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基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考量

2012-03-19刘明明谢鸿昆

关键词:卡特资本主义文明

刘明明 谢鸿昆

(1.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2.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泰安271017)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在我国,生态文明已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等并列的一种新的文明成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本文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思想,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态问题的出现,它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被提出来。生态文明自身也有着制度属性,在世界范围内,既存在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也存在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的一个文明形态,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愈演愈烈。生态文明的提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拯救生态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乎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体现在全方位、多方面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生态问题也不例外。如果社会主义社会在解决生态问题上表现出无可比拟的先进性,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将会是光明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社会主义社会在解决生态问题上步资本主义的后尘,那么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的难度无疑会加大。

第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社会的命运。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局部发生的生态灾难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危机印证了这一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但这个前提正在被短视的人类破坏,如果人类不及时悬崖勒马,转向建设生态文明,那么离生存危机就不远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为人类社会摆脱危机、走向文明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启示

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市场社会主义者试图说服人们相信,市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他们也有独特见解。

(一)力避导致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它具有两面性:从积极方面看,它作为代替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先进生产方式,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从消极方面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相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日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是其众多弊端之一。所以,施韦卡特说:“如果我们错误地寄希望于资本主义,那么虽然不会是世界的终结,但肯定会出现大规模的、反复出现的环境危机,以及巨大的全球性灾难。”[1]10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维系存在的根本,换言之,生态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死存亡的问题。市场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认为只有改走市场社会主义道路,生态才能可持续发展。在此,我们暂且撇开走市场社会主义道路对与错的争论,着重探究市场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与生态问题之间关系的经典阐述。施韦卡特提出了一个命题,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是疯狂的,资本主义逐利的本性以及它不扩张就被吃掉的不安全感,让每个企业都想疯狂地扩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是靠增长维系的,不增长就死亡。为什么资本主义整体经济必须要靠增长才能保持健康?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依赖于私人资本的投资,这些投资者自由地决定是否投资,如果他们觉得适合投资就会投资,如果觉得不适合就不会投资,这就使经济的健康建立在“投资者的信心”之上。“如果投资者不能预见到他们的投资会有一个好的回报,即可能会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么,他们就不会投资。但是如果他们选择不投资,这种悲观主义就会成为一种自验式预言。首先,投资减少会转变为公司裁员(起先是在建筑业、机器制造业等依赖货物订购的行业);接着,失业引起消费下降,又引起其他行业的裁员;又接着,累积总需求量进一步下滑;最后,经济开始走向衰退。”[1]98资本主义有三个特点,即“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来源于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危机倾向;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资本’——的无限流动性”[2]187,这三个特点形成了对生态破坏的制度性力量。每一个企业为了在竞争的夹缝中存活下来,必须“生产,创造利润,再投资,增长”;相应的消费者,也必须“消费,消费,再消费”,哪怕这种消费是不必要的。通过市场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批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尽管当前统治世界的生产方式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必定也要学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要懂得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合乎规律的因子,这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但是不能忽视其腐朽的一面。不加甄别地照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会重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限制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制度优势的发挥,从而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市场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资本主义“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不能再走了,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消费方式应是崇尚理性消费,反对奢侈消费,倡导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给予自然人道主义关怀。

第三,抵制资本主义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的企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治理本国的环境问题,它们提高了环保的标准。而发展中国家多面临着发展经济的任务,环保标准相对较低,资本的流动性使得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向发展中国家,所以,对于我国来说,在引进外资时应执行严格的环保审查制度。

第四,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反对过度发展。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科学发展,不是过度发展。施韦卡特所说的过度发展就是破坏了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那种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得不偿失,应极力避免。总之,应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上。

(二)经济民主是实现生态健全的保障

施韦卡特认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最后必然是民主制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因为“经济民主虽然不是环境问题的灵丹妙药,但经济民主还是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会使生态的可持续性比在资本主义下具有更大的可行性。最重要的不同就是资本主义要求经济增长的永恒性,而经济民主则不是”[2]236。此处“经济民主”正是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对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保实施可持续发展颇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一,投资的社会控制是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资本如不控制,其追逐利润的本性,必然使其流向污染较为严重但利润丰厚的企业或行业,而很少会关注生态方面的“外部性”。基于此,施韦卡特对中国控制投资的举动极为赞赏:“尽管不断受到西方政府、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的怂恿,中国‘并没有放开它的财政部门’,它也不应该这么做。政府保留对投资流向的主要控制权是至关重要的。”[1]108但是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观影响下,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基本“来者不拒”,并且为吸引外资不惜降低环保标准;新上项目哪个短期效益高上哪个,而少有考虑长远利益,这些都严重背离了社会控制投资的初衷。控制投资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控制投资的同时,辅助以严格的环保审查,那么在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工人自治管理的企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施韦卡特认为:“民主制企业比资本主义企业会更加关注有毒的工作条件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为毕竟这是企业成员和他们的家庭居住的地方。从地理学角度而言,民主制企业也比资本主义企业更为稳定。工人是决不会投票把他们的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因此,他们不会污染一个地方再转移到另一个地方。”[1]109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只有所有的企业都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才能得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因为非工人自治管理的企业可能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表现得漠不关心,污染一个地方后,会转战其他有利润可图的地方继续制造污染。企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非同质化,要求在解决生态问题上采取灵活性策略,所以,对于经理经营性企业建议采取利润共享机制。

第三,经济民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施韦卡特认为,经济指数增长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中是无法无限持续下去的,所以,它希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转向一种相对恒定的经济,或者至少是不需要用消费来维持其稳定性的经济。而经济民主制企业没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那种强烈扩张的内在动力,他们更加乐于选择维持既有的市场份额(除非规模经济有意义),所以,民主制经济与建立一种相对恒定的经济是匹配的。笔者赞同施韦卡特所持的经济不能指数增长下去的观点,在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应建立一种相对恒定的经济,近几年提出的循环经济不失为一条可走之路。不仅如此,施韦卡特认为经济民主制企业亦能改变员工的消费观,“当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工人可以选择休闲或是重新设计车间以使工作更有意义,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消费”[1]103。

第四,经济民主有利于形成全球共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机制。施韦卡特设想在一个经济民主的世界中,对穷国来讲,将有充分的自治,按照它们自己的优先考虑去发展。“它们将努力发展适当的技术,将把资源用于恢复对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害方面,这些损害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公司进入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世界时的畸形伴生物所致”[2]236。对于富国来讲,一是可以运用适当的科学技术资源和一些物质资源去支援穷国,比如向穷国提供节能减排的技术;二是缩减消费,倡导富国生态的可持续性,施韦卡特进一步阐述道:“我们所关注的可持续性,是这样一种可持续性,它意味着没有一个国家消费比它的人均占有的不可再生资源份额更多的资源,也不能产生比它人均可持续排放的污染量更多的废物。”[2]237

(三)利润共享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

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化,罗默提出了“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但是平等不等于平均,实际上,工人的最终收入存在着差别,原因在于,一是每个人凭借劳动技能获得的劳动收入不一样,二是通过息票购买的企业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这样通过股票获得的分红也是不同的。尽管存在差别,但差别不大,处于人们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实现了利润非常公平的分配,建立了比较理想的利润共享机制。罗默认为,这种利润共享机制对于减少污染是有效的。他是这样论证的:首先,引入“公害”的概念,公害的社会特征是危害每一个人,典型的例证是污染,公害不需要人为的刻意分配就会使每个人平等地受其害;其次,如果社会划分为两个阶层:一个是很小一部分的富人阶层,一个是很大一部分的穷人阶层,那么在企业利润分配中占优并且控制企业的富人阶层会倾向于选择高程度的污染和利润,因为公害对于这一阶层得多于失;第三,由以上两点可得出,“一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越多,这个人所造成的利润增加型公害的程度就越高”[3]52。通过罗默的精心设计与阐述,我们可以明确将建设利润共享、公害共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建设的一个努力方向。

对于我国来说,短期内达到高程度的利润共享可能性和可行性都不大,但是让每个人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却是可能的和必需的。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权利和义务对等是调动人们关注周围生态环境的前提。如果一部分拥有资本的阶层创办了企业,并且允许一定程度的污染,由于一般来说环保标准越低,企业利润越高,那么这个资本家阶层会将污染达到上限,因为尽管他们也蒙受污染之痛,但丰厚的利润足以补偿他们;而另一阶层,或者说穷人阶层,他们忍受着环境的恶化却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感,一旦有机会创办企业,他们会通过更强程度污染来寻求补偿。所以,在利润与污染之间的不对等会加重污染。二是环保意识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我们国家很早就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所以,大众传媒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几乎是铺天盖地,有一定的作用但收效不大。在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之时,再大力度的生态宣传也无济于事,所以,培养环保意识的根本在于增加人们的收入,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三、结语

我国在解决生态问题上,主要依靠两项基本措施:一是健全环保立法,加强环保执法,通过强制手段保护环境;二是通过舆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教育国民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两项基本措施可以说在保护我国生态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还相差甚远。笔者认为,仅仅依靠这些措施还是比较乏力的,市场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经济民主和利润共享,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因为经济民主和利润共享在调动国民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当然,市场社会主义在生态问题上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譬如,施韦卡特提出希望经济能保持零增长,这多少有些生态社会主义的味道,也不切合实际,因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不发展,人类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死存亡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思想还是蕴含着较高的价值。我们相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借鉴诸如市场社会主义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一定能够由理想变为现实。

[1] 大卫·施韦卡特.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J].国际政治研究,2009(2):94-111.

[2] 大卫·施韦卡特.超越资本主义[M].宋萌荣,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余文烈,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卡特资本主义文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卡特智讽记者
请文明演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漫说文明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勇于自嘲的美国总统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