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思勉的妇女观

2012-03-19丁波莉

关键词:社会史史学妇女

丁波莉

(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吕思勉的妇女观

丁波莉

(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吕思勉的妇女观表现在:重视妇女史和婚姻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各民族早期的母系社会和妇女地位;批判旧的妇女观,倡导注重妇女内在品质的新妇女观;在相关的文学创作中,展示新女性形象。吕思勉的进步妇女观形成的原因有:清末民初“史界革命”等新思潮的影响;妇女解放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江南女性文化水平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大的现实;其家族女性多才华出众者。吕思勉的进步妇女观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社会史、妇女史研究。

吕思勉;妇女观;社会史

吕思勉(1884 – 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以史学名家,“在现代我国史学界中,他是读书广博而重视融会贯通、著作丰富而讲究实事求是的一位史学家”[1]1270。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后,受西方新史学的影响,中国史学研究开始向社会史领域进军。在这一学术背景下,吕思勉开始关注社会史,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理路,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2],在史学界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新史学、社会史的主要关注点,妇女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深受重视,吕思勉也因此而关注妇女问题,在妇女史研究方面颇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观,这在中国近现代妇女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鉴于目前学术界对吕思勉的妇女观尚未有专门研究,本文试着对此问题作专门探讨。

一、吕思勉的妇女观及其表现

所谓妇女观,一般是指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存在价值的基本估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是被忽视和排斥的社会群体,成为男性的附庸;因此,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以男性为本位的、和以男尊女卑的观念为核心的妇女观。在这种妇女观之下,妇女的社会地位是较为低下的;然而,受新思想熏陶的吕思勉具有明显的肯定妇女社会地位的意识。吕思勉以史学名家,在历史研究中注重实证,加之他一贯“尊重妇女”的意识,使他发展出自己的进步而独特的妇女观,并在其史学著作及早期文学创作活动中,加以切实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重视妇女史和婚姻制度的研究

受新史学影响,吕思勉依据进化论观点,创新婚姻制度史研究,即在制度史研究中首列“婚制”;在通史、断代史研究中,以婚姻作为社会组织的开篇,以全面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吕思勉注重妇女史的研究,不仅表现在《中国社会史》、《中国婚姻制度小史》和《中国家族制度小史》等制度史著作中,把婚制列在各项制度的首位;还表现在《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和《两晋南北朝史》等史学著作中,把社会组织列为专章,并以婚姻作为开篇。这些著作对妇女史的相关内容均有专章论述,且别开生面自成体系,对古代婚姻制度、妇女地位及其变迁有详细的描述和精彩评论,如对原始社会由“辈行婚”(群婚)转变为“对偶婚”以及先秦婚姻制度都有所分析[1]1287,使得今天的人们对中华文明早期的婚姻制度和妇女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重视婚姻制度的研究,这与吕思勉对社会学思想名家观点的借鉴有关,这些社会学思想名家有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爱德华•甄克思(Edward Jenks)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等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曾说:“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3]吕思勉认为:从古至今,“惟社会组织之变迁,为能说明社会情状之不同”[4]444。社会组织的基础何在?它最初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呢?他认为“社会之组织,必以夫妇为之基也”[4]245,即社会组织以婚姻家庭为基础。因此,他把婚姻列为社会组织的开篇,论述了婚姻的起源和变迁、近亲为何不得结婚、婚礼及其聘礼、夫妻关系、离婚、多妻起源、纳妾和媵嫁婚①媵嫁婚, 通俗地说就是姊妹共嫁一夫.参见: 陈睿.春秋时期的媵嫁婚及其中的女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 (1): 22-25.、家庭和宗族的出现、女子的贞洁与贤妻良母等问题。同时,他还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他说:“我们该教一切男女以天下为公的志愿,广大无边的组织。”[5]吕思勉对婚姻关系的探讨反映出他对社会组织合理机制的探索。黄伟在研究中指出,吕思勉虽未使用“社会关系”一词,但字里行间已经表达了“社会关系”的含义,勾画了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构成的社会组织的最初情形,以独特视角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6],这促使他注重探讨妇女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变迁情况,使其社会史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二)深入探讨各民族早期的母系社会和妇女地位

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的同时,呼吁树立新观念,采用新方法,以建立“新史学”。受此影响,吕思勉认为“史学是说明社会之所以然的”[7],积极向社会史方向开拓,比如他在民族史研究中,就着力从社会史角度分析民族早期的母系社会,探讨妇女在中国境内各民族早期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提出了新观点,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他对汉族早期历史的母系社会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白话本国史》一书中,比如他关于中华民族起源中“三皇五帝时代”的论述就采用了新观点,他认为燧人氏领导饿部族处于渔猎时代,实行群婚制,因而是“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1]1278-1279。

至于古代少数民族,吕思勉对之进行多角度分析。在妇女地位上,如鲜卑族的“计谋从用妇人”[8]2979、羌族的“贵妇人,党母族”[8]2858、乌孙等西域民族的“贵女子”[9]等现象,吕思勉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去女系时代未远也”[10]。在婚姻上,如貉族“作婚姻,言语已定。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11],吕思勉认为这有“男子就婚于女氏之遗俗”[7]129。在制度上,如在分析女国的“世以女为王”、“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之”[12]等现象时,吕思勉认为“盖女系时代,曾以女为族长,其后化家为国,而此制未变,故犹立女王。”[7]230

很明显,他把新思潮、新方法应用到具体历史研究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对后世研究影响很大,同时这种崭新的研究也比较积极地传播了新思想和新方法。

(三)批判旧的妇女观,倡导注重妇女的内在品质的新的妇女观

吕思勉在妇女史的研究上,不仅自己身体力行,采用新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而且他还批判陈旧的妇女观,比如在评论《文史通义》的《妇学》、《妇学篇书后》时说:“此两篇见解之迂腐,自不待言,惟亦有宜节取者。”[13]233他一方面批评章学诚在妇女观上的迂腐之论和“处处以国家法令压人”的“可笑”之处,但同时也肯定了他在这两篇中“所以攻袁枚”的“卓然”态度,指出章氏的“不为流俗所移”[13]233的性格。吕思勉还赞赏章学诚的“女子佳称,谓之静女,静则近於学矣”[14]537和“好名之人,未有不俗者也”[14]536的观点,认为这是“见道之言”;他还进一步说“静近于学,男女皆然”[13]233,男人和女人达到“静”的境界都可以说是“近于学”了。他认为“长文学者,胸次必高,胸次最忌者为‘俗’”[13]233。这表明,他在批评章学诚的陈腐旧论时,也指出了他的亮点,并以此明确了自己新的妇女观。

(四)在相关的文学创作中,展示新女性形象

作为史学家,文学创造并不是吕思勉的主项,但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流传下来,并且这些作品是关于新女性形象的。由吴组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5]和于润琦主编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16],都收有吕侠(即吕思勉)的侦探小说《血帕》,该小说选自1907年商务版的《中国女侦探》。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部分,也说晚清“描写当时女子的不幸与苦痛生活的”[17]小说,“有吕侠《中国女侦探》,内含《血帕》、《白玉环》、《枯井石》三个故事”[17];据学者考证,这位吕侠就是史学大家吕思勉[18]。

《中国女侦探》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短篇侦探小说,小说以“黎采芙女士曰”开篇,以黎采芙女士与闺中姊妹一同讲述侦探故事的方式,将《血帕》、《白玉环》、《枯井石》等三个侦探故事情节串连起来;对此,学者邬国义指出:“因故事讲述者与侦破案件者均以几个女子为主,而且故事自女子口中叙出,在一般多以男性为小说主要叙述者的状况下,也别具风味。”[19]

作为中国第一部描写女子侦探的小说,《中国女侦探》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新女性的形象,小说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也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晚清闭塞落后的旧中国,这部小说无疑给当时包括女性在内的读者,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而吕思勉的这一创作,自然与 20世纪初追求妇女解放的思潮密切相关,也与吕思勉本人一贯尊重妇女的意识是分不开的[19]。

二、吕思勉妇女观的成因

吕思勉进步妇女观的形成,既与他所处时代的新思潮有关,如新史学思潮、妇女解放思潮等;也与他的家乡江南地区妇女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江南地区多才女,江南地区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吕思勉家族女子多富有才华。

(一)清末民初“史界革命”等新思潮的影响

吕思勉是一位时代意识很强的史学家,他在史事考证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传统,但又不是为考证而考证,其思想能紧跟史学进步的潮流。虽然吕思勉童年受的是旧式教育,但他在穷年累月阅读古文献、埋头写作札记的同时,又广泛阅读新出版的报刊杂志,十分注意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1]1271。

比如,他十分服膺进化史观,并积极倡导、实践。进化史观最先由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介绍到了国内,随后梁启超在1901年和1902年分别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系统地向国人论述了进化论历史观,发出了“史界革命”的号召,要求推翻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从而使中国史学的传统受到了猛烈冲击,进化史观一时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吕思勉热情地接受了进化史观,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撰写了《白话本国史》,把“新史学”的主张融入可以广泛传播的通史教材中,从而奠定了自己在“新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同时,他的研究还将新式通史的编著引向了由社会史开拓的新方向。因此,吕思勉既是梁启超“新史学”旨趣的实践会通第一人,又是开拓中国社会史方向的先驱者[20]。

梁启超等人的新史学、进化史观,促使了中国史学范式的转变,吕思勉恰逢其时,积极唱和,这成就了吕思勉的史学大家地位,也使他成为社会史研究的开山之人,而他在妇女史研究方面的成就也主要受益于此。

(二)妇女解放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加上纲常伦理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近代以来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妇女解放运动也不断深入。辛亥时期,妇女解放取得了一定成就。1915年《新青年》的问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妇女解放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聚集了一批关注妇女解放的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李达、恽代英和向警予等人,他们纷纷发表文章、创办刊物、呼吁妇女解放。这时的思想启蒙使人们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促进了女性的进一步觉醒。

同时,马克思主义对吕思勉的研究理念也有很深的影响。吕思勉在 1952年所写《自述》中谈到1931年前后思想变化和发展的历程:“马列主义初入中国,予即略有接触,但未深究,年四十七,偶与在苏州时之旧同学马精武君会晤,马君劝予读马列主义之书,余乃读之稍多。于此主义,深为服膺,盖予夙抱大同之愿,然于其可致之道,及其致之之途,未有明确见解,至此乃如获指针也。”①吕思勉.吕思勉自述[C]//常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常州文史资料: 第五辑.1984: 7.

新文化运动及随之传入的马克思主义对吕思勉的社会史研究及其进步妇女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促使他关注并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深入探讨我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与作用。

(三)江南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大的影响

明清以来,江南社会的商业化使妇女谋生机会较多,其印刷出版业的发达、社会文化教育水平较高,也使妇女受教育机会大为增加,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江南,无论士庶,妇女都有获得文化教育的机会”[21];而文人士大夫对妇女才艺的认可与赞赏,更促使妇女对才艺的追求。

江南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较大作用,如王仲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妇女普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承担了多种劳动角色,江南妇女的辛勤劳动使自己的家庭、社会地位都有一定的提高[22];许周鹣认为,吴地的商业氛围为妇女自身价值的体现创造了机会,某种意义上,吴地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与吴地妇女的经济自立和人格意识的觉醒是同步渐进的[23];此外,戴庆钰的研究显示了明清苏州名门才女群的崛起[24]。

这些研究深刻表明,江南女子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较大,出现了妇女普遍参加劳动和江南才女现象。毫无疑问,这对吕思勉的妇女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四)家族女性多才华出众者

吕思勉家族中女性多读诗书、通文史,对他进步的妇女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08年,在《先妣行述》中说他的母亲:“经史词章,皆能贯通,所著有逸秋诗钞一卷,读书随笔一卷。戚族中女子……受教于先妣,皆能通知书史。”[25]752可见,吕思勉的母亲绝非仅仅能识文断字,事实上,她有着渊博的知识。

吕思勉从6岁起“从师受业”[26]3,8岁时母亲、姐姐为他讲解《纲鉴易知录》,9岁时因家境拮据无力延请教师,改由父亲教授,父亲无暇时,则由母亲、姐姐帮助讲解[26]4。吕思勉的姐姐吕颂宜比他大9岁,能诵经史,工于诗词,近代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黄摩西曾称颂“其姊氏《春阴》词”[18]。吕思勉17岁时,在姐姐的指点下,开始学习填词,他后来回忆说:“予学填词,始于庚子春间,所填第一阕,系阮郎归调,因先姐赐兰花而作,今以不复忆,惟记其中有‘传来王者香’之句,姐病其粗犷,戒之。”[26]201934年,吕思勉还写有《记吕颂宜女士》一文,其中写道:“我邑吕颂宜女士,名永萱,丁蒲臣大令之元配也。女士自幼敏慧,工诗词,善书画,适丁才貌相当,唱酬甚乐。在闺房中,手不释卷,博览群书,不幸罹瘵疾,病榻呻吟中,犹日读《太平广记》,以资消遣,及卒,竟尽二百余卷,其好学如此。”[25]723母亲、姐姐及亲族其他女子均是饱读诗书之人,家庭影响可见一斑。

三、余 论

受 20世纪初妇女解放等新思潮的影响,吕思勉发展出了有着进步意义的妇女观,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史学研究及文学创作中,在中国妇女史研究上有创新,如制度史中首列“婚制”、以婚姻作为社会组织的开篇、采用新方法探讨早期的母系社会以及倡导新的妇女观,并进行有关女性的文学创作,展示新女性形象等。吕思勉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价值所作的积极评判和估计,突破了前人研究的窠臼,他对妇女历史的宏观分析构架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社会史、妇女史研究。

[1]杨宽.吕思勉[C]//陈清泉, 苏双碧, 李桂海, 等.中国史学家评传: 下[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2]庄辉明.吕思勉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 1998, (1): 21-22.

[3]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节选 [C]//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80.

[4]吕思勉.先秦史[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5]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26.

[6]黄伟.吕思勉的社会史研究[J].史学史研究, 2008, (1): 40-47.

[7]吕思勉.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C]//吕思勉.蒿庐论学丛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吕思勉遗文集: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11.

[8][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9][汉]班固.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3896.

[10]吕思勉.中国民族史[M].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87: 71.

[11][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844.

[12][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6219.

[13]吕思勉.史学四种[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14][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5]吕侠.血帕[C]//吴组缃, 端木蕻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小说集七.上海: 上海书店, 1992: 589.

[16]吕侠.血帕[C]//于润琦.清末民初小说书系: 侦探卷.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7: 14.

[17]阿英.晚清小说史[M].上海: 东方出版社, 1996: 132.

[18]张耕华, 李永圻.《中国女侦探》的作者吕侠就是吕思勉[J].博览群书, 2009, (11): 92-96.

[19]邬国义.青年吕思勉与《中国女侦探》的创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5): 87-94.

[20]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 [J].史林, 2008, (1): 1-20.

[21]柳洁挺.闺阁书香: 明代江南妇女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7: 1-69.

[22]王仲.明清江南农业劳动中妇女的角色、地位[J].中国农史, 1995, (4): 49-57.

[23]许周鹣.论明清吴地妇女的经济地位[J].苏州大学学报, 1993, (4): 98-103.

[24]戴庆钰.明清苏州名门才女群的崛起[J].苏州大学学报, 1996, (1): 130-133.

[25]吕思勉.先考妣事述[C]//吕思勉.蒿庐文稿 //吕思勉.吕思勉遗文集: 下.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6]李永圻.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M].上海: 上海书店, 1992.

LV Simian’s View on Women

DING Boli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China 476000)

LV Simian’s view on women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ocusing on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women and marriage systems, deep analysis of matriarchal society and status of women in each nation’s early history, criticizing the old view on women, advocating new view on women that focusing on intrinsic quality, and representing new image of women in relative literary works.LV Simian’s advanced view on women was form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ideological trend (including “revolution in historical circl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pact of thought on the Women’s Liberation and the Marxism, the fact that women in south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had a high cultural level and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act that there were many talented women in his family.LV Simian’s advanced view on women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women’s history in the 20th century.

LV Simian; View on Women; Social History

K092

A

1674-3555(2012)04-0083-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4.01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青海)

2011-01-08

丁波莉(1980- ),女,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社会史史学妇女
当代妇女的工作
史学漫画馆
展现社会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评《宋代社会史论集》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史学漫画馆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内容及关涉问题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之我见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