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2-03-19吴梅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药学案例化学

吴梅青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吴梅青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教学等进行了改革探讨。

高职;药物化学;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高职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合理、有效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药用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疾病学基础等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要面对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式及其性质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加上高职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难学[1]。因此,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服务于职业岗位需要、服务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做到课堂知识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和药学服务一线的工作任务相匹配,与卫生从业资格考试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知识相连接。此外,随着药品的不断更新,要及时补充理论教学内容,将新药的制剂选型、检测依据、保管养护和药学服务等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2 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

2.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驱动,把书本上死板的理论灵活应用在项目教学中,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对有些章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如将“镇痛药”这一章分为“镇痛药的现状”、“吗啡的历史及鸦片对中国的毒害”、“镇痛药的成瘾性及药物滥用后果”、“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及镇痛药的发展前景”等相对独立的专题,学生分组后自选项目,通过深入医院、社会药房、图书馆、网络查阅等方式搜集资料,每组写一篇调研报告或综述,开设班级药物化学学习园地,举办信息交流讨论会等,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现代行为导向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2.1.2 循序教学法 在介绍典型药物时,以结构为主线,采用循序教学法,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典型药物阿司匹林时,给出化学结构式后,第一步要学生找出其结构特点,即找出结构中有哪些官能团。第二步要求学生思考这些官能团的性质,大部分学生能想到含羧基显弱酸性,含酯基易水解,加上邻位羧基的邻助作用,酯基更容易水解,且水解后的产物水杨酸由于含有酚羟基容易被氧化。第三步分组讨论阿司匹林的酸碱性和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再根据讨论情况作点评和归纳总结。第四步根据阿司匹林的结构和性质,结合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推测其合成方法。这样按照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讲课,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1.3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勤于动脑、勇于开拓的探讨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又能使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大部分高职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此,在讲授完每类典型药物后,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完“抗心绞痛药”时,要求学生讨论:运输和使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讲授完“青霉素”后,要求学生讨论:青霉素不能口服,是否可以制备成水针剂供药用;在讲授“四环素类药物”时,在课前提出“梅花K”黄柏胶囊假药事件,课堂中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梅花K”黄柏胶囊添加过期四环素会致人中毒;在讲授“镇静催眠药”时,让学生讨论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会死于注射过量的强效麻醉剂异丙酚。学生对问题非常感兴趣,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可帮助学生启动已学知识并得到贯通,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

2.1.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优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2]。要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对学生的分析和观点进行点评,特别是对讨论中运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与案例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点评要有针对性,既阐述基本理论,又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知识薄弱点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通常针对每一章节和各个系统的药物给出一个或两个典型案例。如以瘦肉精事件为案例,学生很容易结合案例掌握拟肾上腺素药的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等理论知识。我们还通过收集医院药房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列出几种不同药品的储存方法和药物的配伍使用,把错误的储存方法和个别处方中错误的药品配伍选出来,编成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过的药物化学知识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全程点评指导。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学生可获得药物保管和药物配伍等方面的知识,还可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由于药物结构的复杂性、构效关系的特殊性,仅用传统板书教学,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药物化学结构的微观世界,将复杂的立体结构做成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动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在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的教学课件借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资源,有效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们在药物化学精品课程网页上创建了“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上传教学课件,建立试题库,把上课视频放在网上,进行网上测验,网上提交作业,开设学术讨论区、学生参与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课后交流平台。同时,我们通过课程QQ交流,向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解答课堂遗留的疑难问题,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询问学生的课堂心得体会。学生也可以进入教师的大学城个人空间,对药物化学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收集了临床药物的制剂选型、检测依据、保管养护、药学服务以及某类药物的发展现状等文献,将其放入世界大学城的个人空间,供学生参考、学习。

3 以实践能力为本,改革实训教学

3.1 重视基础实验,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之上。高职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能力结构不完善,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盲从、依赖、模仿等心理,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为此,要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药物化学实训的基本知识、仪器的洗涤及干燥、普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结晶与重结晶、折光率的测定、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书写、药物的性质实训和处方分析等基本操作,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既可回顾药用化学的基本操作及相关原理,又可架起相关专业课程实训与药物化学实验之间的桥梁,反复训练基本操作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整个实验过程中要规范基本操作,实验前,教师示教正确的仪器安装和操作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讲义内容和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往返巡视,若发现操作不当,立即促其改正,打下扎实的实验操作基础。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过程的原始记录,实验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做出总结。

3.2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

针对目前存在的“照方抓药”现象,笔者认为,把药物化学实验课定位在对基本操作及常用仪器的掌握上是远远不够的,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将其定位在掌握药物化学基本操作和技能并熟练应用于药品合成和合理用药中。在药物化学实验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单元技能逐渐过渡到组合技能、综合性实验技能和设计性实验技能。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含量测定、制剂等实训,将药化、药分、药剂全套做下来,有利于学生对各门课的理解及综合运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开设创新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药学实训中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一些药物制备工艺改进路线等,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将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3.3 改革实践考核

强化药物化学实践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加强平时考核,建立药物化学实验档案;其次,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要与药典中各种报告的书写规范一致;最后,不但要考核学生的实验结论,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个性品质和科学素养等作客观评价。

高职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以够用为原则,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本位,不必刻意追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本,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找,去想,去做,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药学高级技能型人才。

[1]张卫,庆伟霞.基于“职业面向”改革高职药物化学理论教学[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96~98.

[2]曾燕,伍勇.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3):49~51.

[3]鲁争.药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32~1833.

G420

A

1671-1246(2012)17-0023-02

猜你喜欢

药学案例化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