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EGP+ESP课程模式 优化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

2012-03-19李广伟王丽群

卫生软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基础医学

杨 琳,李广伟,王丽群

(1.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1世纪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各个领域正处在同世界各国进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医学交流越来越频繁, 各类医学学术会议中英语已经成了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据统计, 目前世界纸质出版物使用英语的占大多数, 公开发表的世界一流医学论文几乎都使用英语[1]。在新形势下, 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更高要求,衡量标准呈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仅仅能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是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够灵活运用医学英语进行医学专业文献阅读、医学论文写作、学术讨论和研究等的医学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精通“基础英语+医学英语”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

1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 EGP+ESP的教学模式。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英语或公共英语。EGP主要是指学校中典型的语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其主要教学内容只涉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育都属于EGP的教学范畴,也就是说 EGP的教学模式贯穿了我国整个基础教育[2]。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即专门用途英语,常被称为专业英语。具体到医学院校中就是医学英语。

从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连贯性方面来看,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的时间都是被EGP学习所占据的,EGP的学习从小学一直持续到大学。但是ESP只有在大学的高年级中才能够接触到。从评估方式来说,无论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以及考研等影响到学生学业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考试都是考核EGP的学习成果。很多高校还会用过四级作为学生是否能够得到学位的条件。四六级过级率也常被用作衡量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就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也会对毕业生是否过级有所要求。而对于医学英语却没有过多的要求。医学英语经常被当作考查课或选修课,作为学生过级后的英语学习的一种补充而已。上述原因造成了大多数学校把大学英语教学重点放在EGP上,学生重视EGP轻视ESP。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但是从当前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医学院校仍然继续沿用“以EGP为主,ESP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医学英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这种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医学教学大纲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的。EGP和ESP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在目前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将 EGP教学和 ESP 教学人为的割裂开的问题。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评价等对教学效果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几个方面来对比,二者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将过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最终目标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在新形式下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个性化的要求,最终培养出的人才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实现医学人才发展自身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标。

2 EGP与ESP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些教师和学者认为EGP 与ESP是两门互不相关的课程,甚至觉得学习ESP会影响到EGP的学习效果。而在实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EGP 与ESP之间的连贯和互补的关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 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4]。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说,EGP 与 ESP的区别也越来越小,一直以来ESP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ESP的学习者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ESP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的学习者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要,与特定的专业学科有关。近年来EGP的教学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教学原则正是体现了“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5]。

3 整合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的设想

3.1 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大多数医学院校在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采用的是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在这两年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但是医学英语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在高年级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来进行。迫于就业和升学的压力,学校把大部分大学英语学时都安排给了基础英语课程。造成了学时比例的严重失衡。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6]。这样的学时安排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了,现在的学生大多从小学开始学习基础英语,进入大学的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学时安排方面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对大一新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大一就增加ESP的课程。而其他学生可以在巩固英语基础后学习ESP课程。

医学英语与其他专业的ESP不同,它的专业性更强,因此专业的划分应该更加细化,临床、护理、影像、检验等不同专业的医学英语学习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和科研的需要。

3.2 加强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配合

师资水平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7]。目前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课程被看作两门独立的课程,而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也是各司其职,少有交流。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后转入医学英语的学习,同时也基本上告别了基础英语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英语学习和认知的规律,人为把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割裂为两个完全无关的过程。这样做也导致了医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短缺。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基础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 1∶25, 这表明各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8]。但是从教学原则和目标方面来看,对于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基本一致。在进行基础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医学英语教师可以定期地举办一些英语讲座介绍医学知识。同时基础英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常用词在医学上的特殊意义等。另外,可以逐渐模糊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概念,医学院校利用自身医学教学的优势培训现有的基础英语教师,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而成为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师。

3.3 借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而言,基础英语要远远领先于医学英语。基础英语教学已经广泛采用了多媒体授课、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医学英语的教学中能够克服学生对于医学英语学习的逆反心理,同时学生更多的参与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的运用。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与医学相关的情境,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原版医学英文视听资料、医学学术课题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用英语问诊和查房、将医学英语加入网络教学平台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3.4 建构有效的评估和反馈系统

杨惠中教授认为,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9]。传统的一张考卷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单一评估方式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被大多数医学院校摒弃。现在受到广泛认可的评估方式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体系,这种多层次立体的评估方式,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到分数的分配,医学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还是应该有所差别的。基础英语更加侧重于英语基本知识的考核,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估(即平时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个人水平,如口试、写作、讨论等)占20%~30%、终结性评估(语言基本知识测试)占70%~80%相结合的方式。医学专业英语更注重拓展专业英语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可以沿用同样的两种评估方式,但二者所占的分数比例应该有所调整:形成性评估占40%~50%;终结性评估占50%~60%。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撰写英文医学论文,用英文讨论病例,查阅英文文献,医学论文英汉互译等多种方式来考查。终结性评估的重点则为测试医学专业英语各项技能等。

综上所述,将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进行更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完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这种促进英语基础知识与医学英语运用技能同步发展的课程模式十分符合医学院校的教学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贯彻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基础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并重和互补的模式,能够满足医学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职业化要求,从而能够适应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1] 杨 琳,闫秀静,王丽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医学英语教学[J].医学综述,2009,15(6):957-958.

[2] 刘 卉.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EGP+ESP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7):123-124.

[3] 郑素平,罗志娟.浅谈医学英语的教与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3):76-78.

[4]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 侯淑声,李洪斌.基于ESP与EGP的接续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想[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78.

[6] 吕 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42-745.

[7] 廖 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4.

[8] 张 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9] 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十五年回顾[J].外国语,2003,(3):21-2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医学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