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索振羽语境意义角度探讨英汉互译中意义选择问题

2012-10-31崔彦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英汉语境汉语

崔彦飞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一、理论简述

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把语境分为两大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英国功能主义大师弗斯从马林诺夫斯基那里吸收了语境概念,并且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及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与者的身份、经历、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都构成语境的一部分。[1]205

韩礼德从弗斯的情景语境中得到启示,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个术语,实际上就是语境。他把语域分成三个方面,话语的范围(即言语活动涉及的范围,如政治、文艺、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的方式(即言语活动的媒介,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话语的风格(指交际者的地位、身份、关系等)。

此外,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都对语境研究作过贡献。但语境究竟该如何定义,他的研究内容究竟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语言学界,尚无完全一致的意见。而索振羽(2000)所给语境下的定义是,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他提出了如下的语境模型。[1]210

通过以上简要理论回顾,我们清楚了上下文和语境的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简单谈一下翻译。何为翻译?冯庆华(1997)指出,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它的目的就是“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圆满地完成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文学、技术、军事、体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交流”[2]1。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说到底,就是怎样正确理解原意并且进行恰当的词、句选择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另一种语言内容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索振羽(2000)语境意义模型视角展开,结合一些具体的英汉互译译例,探讨语境在英汉互译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二、索振羽语境模型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1.上下文语境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在索振羽(2000)的语境语义模型中,我们不难看出,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对词义的理解,以及在英汉互译词汇选择中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下边例句译文皆选自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指定教材《英汉翻译教程》经典性译例[3],我们主要是看看译者怎样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下,对有可能通过直译而产生误解的词语,进行词义理解和意义选择的。

(1)在旧社会,我们评剧演员常常挣钱不够吃饭,艺人们大都是拖家带口,生活困难。

(2)演员们唱完戏,还要各自找点活干,有人拉排子车,有人卖破烂,卖烟卷儿,当小工,捡烟头是普遍现象。

(3)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台封上戏箱,要等年初一开戏。封箱回戏等于演员们封嘴,大家可苦了,各自找生活路子…(以上句子均出自于《新凤霞回忆录》)

(4)The most important day I remember in all my life is the one on which my teacher,Ann Mansifield Sullinvan,came to me.I’m filled with wonder when I consider the immeasurabl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lives it connects.(from Hellen Keller,The Story of My Life)

(5)The tall,well-dressed gentle man standing before me was certainly a far cry from the old sea wolf of my imagination.(from Mai Augusta ,The sound of Music)

句子(1)中,“吃饭”之意显然不是它的本来含义,因为通过“吃饭”的上下文语句前后,“吃饭”绝不是一个具体的动作,所以如果翻译为“eat”,肯定不能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本来含义,而事实上作者旨在给我们呈现一种在旧社会中演员们的一种生存状态,因此“吃饭”在这里只能理解为“维持生活”这一含义。翻译时,不能用eat而用live on就很好的展现了原文的原意,翻译为:In the old society,Pingju players seldom made enough to live on ,and as most were saddled with big families,their life was hard.也就恰当了。

句子(2)中“演完戏”的词义理解,根据语境我们不难看出翻译为“After finishing(completing)their acting……”就没有译为“Apart from acting……”恰当,因为这里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除了演戏这一工作外不得不找其它工作”。

句子(3)中“封嘴”也必须进行语义的转化,因为通过语境“封嘴”在这里的意思是“停止赚钱”而不是“把嘴封上”,如果直译为to seal the mouth,那可真就贻笑大方了,所以句子译为:On the twenty third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the Kitchen God went up to heaven,and the theatre shut down until New Years’ Day.When that happened,actors’pay stopped and they were hard put to it.,就正确传递了原文中的意义。

以上我们首先谈了几个汉译英的例子,事实上英译汉的思路也是如此,必须考虑上下文语境的意思。

句子(4)中:“wonder”一词,我们最常接触的是“奇迹、伟观”的意思,但联系这里的语境显然不合理,不能按这个意思翻译。其实“wonder”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海伦凯勒初次听说要见到老师的一种兴奋或吃惊。所以灵活译为兴奋,更能体现原文的意义,所以句(4)可译为:在我的记忆里,安妮曼斯菲尔德老师来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我的生活和以前炯然不同,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感到非常兴奋。

句子(5)选自于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Maria)小姐初次与中尉见面的情形,很显然在此例中cry不能理解为“哭、叫、喊”等常用意思,而只能从上下文语境推断它的意思“different”。所以整句可翻译为: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才高大、衣装讲究的先生,与我先前想像的老海怪完全不同。

总之,要想很好地翻译一个句子,我们必须考虑到上下文语境在正确理解中的作用。

2.具体情景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在索振羽(2000)看来,具体情景包含时间、地点、话题、场合、参与者等,其实也就是语用的因素,所以我们在翻译中这些因素一定不能忽视,而这些因素笔者认为,恰恰能跨越“文化差异”的因素,根据实际的具体语用情景进行正确翻译。比如以下对话:

A—You’re so beautiful(appraisal)

B1—thank you

谢谢夸奖

B2—No,No,No……

不,不,不……

按传统的文化差异分析,在对称誉做出回答时B1必定是来自西方国家,对称誉表积极的态度,B2必定来自中国,对称誉表谦虚。[4]122这就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翻译以下汉语对话:

A—你太漂亮了

B—不,不,不……

对B应译为 No,No,No……还是Thank you好呢?也许大多人都同意异化观点,认为译成Thank you好 ,符合西方思维习惯,但这不就同时丢失了汉语的信息了吗,结合索振宇语境模型,在笔者看来,要看具体的时间、地点、话题、场合、参与者等语用因素来定,假如是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我认为就翻译为“No,No,No”好,这样更能体现中国人的自谦情节,因为翻译不仅是简单的对译,还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笔者曾经和外教进行交流,她在中国学汉语,并且笔者认为她汉语说得还比较流利,于是笔者不假思索称赞:

You’re so great,and you can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的第一反应是摆摆手谦虚地说“No,No,No……”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原因无外乎一是因为自谦是有普遍性,而不仅仅是中国的唯一观念;二是由于外教学汉语受了汉语的影响,而且面对的是一个说汉语的人,不管怎样,按社会语用分析:在那样的交际场合下,我们完全可以把B2翻译为“不不不,那里那里”好。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人见面总问你去那里?你吃饭了吗?表示打招呼,大概相当于英国人的“hello……”但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我们确实在询问着这样的信息,我们最好也直译为“Where will you go?”和“Have you finished your meal”

还有,外国人寒喧经常用描述天气的方法,比如“It’s a lovely day,right?”我们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设想假如天气很糟,外国人还用这个句型,难道还表寒喧吗?也许有一定的语用含义吧。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一是要把握住情景语境分析语用含义,才使得语义不至于丧失。

3.民族文化传统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从整体上讲是属于语境中一个大的概念,对于翻译中选词起着重要作用,它包含价值观,历史文化语境、社会规范和习俗等,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忽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传统差异,不可避免会造成差异误解。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如果译成“Go to work happily,and come back safely”则操英语的人是得不到这句话的真正蕴含的信息的,可能会质问说像上班,回家这样的小事,值得那么大的一个横幅标语吗?事实上,我们汉语想表达的的意图是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平安回家,等等表达某祝愿,所以我们如果将英文译为“Good luck”就可以了。再比如,汉语中的“红茶”译成英语为什么却变成了“黑茶”(black tea)呢?这也是由于不同民族对颜色的取向不同所致,中国人着眼于茶水的汤色,而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所以同一概念所指却具有不同的指向[5]23;再比如一个西方经典的告别用语“I will be in touch”,相当于汉语中的“再见”,如果不认识到这句英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意义,而从字面上理解为“常联系”,并且等待鸿雁传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因为说话人并无它意,也没有做任何许诺;汉语中“望子成龙”是一个经常被用来表达对孩子期望的成语,我们也不能直译为“expect the son to be a dragon-like person”,因为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龙具有不同的文化蕴含,在西方“dragon”是一种丑陋,可恶的动物,而在中国,“龙”却是神圣的、吉祥的象征,这也就能解释“四小龙”为何译为“Four little Tigers”,而非“Four little Dragons”。

总之,我们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民族内在文化因素的重要性[6]122。

三、结语

上下文语境、具体情境语境和民族传统文化语境是索振羽语境模型的三个重要板块,我们可以说,从层次上来讲,它们彼此独立地展现了索振羽语境论的内涵,但是事实上这三个要素却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联系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只有注重具体的语境,充分利用语境对源语言的语境意义进行深深琢磨,进行恰当的语义选择,才能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拿出高质量的目的语译文,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吗?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朱永生.世纪之交论功能[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英汉语境汉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汉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跟踪导练(三)2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