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哲学本质及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讨
2012-03-19郝丽霞闫曙光费丽萍王珮瑄安艳艳
郝丽霞, 闫曙光, 费丽萍, 王珮瑄, 安艳艳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医学和哲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当今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医学哲学成了医学界、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医学和哲学之间的结合将推动整个现代化科学和文化的发展[1]。医学的发展与哲学的进步紧密相随,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发展又始终依赖着哲学的指导,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所说,“自然科学家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那种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必然对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除了要具备精湛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只有将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素质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合格的医学人才。
1 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医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始终是紧密结合、紧紧相随。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2400多年前就强调了“不了解人就不懂得医学”。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更是与哲学浑然一体,以其“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理念从古流传至今,并在今天愈来愈显示出它璀璨的治病辩证精华。纵观医学模式的发展历史,其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发展至今天的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建立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以人为本的对健康和疾病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观。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从社会、心理、机体等多角度看待患者,以哲学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研讨病情。这一切的工作都要求每位医学生从学习医学的第一天开始,培养自身人文素质,认真学习哲学知识,跳出单纯的理论性思维,改变思维的局限性和肤浅性[3],培养哲学思辩理念,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做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2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所谓人文素质,即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4~5]。我们就医学与人文素质的联系问题对某高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不记名方式问卷调查,76.19%医学生认为医学与人文联系不紧密;17.69%医学生认为医学与人文联系非常紧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6.12%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与人文没有任何联系,医学属于理性学科,医学生不需要具备人文素质。形成以上观念,主要有4个原因:
第一,由于医学院校专业性和技能性强的特点导致人文素质没有得到重视。医学院校带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且医学知识较难掌握,医学课程繁重,医学生相对于其它专业院校学生学习紧张,学习任务较重,而且医学院校存在单科办学的特点,文、体、娱活动普遍较少,相应人文氛围相对淡薄,这种氛围是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较淡的主要原因。
第二,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哲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6]。医学院校由于过于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对人文哲学等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医学院校的人文哲学教师大都缺乏医学临床经验,不能把哲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课程讲解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医学生都是理科学生,只注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思想上对人文学科的认识比较淡漠。
第三,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缺陷。我国的人文课程主要还是以政治课程为主,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而国外大多数国家以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社会学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7]。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多为选修课,课时少,教授内容较浅,这些因素对医学院校人文氛围的形成均有影响。
第四,信仰危机和价值观的迷失,精神追求悬浮化[8]。当下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个各种价值观重构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出现了暂时的滑坡,医学院校不无例外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追求真理等高尚情怀的漠视,缺少道德楷模,不懂得敬畏自然和生命[9]。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医学生价值观迷失,对人文素质教育亦不屑于学。
3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途径探讨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医学与人文的融洽才是医学发展的基础,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方向所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拟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指出,培养既有精湛技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10]。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日渐重视,探讨其培养途径亦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3.1 制定医学院校培养目标,构建浓厚的人文氛围
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医学专业知识深厚的医学人才,同时也要使人才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只有德才兼备的医学生才能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所以,从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开始,就要将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同时列为医学生培养目标。同时,加大医学院校人文环境建设力度,形成良好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成影响力。
3.2 对人文课程教学合理设计
医学与人文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医学院校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增设人文课程,如: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尽量选择一些与医学交叉渗透的人文课程,并尽可能增加学时,但要避免流于形式。
3.3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增设与改进人文教材、改变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对人文课程进行授课。比如:采用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讨论座谈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临床具体病例进行具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积极性。
3.4 加强临床教学中哲学思辨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从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便开始面对面接触患者,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不仅面对患者的疾病,还要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此时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内涵尤为重要。所以,无论在理论教学阶段,还是实践教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始终不能忽视。第一,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哲学与人文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临床带教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取代传统的讲授法,增加师生互动,将哲学辩证思维、人文素养与临床诊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到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进而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第二,在临床实习教学查房与教学病例讨论中,运用病例讨论法进行病情分析与讨论,并将辩证思维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贯穿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待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增强医学生的哲学素养,提高医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能力。第三,要重视对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视患者如亲人,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
3.5 医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医学生在踏入医学院校后,首先就要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并且要主动学习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医生的神圣职责,认清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国家多做贡献[11]。医学生要积极将哲学知识与医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疾病诊治,并时刻牢记关爱患者,尊重患者,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
医学的哲学本质决定了必须将医学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相互融洽、和谐地统一起来,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方能凸显医学的效用所在。所以,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既是一项日益重要的要求,也是长期的教育任务,需要医学院校、教师与医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
[1] 贾林梓,冯英明.让哲学思想渗透在医学事业的各个环节[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27.
[2] 李 鲁.社会医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9.
[3] 潘海涛.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94-195.
[4] 张 坤,魏青芬.教育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6):98-99.
[5] 吴依娜.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防范策略[J].南方医学教育,2008,10(3):14-15.
[6] 刘春香.医校学生提高哲学素养问题浅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63-65.
[7] 殷小平,苏 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26.
[8] 瘳信伟.试析当代医学生人文教育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32-1134.
[9] 张大庆,陈 琦.中国医学人文教育——历史、现状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06.
[10] 94672,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S].教育部,卫生部,2008-09-16.
[11] 刘春香.医校学生提高哲学素养问题浅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