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区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2012-03-19李淼晶曹艳丽高金霞朱晓东
李淼晶,曹艳丽,杨 勇,高金霞,朱晓东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在我国社会人群构成中,大学生是既承载家长高期望值又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有2800万在校大学生,其数量居世界之首。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无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校大学生要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成长的压力,受社会环境方面影响明显。因此,关注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寻找影响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并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生命质量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希望通过探讨高校社区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状况,为以后进行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研究及明确高校社区对在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学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生命质量及相关概念
1.1 生命质量的定义
生命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也可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不同的学者给与不同的定义。WHO 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 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1]。在不同学科领域对生命质量的认识和关注点不同,医学偏重于生命质量、生存质量,社会学偏重于生活质量,但共同点是生活客观条件下的主观体验。
1.2 生命质量评价
生命质量评价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间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研究内容是个人生活事件与主观健康状态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从生理、心理、社会生活3方面测量个人功能,满意度的评价反映了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主观认可程度。包括4个方面: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和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1.3 高校社区
社区(community)有不同定义,一般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包含五大要素: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认同、一定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2]。高校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开展各项活动场所,大学生成长的区域,是我国特有的功能性社区之一。
2 生命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生命质量的测定可有不同方法,常见有访谈法、观察法、主观报告法等。目前,研究者多数采用量表评定的方法进行,虽然各种问卷的内容不完全一致,但都是从QOL基本概念和内容出发,提出问题构建问卷。常用的量表包括通用性量表与特异性量表两种。
2.1 通用性量表
此类量表可适用于所有人群,但主要应用于一般人群的生命质量评价,反映人们生命质量的共同的特性,如 36条简明健康量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量表(QOL100)、世界卫生组织 QOL100 量表简表等,以上量表在我国生命质量评价研究中均已广泛使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和可信度,此类量表在大学生群体生命质量测定已被广泛应用。
2.2 特异性量表
对某些特殊群体或特定疾病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常见的如,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Ⅱ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等。此类针对疾病量表在大学生群体生命质量测量很少使用,但在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研究过程中比较关注焦虑(SAS)、抑郁(SDS)、家庭关怀指数测评量表(APGAR)等配合通用性量表使用。
3 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动态
3.1 国外研究动态
生活质量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最先是一个社会学指标。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生活质量的研究开始趋于成熟,60年代后, 生活质量研究在政治领域被承认, 并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1966年,Elkint ion 提出将生活质量的概念引入医学领,1975年,quality of life 以关键词的形式收入到医学文献中。随着医学的发展, 70年代末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活质量的研究工作, 并形成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概念(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3],简称生活质量。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生命质量评价研究,据检索MEDILINE在题目或关键词中有“QOL and COLLEGE STU*T”的文章,1990年以前无相关文章,1990年~1999年有27篇,2000年至今有175篇。从检索情况看,国外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5年Benjamin M提出大学生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定义[4].大学生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研究绝大多数与校园社区内的生活相关,校园生活在学生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满意度。Singy等指出大学生对校园服务及设施满意度影响学习的满意度[5],Chow研究表明,加拿大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负性情感的影响也很大[6]。对于生命质量的研究同样关注与人格、健康自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Pilcher研究指出,情感和日常生活实践可以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7],Vaezm研究显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生命质量均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工作者[8],其健康自评呈正相关度。
国外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的研制主要包括大学生生活质量专用量表、满意度测量量表和测量情感与认知的量表等。专用量表比较经常使用的有青年生命质量量表( Young Adult Quality Of Life, YAQOL)[9]生命质量量表少年版(Quality of Life Profile Adolescent Version,QOLPAV )、Maggion 和 SchifiniD’Andrea 量表( Maggino and Schifini D Andreameasure)[10]等。满意度测量量表有多维度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 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MSLSS)[11]、学生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量表表( the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measure, SQOLAS)[12]等。也有学者使用情感强度与和时间影响量表( Intensity and Time Afect Scale )[13],Roberts和Clifton[14]制定和验证的大学生生命质量情感方面的量表。虽然不同国家的学者使用的是相同的评价方法,但由于受到国家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生命质量评价研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化。
3.2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对生活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起初主要是翻译和综述国外的有关文献及研究进展,逐步开展一些量表的翻译工作来对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测定,研究对象多局限于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特殊人群。目前,生命质量评价研究主要应用于一般人群调查、慢性病人监测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对于大学生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研究,最早的是杨建义在2000年从经济、心理、校园生活环境、就业压力等4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生存质量[15], 但是没有给出大学生生存质量定义。张国忠等在2002年提出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实生活经历的客观优劣状态及其主观感受[16], 这种状态和感受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大学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评价研究才开始起步,以高校社区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现状的调查及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研究采用各种量表对大学生相关生命质量进行量化分析,使用较多的是36条简明健康量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量表(QOL100)、世界卫生组织(QOL100)量表简表等通用量表,探讨年级、性别、经济、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导向性问题无法体现,而这些问题却是对于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的最终目标。国内学者在心理领域对此研究较多,如环境适应、社会适应、焦虑等。此类文献有千余篇,但只代表生命质量的一个维度。还有少部分学者对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发现了大学生发展出现的压力和不和谐现象,如成才观扭曲、个人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等现象。
4 结语与展望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生命质量无疑是评价健康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16]。以高校社区为基础对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健康状况。基于我国目前的研究状况,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向国外借鉴并形成本土化的研究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和专用量表的研制,对于相关研究仍然使用通用性量表做一般性分析,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性问题,结合我国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形成适合中国大学生本土化的生命质量测量体系,促进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不断制订并完善相关大学生健康管理策略措施,努力促进正向因素的发展,通过在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不断减少负向因素的影响。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国对于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的研究会不断完善并向纵深发展。
[1]WHO QOL Group.The World H 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WHO QOL):development and gener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Social Science & M edicine, 1998,46(12):486-494.
[2]Sherwood S.Long-term care:a handbook for researchers,plannersand providers.New York:Spectrum,1995:48.
[3]Hays RD,Anderson R,Revicki D.Psychomtric considerations in evaluating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Quality of life,1993,2(4):441-449.
[4]BenjaminM,Hollings AE.Toward a theor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an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ife[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5,36(6): 574-586.
[5]Sirgy M J,Grezes kowiak S,Rahtz D. Quality of college life(QCL)of students: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measure of wellbeing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7,80:343-360.
[6]ChaKH.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3,62: 455-477.
[7]Pilcher JJ.Affective and daily event predictors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8,43:291-306.
[8]VaezM,Kristenson M, LaflmmeL.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rated health among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4,68(2):221-234.
[9]Chen H,Cohen P,Kasen S,et al.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young adult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4,13:747-759.
[10]KeithKD,Schalock RL.The measur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adolescence:the Quality of Student Life Questionnaire[J].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1994,22:84- 88.
[11]KeithKD,Schalock PL.Quality of Student Life Questionnaire[M].Washington,OH:IDS Publishing Corp,1995.
[12]Diener E,Smith H,Fujita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affe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130-141.
[13]Roberts L,Clifton RA.Measuring the affective quality of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2,27:113-137.
[14]Roberts L,Clifton RA. Measuring the affective quality of lif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2,27:113-137.
[15]杨建义.大学生生存质量调查[J].青年研究,2000(8):15-20.
[16]张国忠,毛宗主,毕勇毅.大学生生命质量问题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200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