的思路是,试图以中国古代‘富民社会’体系为理论基石,对唐宋社会变革问题作一个宏观层面的探讨”。通读之下,笔者认为,这样的目的确然已经达到。

《论纲》是一部深具思想性与创新性的学术专著。这突出地反映在全书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革间的内在联系,二是中国古代“富民社会”体系的构架,并且这二者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缘何说《论纲》具有思想性与创新性?原因有三。

首先,《论纲》抓住了“变革”的本质,突出了体系性。何为“变革”?柳立言先生认为,“变革”不是指一般的改变,而是指根本或革命性的改变,可说是一种脱胎换骨。对于此点,林文勋教授有着相似的看法,他认为“社会变革是社会的整体变化,而非局部的变化。它包括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政治制度的转变、思想观念的变化”。《论纲》中,作者即循此思路,从商品经济与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国家政策、政治制度、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唐宋变革”进行了宏观勾勒,可以说是抓住了本质,把握了整体。

其次,《论纲》遵循了中国内在的发展理路。张广达先生在《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中对内藤湖南的治学启示作了归纳,他认为内藤“从内在理路思考中国的历史”之路径非常值得学习,并强调“在异说纷陈的今天,更需要借鉴内藤的经验,博采众说,做出独断”。某种程度上说,《论纲》很好地诠释了此点启示。《论纲》以唯物主义史学观客观、系统地对理解中国社会内在发展理路的关键——商品经济,作了根本性的梳理。以此为据,作者在书中屡出新见,他言道,“在中国传统社会,凡是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就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商品经济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唐宋时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商品经济走出西汉中叶以来所形成的低谷并很快繁荣发展,形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所谓‘唐宋社会变革’,既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也不是中国传统社会由中世向近世的转变,更不是由古代到中世的转变,而是从汉唐的‘豪民社会’变革为唐宋以来的‘富民社会’”。品读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些均不失为“独断”之见。

最后,《论纲》所建构的学说体系具有典型的理论范式意义。林文勋教授在谈及 《论纲》的撰著主旨时讲到,“已有研究成果主要考述唐宋社会变革的诸种现象与事实,而对引发这一变革的深层原因与动力则分析不够。本书正是想在此方面作一努力尝试,意在构建唐宋社会变革的一个理论体系”。毫不讳言,此一“努力尝试”成效甚佳。《论纲》之付梓,标志着林文勋教授在建构本土性唐宋社会变革论的理论道路上已迈出了夯实的一步。“研究历史,贵有创见”,其意无外乎此。《论纲》为我们重新认识唐宋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打开了一扇承载着别样风景的窗口。

《论纲》亦是一部具有突破性与引领性的学术专著。书中写道:“一项真正具有价值和水平的研究成果,既要能够有助于解决已有的问题,又要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其如此说,也是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的。《论纲》最重要的贡献即在于,以“富民社会”理论为基石,对唐宋社会变革作了新的阐释,同时又提出了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和“富民社会”这一新的研究课题,为下一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中国传统社会,“民”的演变是一条主线。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乃至理解近现代中国内部的诸多问题,必须重视从“民”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寻找答案。唐宋以来,中国社会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形成了一个新的“富民”阶层。

实际上,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富裕人群进行的研究已有段时日。笔者目力所及,上世纪50年代,傅衣凌先生即对明清江南的富户经济进行过研究;梁方仲先生重点考察了富户与明代粮长制之间的关系;80年代,洪沼对明初的迁徙富户与粮长制、李龙潜对富户制度与坊厢徭役制度进行了辨析;90年代,黄启昌在研究中简论了宋代的“富民阶层”。2000年后,冯贤亮对明清江南富民阶层的影响、刁培俊对宋代富民的分类界定、刑铁对宋代富民的阶层归属、郑铭德对宋代富民的身份考辨、张邦炜对宋代富民的断想等研究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学术影响。在日本,奥崎裕司、沟口雄三、檀上宽、植松正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作过个别研究。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仅仅是停留在研究的“点”上,未曾走向深入,亦没有形成系统性理论就见于学界。相较而言,林文勋教授在长期研究基础上凝练出的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学术概念与构架的“富民社会”理论体系无疑具有某种开创性和引领性。

《论纲》中,林文勋教授指出:唐宋社会,在社会流动加快、产权制度确立和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中,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富民”阶层确然业已兴起,并迅速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中间层、稳定层和动力层,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最终使唐宋社会发生了整体性的结构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富民社会”。进而,他指出,“从唐宋,到元、明、清诸朝,中国社会都是一个‘富民社会’。‘富民社会’上承汉唐的‘豪民社会’,下启近代的‘市民社会’,构成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无可否认,这是一种贯通的认识,且以其新范式、新体系而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近几年,与之相关的研究正不断问诸史林。

细究开来,“富民”阶层和“富民社会”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一个值得讨论的新兴生长点,概因其找到了一把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钥匙。我们知道,对宋及之后几朝的研究,中外学者提出了众所熟稔的“地方精英社会”、“士绅社会”、“科举社会”、“平民社会”等学术概念和体系,丰富和推进了相关研究。然而,林文勋教授却从这些研究中洞察出别样的端倪。正如他在《论纲》中所言,“富民是宋代‘地方精英’和明清‘士绅’的基础,富民的历史特征决定着‘地方精英’和‘士绅’阶层的特征及发展变化”。这样的认识附于体系性的范式之上,显然会对史学界诸多经典研究带来冲击与挑战,也势必将给相关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思考,收获新的成果。换言之,其可以补益与增进学界对 “地方精英社会”和“士绅社会”等的准确把握,超越过往研究,拓展讨论空间,延伸学术链条,为在整体上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总而言之,《论纲》不是踵武前贤之作,亦非无本之木。它是有个性、有特色的研究著作。研读《论纲》,就是要入其境,揣其意;就是要从篇章的设置、定名等处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意;就是要在字里行间觅得方法、寻到方向。这才是《论纲》以专著样式付梓刊印之价值的最大彰显,也是它与《唐宋乡村社会力量与基层控制》、《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的最大区别,更是其在学术理论范式或体系方面带给学界同仁的最大震撼。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富民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