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2-03-19王亦龙葛建一葛国曙

卫生软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特需床位公立医院

王亦龙,葛建一,葛国曙,熊 威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在2011年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联席会议上,卫生部长陈竺明确指出,发展特需医疗是医改的重要工作之一。他提出,发展特需医疗,一是有利于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有利于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三是有利于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四是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相适应;五是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1]。

公立医院具有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的特点。公立医院是由国家出资,旨在服务广大社会群众的公益性组织,因此无论在规模、资金、设施设备和人员方面公立医院都极具优势。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应当在服务的空间、时间、生活设施和特殊服务方面下功夫,而对于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坚持的基本医疗原则、措施上应当是相同的。不能让病人感受到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在歧视病人,而应是针对不同就医患者提出的不同医疗需求提供的不同医疗服务。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医院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 (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四个维度对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新医改的形势下,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1.1.1 有利于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局面,拓宽医院的筹资渠道

由于我国医疗体制和医院筹资渠道的问题,许多公立医院依赖药品加成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没有发生深层次的改变。社会对医院“乱收费、乱开药”的批评和指责很多,医生却在抱怨工资待遇低。通过药品加成赚钱并且向病人收取红包成了很多医生既无奈又主动的选择。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将会给医生提供合理、合法的收入渠道,满足医生对于提高收入的强烈需要,同时也能够拓宽医院的筹资渠道,不失为一条双赢的路径。

1.1.2 有利于公立医院自身的发展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在目前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行业,国家给公立医院的补偿越来越少。所以公立医院根据形势的需要发展特需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收益。可以发展专家门诊、特约门诊、高档病房、特需护理、上门服务和开展整形、美容、正畸、药膳等服务项目,增加公立医院的收入。例如山西省眼科医院推行全程优质服务,允许病人“三挑”,实行“服务全包”;北京市开展了为病人导医,代预约挂号、交费、取药,代办住院手续的“全程特需服务[2]。上海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也发展的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地区特需医疗服务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6.6%。特需医疗服务的收益率由 2001年的 23.7%上升到了 2005年的43.3%。由此可见,特需医疗服务给公立医院带来了良好的收益,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1.1.3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医院是一个多产业融合,需要各种器材和设备的公益化组织。因此,公立医院的发展必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需医疗服务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建筑耗材,这将会刺激相关建筑和材料市场,拉动当地GDP的上涨。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乘数效应,一定比例的经济消费将会成倍的作用于经济效益的创造,因此,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发展将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1.2 劣势(weaknesses)

1.2.1 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受到限制

4)科学施肥。有条件的苹果园尽量多施腐熟有机肥,或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施用化学肥料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尤其要增施磷、钾肥。

目前有部分社会公众认为公立医院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是人为的拉开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差别。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仇富”现象严重。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个敏感度相对较高的行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公众高度的关注,所以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必定会受到部分社会群众的误解。而卫生部在2007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于特需医疗服务提出要政府介入管理,重点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总量。规定公立医院开办特需服务的病床数不得超过总床位数的10%,要求防止盲目扩大特需医疗服务规模,影响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特点,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1.2.2 服务条件受限及人才培养政策缺失

由于场地受限,私密性、舒适性不够,公立医院在空间设计等方面离特需医疗服务尚有差距。同时,受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公立医院在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方面速度一直较缓,人员培养政策方面也相对缺失。特需医疗着重临床,在科研和教育方面不能给医师提供较好的平台,在职称晋升上竞争力较弱,优秀中青年医师不愿到特需部门工作,给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建立优质医疗梯队带来困难,且辅助部门的卫技人员不隶属于特需管理,缺乏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导致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3]。

1.2.3 政府对特需医疗服务的范畴界定不清

政府对特需医疗服务的范畴的界定不是很清,包括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主体、形式、基本要求、项目以及人员配置、准入机制以及硬件设施等。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方针、特需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医疗设施以及服务项目尚待完善。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医疗项目还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人民的需求契合。

1.3 机遇(opportunities)

1.3.1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机遇

新医改明确要求,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进行创新,发展特需化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社会群众的医疗需求,将有利于解决目前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降低群众的医疗负担,拓宽公立医院的财政来源的渠道,从而解决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加入 WTO,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从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4万亿财政投资进行刺激内需的调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腾飞。到2011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中国淘金,并且提出了较高的医疗需求。由此带动了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发展,促进了公立医院多样化的医疗需求的产生,为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创造了机遇。

1.3.3 社会公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日益强劲,不同公众所持有的物质财富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基于此,社会公众对于医疗服务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公立医院根据其特点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能够满足白领人士和社会上流人士在医疗服务的空间、时间和环境设施方面的需求。所以,特需医疗的发展为公立医院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1.4 挑战(threats)

1.4.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

床位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细胞”,是公立医院的基本构成。而卫生部对于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的床位明确限定在公立医院总容量的 10%以内,这对于其发展特需医疗服务产生了瓶颈限制。主要是国家相关部门和政策制定者认为公立医院是国家财政投入的,为广大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而特需医疗服务则有悖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本质,将威胁到普通公众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需求;认为发展特需医疗服务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所以,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受到了卫生部在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

1.4.2 来自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的挑战

根据调查,国内特需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以上海为例,上海高层次医疗市场容量已经在 93.7亿元。这还仅仅是分析了上海本地和境外高收入人群,还没有考虑到流动外籍人士、周边和其他地区慕名而来的高收入就医人群的医疗消费能力。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从事特需医疗服务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共有25家,相比2005年的19家增加了32%。这说明,随着我国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需医疗服务这块利益丰厚的蛋糕已越来越引起了外国医疗机构的关注,公立医院由于医疗行业机制和法规的限制,无法尽快扩大在特需医疗市场的份额,受到了来自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的挑战。

2 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的对策建议

根据对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的SWOT分析,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应进行相应的发展策略组合,具体措施如下:

2.1 整合医疗资源,加强与民营医院和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的合作

结合医疗服务的技术内涵和服务外延、需方、第三方支付能力和服务提供主题等方面要素,特需医疗服务分为高技术、高服务;高技术、低服务;低技术、高服务三种类型[4]。高技术、高服务是指具有高端的医疗技术以及优质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财政投资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医疗组织,无论是在医院规模、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方面都具有极强的优势,且由于我国医院编制特殊的管理办法,最优秀的医生大多集中于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技术、高服务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民营医院和中外合资机构则由于缺乏优质的医疗人员和核心的医疗技术,主要是在低技术、高服务这一医疗市场上占据主动,这部分医疗服务的参与主体大都是高收入、高保障的高端人群,一般都由商业保险支付或自费。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公立医院应利用自己服务品牌和形象的优势,联合民营医院和中外合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作共赢。例如,从事特需医疗服务这一块的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可以挂上某知名公立医院的牌子,成为其旗下的服务机构,但自负盈亏,只按收益的固定比例向公立医院提交收益。而公立医院的医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点执业。这样从事该行业的医疗机构就利用了公立医院良好的声誉和品牌拓展了自身的实力,同时公立医院也取得了业务收入,实可谓是双赢的不二法则。

2.2 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平衡公益性和经济性

卫生部在1992年9月第34号文件《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在确保提供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特殊服务。如专家门诊、特约门诊、高档病房、特需护理、上门服务和开展整形、美容、正畸、药膳等服务项目,收费可随需求浮动。”可见,特需医疗服务是医疗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只有先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顺利实现,才能进一步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只有在确保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根据不同群众提出的不同医疗服务需求,提供特需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需方和供方相互作用进而决定价格机制的非完全竞争性市场。同样,公立医院是一个由国家财政投资的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因此,公立医院在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时,应当注意平衡“公益性”和“经济性”,不能因为利益的诉求违背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本质,要在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相应的发展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2.3 提高医疗接触质量,加强床位管理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患者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接触质量关注于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成本控制、服务理念、服务时间限度、鼓励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因素,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近些年医患冲突比较突出,公众和媒体都对医疗组织和医院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不信任,从长期来讲,不仅影响了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也同样不利于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接触质量,是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的前提。

床位是医院的“细胞”,也是医院的基本构成单位。发展特需医疗服务一定要重视床位管理。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重视床位的人员管理。床位配备的人员是床位管理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床位至少应配备一名医师担任责任医师,全院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 0.4∶1 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6∶1 以上;另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床位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2)重视床位的技术管理。医院的床位设置有法定的要求,所在科室的诊疗范围明确了床位的属性,正确的诊断决定了患者就诊床位的技术要求,根据技术指标的要求,医院为病人安排适宜的床位[5]。加强公立医院床位管理,医院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开展各项临床技术,这对于体现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技术特色、技术规范、医疗设施装备,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2.4 倡导人本化的服务理念,构建服务型公立医院

患者到医院选择特需医疗服务,主要是寻求优质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从而能够尽可能的方便就医过程、节约就医时间。公立医院特需门诊应对检查、化验结果实行电话通知、交费邮寄、传真报告等形式进行反馈,同时报告专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处理。加强与信息部门的配合,将检查报告放在医院网站上,方便病人网上查询[6]。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应当倡导人本化的服务理念,在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提供无微不至的身心关怀。因此医疗护理技术和服务质量应当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服务型公立医院的构建,是公立医院在发展特需医疗服务时考虑的主要方向,要注意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持续改进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发展。

[1] 谢群慧.浦东: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正当其时[J].财经,2011,(7):36-37.

[2] 陈方方,王红漫.我国特需医疗服务的历史回顾[J].中国医院管理,2010,10(10):33-35.

[3] 李国红,晏 嵘,贺黎明,等.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508-510.

[4] 罗 力.公立医院改革—关注运行机制和制度环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60-161.

[5] 葛建一,葛国曙,熊 威.论医院床位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53-54.

[6] 刘晓瑞.从特需门诊病人就诊趋势看特需医疗服务[J].全科护理,2009,12(12):3307.

猜你喜欢

特需床位公立医院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