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2-03-20王鲁蒙
王鲁蒙,席 敬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人类从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智力及相关课题,在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影响智力的一系列因素,这些发现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巨大的革命,其中多元智能理论与“情感智能”(EQ)已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 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1]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语言(Verbal/Linguistic)、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 (Visual/Spatial)、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c)、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和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因为在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语言─语文/英语和逻辑─数学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其优势智能,同时补充并培养其他重要智能。
随着人们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加深,教育的类型和重心也在慢慢变化着,但过去对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利用仍主要集中在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如幼儿园等早教机构,而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传统观念和现实的制约,并未得到重视。智力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过程,并且贯穿人的一生,任何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具备八种智能的结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智力模型,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发展方案。由此看来,多元智能理论和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处。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系统并完整接受智力开发的最后阶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目标、评价自我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部分。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现状
蔡君[2]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群体呈现以下特点:
1.来源多样化
一部分生源是符合国家招生计划的统招生,学生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学业的要求;另一部分生源则是计划外招生,他们的高考分数一般情况都没有达到国家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获得相应学历。
2.素质水平两极化[3]
正是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化,而导致了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能力较强还有自己的特长;而有的学生则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语言和逻辑智能上没有什么优势。
3.背景的特殊化
学生中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见多识广,部分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且自我意识较强,其人际和内省智能发展的较为完善。也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不太好,甚至通过助学贷款的形式来支持其完成学业,这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除此之外,学生还面临着两大压力[4]:
(1)课程压力。与国内同类学生相比,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承受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双重压力,同时还必须接受和适应两种不同的教学体制,包括不同的课程安排、教材风格、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等。
(2)升学压力。学生对理想和现实的把握有较大出入。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环境都比较优越,学生们都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较高,设置的目标也较大。但对自己面临的压力估计不足,对国外教育体制了解不够。不少学生和家长因受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认为只要能入学,毕业就不成问题了。
这两大学业压力直接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来自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他们由于长期受父母的过度呵护,自立和自理能力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遇到挫折往往不能积极地面对并解决,容易产生极端心理。因此,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做到细致和深入,在源头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克服不良的自我暗示,增强心理承受力。
二、个人发展计划说明及实施效果
(一)PDP计划说明
个人发展计划即(PDP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一个能使个体识别、管理和拓展其技能、经历和知识的过程。它是一个帮助个体明确并达到个人、教育和职业目标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的完成,它向其他人(例如雇主、招生录取人员)显示个体能够判断地思考其个人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达到目标。PDP内容包含三部分:
(1)SWOT现状分析: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不利因素(Threats)四个方面分析入学时的基本情况。
(2)SMART目标设定:以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量化的)、Achievable/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性,实实在在的)Timed/Time-based/Time-bound(时限性)五个标准制定并且评估一定时间段内的既定目标。
(3)制定详细计划:详细记录个人目标及其完成/检查时间、由个人目标及其完成/检查时间衍生的行动、关键人物、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行动记录及日期并及时对已学到的和现在应该做的进行反馈和调整。
(二)PDP计划实施效果
结合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实际情况,于2010年9月对全体2010届新生实施PDP管理,实施导师制,即为每9—11名新生指定一名导师(兼职),导师需全方位了解结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制定可行性计划,并监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通过座谈或沙龙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现状、困难和期望。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了很多“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和“头疼”学生的可爱面。
刘同学是计划外录取的学生,高考只有200多分,在优势里写道:朋友多,家庭条件好。通过聊天发现该同学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依靠家里,独自在外地上大学比较不适应。经过几次小组座谈之后发现周围同学也是外地的,孤独感逐渐消失,并且重新分析了优势:离家远,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解决事情,不依靠家里。李同学入学考试英语成绩不好被分到了基础班,心里很难过,非常想调到高级班。通过座谈得知李同学很自卑,害怕被其他同学瞧不起。仔细分析了她的学习过程后帮助其制订了英语自习计划,并定期打电话监督执行,一周后她的优势一栏里写着:我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会一步一步往上爬,踏实,坚毅!张同学:我英语基础不好,但是我就很喜欢英语,我要说的和口语老师一样棒!这是我自己写的演讲稿,请您帮我批改一下,我要背下来去参加演讲比赛!余同学:每天都去图书馆自习。姚同学:我想登上舞台,我要锻炼自己的胆量。田同学:我要拓展交际圈子,我要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
PDP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哪方面智力缺乏,哪方面智力需要开发,同时也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制定PDP目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对智力发展的期望值不一样。为了使目标的制定更理性可行,PDP包含短期和长期目标,这样也便于记录行动和修正目标。每月固定时段的座谈会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同时学生通过听取他人的看法也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在一次主题为“开学第一个月的感受”的座谈会中,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目前的状态:A:没什么;B:压抑;C:想家;D:不好玩,课太多;E:挺好的;F:自由,没人管;G:没体育课;H:孤独;I:宿舍不好;J:课本太难。
当出现集体消沉意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出面干预。在解释了课程多、课本难、没有体育课等是因为中外合作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的安排之后,大部分学生积极询问未来2—3年的学业应该怎样规划。进一步解释了国外院校录取的标准和毕业生走向之后,学生重新制定长期目标,并开始重新评估开学一个月的状态:
A:我开学都玩电脑了,很不应该,原来我的时间很紧张。B:很担心自己成绩不够,我要怎么办?C:以后想家的时候就去图书馆看书,或者背单词。D:适当减少玩电脑的时间。E: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去自习。F:跟舍友一起去自习,让他督促我。G:去参加一个社团,锻炼身体还是很重要的。H:孤独的时候适合自习,背书。I:以后少在宿舍呆,自习完了再回去,直接睡觉。J:课下多预习,自己抓紧。
通过座谈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省”的习惯,“自省”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规划,这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种智能。作为成人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对自己行为进行评估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尤其对于家庭环境比较优越,个人意识较强的90年代学生而言,“自省”智能的训练是帮助树立良好交际的基础。
学期末最后一次座谈会上学生们谈到了寒假计划,大家都有了更多的话题,对自己的期许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逻辑智能的发展。
A:寒假借了几本网络编程的书,反正我要考二级,早点准备也好。B:好多电影这学期没有时间看,回去要补回来,我超喜欢电影的。C:我要好好玩,这学期很辛苦,自己很努力,如果期末考试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就给自己放假!D:要多陪陪家人,体谅父母,多做家务。E:这学期的课本上还有习题没有做完,做完。F:参加同学聚会,要去唱歌,我练了的。G:打篮球,好久没打篮球了。动作都做不到了。H:练一下英语口语,出去旅游一趟。I:写出下学期计划。J:多接触一些人,找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做做,不要浪费时间。
可以看出学生的爱好涉及到方方面面,他们的世界多姿多彩。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要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远不止一处两处,适时地对学生自身积极的客观评价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欣赏自己,进而为自己制定的每个计划付诸很高的执行力。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管理模式要我们在深入系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动机的基础上归纳分析其个人或群体智能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新教育模式迁移其优势智能到专业学习中,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角色转变。
[1]Gardner,H.Frames of Mind[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蔡君.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36-37.
[3]侯立臣.抓好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树立中外合作办学良好品牌[J].当代教育论坛,2006,(4):13 -14.
[4]刘香君.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5):85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