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产苯乳酸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2012-03-13李士龙陈明霞田雪娇张丽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苯丙氨酸吐温乳酸

李士龙,陈明霞,3,田雪娇,张丽萍,2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大庆163319;2.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即2-羟基-3-苯基丙酸[1],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的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新型抑菌物质,抑菌谱广,具有较好溶解性、热稳定性[2]。苯乳酸可由多种微生物产生,早期研究的是乳糖发酵短杆菌[3],近几年研究的主要有乳酸菌,霉菌[4],溶血葡萄球菌[5]等,但是这些菌株的苯乳酸产量很低。Lavermicocca(2000年)[6]从酸面团中分离到的L.plantarum 21B,产苯乳酸量为0.056 g·L-1,这是关于乳酸菌产生苯乳酸的首次报道,随后相继获得多株乳酸菌,但产苯乳酸的菌株间差异较大,最高为0.099 g·L-1。张莉力[7]、柴虹宇[8]等人从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得到苯乳酸产量为0.081 g·L-1的植物乳杆菌,通过紫外线诱变后,苯乳酸产量达到0.528 g·L-1。李兴峰(2007年)[9-10]等从中国传统食品泡菜中,筛选得到一株植物乳杆菌SK007,苯乳酸的产量可达0.091 g·L-1,在MRS培养基中,30℃发酵培养基下,3 g·L-1苯丙酮酸24 h后转化生成2.1 g·L-1左右的苯乳酸,此为目前世界上乳酸菌中产苯乳酸量最高的菌株。由此可知,苯乳酸生产菌及其生产能力还有挖掘潜力,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苯乳酸,必须要有高产苯乳酸的菌种。试验以筛选自本国、本地区的自然发酵物中的高产苯乳酸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苯乳酸初始产量为0.246 g·L-1)为出发菌株,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便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种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GenBank数据库登陆号JN222930),由课题组筛选保存。

1.1.2 基础培养基

酵母粉5 g·L-1,牛肉膏10 g·L-1,葡萄糖5 g·L-1,磷酸氢二钾2 g·L-1,乙酸钠5 g·L-1,吐温-80 8mL·L-1,磷酸氢二钾 2 g·L-1,乙酸钠5 g·L-1,柠檬酸二铵2 g·L-1,硫酸镁0.58 g·L-1,硫酸锰0.25 g·L-1,pH调至6.2~6.4。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Agilent科技公司),BCN-1360型超净工作台(北京东联哈尔仪器有限公司),SPH-250型生化培养箱(上海森信试验仪器有限公司),TGL-16B型高速离心机(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HZQ-QX全温振荡器(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苯乳酸标品(Sigm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苯乳酸含量测定方法

取发酵液10mL,加20mL无水乙醇,5 000 r·min-1离心15min,取上清液,95℃水浴40 min,分别用10mL乙醚常温萃取2次,合并2次萃取液,50℃蒸干,用甲醇溶解定容至10mL,冰箱冷藏备用[7]。

采用沐万孟等[11]的方法进行苯乳酸含量测定。流动相A为0.5 g·L-1三氟乙酸水溶液,B为乙腈溶液;洗脱程序是0~20min为10%~100%B,20~23 min保持100%B;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流速1 mL;进样量10μL。

1.2.2 培养条件优化试验设计

1.2.2.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苯乳酸产量的关键因子

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为出发菌株,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即发酵时间74 h,接种量7%,发酵温度35℃,pH 8,摇床转速150 r·min-1,装液量150 mL/250 mL,种龄10 h,以苯乳酸的产量作为响应值Y,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12],选择培养条件中的7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即酵母膏(X1)、葡萄糖(X2)、蛋白胨(X4)、碳酸钙(X6)、苯丙氨酸(X7)、牛肉膏(X8)、和吐温-80(X9),另外选择2个虚拟变量,用来估算误差。试验选用9因素,N=12次的试验表格,筛选出3个主效应影响因子。

1.2.2.2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逼近关键因素的最优水平

根据Plackett-Bunnan试验确定的3个重要因素设计最陡爬坡试验,检测苯乳酸含量,以确定响应面试验的中心试验点。

1.2.2.3 Box-Ben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

在Plackett-Burman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影响合成苯乳酸的3个主要因素为自变量,以苯乳酸产量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以确定最优培养条件。

1.2.2.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AS8.2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和图形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苯乳酸产量影响因子的评价

按照表1给出的变量取值,通过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进行发酵,对试验结果利用SAS软件进行分析,显示结果见表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是一种两水平的试验设计方法,它可以在多个因素中快速选出最重要的几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两个水平:低水平记为-1,高水平取低水平的1.25倍左右,记为1[13-15]。由表可知,葡萄糖、苯丙氨酸、吐温-80添加量在7个考察因素中显著性最高。葡萄糖是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是微生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物;苯丙氨酸是合成苯乳酸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丙酮酸,进一步在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乳酸;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以刺激苯乳酸的产生,帮助苯乳酸很好的扩散,这或许是由于吐温-80起了阻止苯乳酸吸附到细胞表面和玻璃器皿表面的作用。所以选这3个因素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另外4个因素根据效应性选择试验水平,即蛋白胨(X3)选择低水平,酵母膏(X1)、牛肉膏(X8)、碳酸钙(X5)选择高水平。

使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主要因素的编码多元一次回归方程为:

一次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R2值为97.25%,回归模型相关度也较为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该模型解释了Plackett-Burman试验中97.25%的数据。

表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Table 1 Plackett-Burman experimental design plan and results

表2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Table 2 Steepestascentexperimental design

2.2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找到显著因素分别为葡萄糖、苯丙氨酸和吐温-80,且葡萄糖和酵母膏为正效应,吐温-80为负效应。根据试验结果所显示的正负效应确定因素水平增加或减少,结合试验的实际情况,设计三个因素的变化方向和步长。以葡萄糖每次增加5 g、苯丙氨酸每次增加2 g、吐温-80每次减少1mL为基本步长,最陡爬坡试验设计见表2。找到苯乳酸产量最大的试验处理,即为响应面分析法的中心点。

由表4可知,最优发酵培养基在No.3和No.5之间,所以用No.4条件作为响应面优化试验的中心点。

2.3 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及分析

2.3.1 响应曲面模型的建立及回归分析检验

以Plackett-Burman设计的结果为基础,结合最陡爬坡试验结果,以苯乳酸产量为响应值Y,选取第4组的添加量作为响应面试验设计的零水平,对葡萄糖、苯丙氨酸和吐温-80这3个因素运用响应面法来优化,试验因子的编码值、试验安排和结果见表3。

15个试验点可分为两类:一是析因点,自变量取值在其所构成的三维顶点,共12个析因点;二是零点,为区域的中心点,用以估算试验误差[16-18]。以苯乳酸的产量为响应值,利用SAS软件对表3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关于苯乳酸产量(Y)对发酵时间(X1)、接种量(X2)、发酵温度(X3)的多元回归方程:

表3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的方案及结果Table 3 The test program and results of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表4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model

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此试验得到的模型回归显著性p<0.01,试验选用的二次多项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失拟项p>0.05,说明数据中没有异常点,不需要引入更高次数的项,模型适当。用以评价回归模型拟合度的R2值为96.08%,说明苯乳酸产量的实测值和预测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试验的误差较小,方程代表的模型适合于模拟此发酵过程,可以用于试验结果的分析和预测。

表5 响应面二次多项式方差分析结果Table 5 Quadratic polynomial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2.3.2 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分析及条件优化

图1 Y=f(X2,X3)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图Fig.1 Y=f(X2,X3),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analysis diagram

图1是由多元回归方程式所做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由此可对X2,X3两因素交互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定最佳因素水平范围。显示了当葡萄糖添加量处于中心点水平值20 g·L-1时,苯丙氨酸添加量和吐温-80添加量对苯乳酸产量的交互作用影响,由图可直观看出两者的交互作用比较显著,此结果与方差分析相一致。当苯丙氨酸添加量于较低或较高值时,吐温-80添加量的增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不大,但当苯丙氨酸添加量位于13 g·L-1附近时,随着吐温-80添加量的增加,苯乳酸产量快速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值,两者变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但超出了一定范围,苯乳酸产量则呈现负增长势态。这同时也说明苯丙氨酸添加量对响应值影响十分显著。

由图1可知,该回归方程存在极大值点。该组图对X2,X3两个主效应因子对苯乳酸产量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评价。根据回归方程,可得到最佳因素编码:X1=23.981 4,X2=12.991 19,X3=7.403 544,最佳点时的Y值为2.222 674。考虑到实际情况即葡萄糖添加量为24 g·L-1,苯丙氨酸添加量为13 g·L-1,吐温-80添加量为7.4mL·L-1,苯乳酸产量理论值为2.22 g·L-1。

为检验试验的可靠性,采用上述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苯乳酸发酵试验,经过5次重复试验,实际得到的苯乳酸产量的平均值为2.13 g·L-1,与理论预测值2.22 g·L-1的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响应面分析所得到的优化模型是可靠的,表明该数学模型对优化苯乳酸发酵工艺条件是可行的,可真实的反应各因素对苯乳酸产量的影响,具有实用价值。

3 讨论

发酵培养基的变化对产苯乳酸的菌株有很大的影响[10,13,16],因此,对苯乳酸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基于不完全平衡块原理,可以利用最少的试验次数,从众多的考察因素中快速有效地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子;Box-Behnken设计法在先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和回归方程,并能对影响因变量的各因子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优化与评价,可快速有效地确定多因素系统的最佳条件[19-21],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因素分别为葡萄糖24 g·L-1,苯丙氨酸13 g·L-1,吐温-80 7.4 mL·L-1、酵母膏6.25 g·L-1、牛肉膏12.5 g·L-1、蛋白胨10 g·L-1、碳酸钙12.5 g·L-1,培养基其他成分不变时,5次验证试验苯乳酸产量2.13 g·L-1,与未优化前的0.246 g·L-1相比,产量提高了7.65倍。

[1]祁国荣,袁士龙.关于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修正意见的说明:续[J].生命的化学,2006,26(1):72-88.

[2]Dieuleveux V,Lemarinier S,Gueguen M.Antimicrobial spectrum and target site of D-3-pheyllactic aci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1998,40(3):177-183.

[3]Kamata M,Toyomasu R,Suzuki D,et al.D-phenyl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Brevibacterium or Corynebacterium:JP,86108396[P].1986-1991.

[4]Dieuleveux V,der Van P,Chataud J,et al.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Listeria compounds produced by Geotrichum candidum[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8,64(2):800-803.

[5]李德茂.生物还原苯丙酮酸制备单一对映体3-苯基乳酸的研究[D].儋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

[6]Vermeulen N,Ganzle MG,Vogel RF.Influence of peptide supply and co substrates on phenylalanine metabolism of 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 DSM2045lT and Lactobacillus plant arum YMW l.468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6,54(11):3832-3839.

[7]张莉力,柴虹宇.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38(5):2590-2592.

[8]柴虹宇,张莉力,王玉田.苯乳酸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J].食品工业科技,2010(8):154-156.

[9]Xingfeng Li,Bo Jiang,Beilei Pan.Biotransformation of phenylpyruvic acid to phenyllactic acid by growing and resting cells of a Lactobacillus sp.[J].Biotechnology Letters,2007,29:593-597.

[10]李兴峰,江波,潘蓓蕾,等.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对lactobacillus sp.SK007合成苯乳酸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7,7(6):1202-1206.

[11]沐万孟,周宏敏,刘凤丽,等.苯乳酸的快速检测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135-137.

[12]Haaland PD.Experimental Design in Biotechnology[M].New York:Marcel Dekker Inc,1989.

[13]李银镝.D-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代谢通量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4]付世新,李晓龙,王长远,等.不同培养基对PK15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1):62-64.

[15]胡运权.试验设计方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16]胡永红,沈树宝,欧阳平凯.响应面分析法用于微生物培养基浓度的优化[J].工业微生物,2002,32:9-12.

[17]盛艳,高玉荣.产广谱细菌素米酒乳杆菌C2发酵培养基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21(4):76-80.

[18]江元翔,高淑红,陈氏华.响应面设计优化腺普发酵培养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309-313.

[19]张鸿雁,王伟英.碱性蛋白酶产生菌S9发酵条件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6):58-61.

[20]Ratnam BVV,Rao M Narasimha,et al.Optimis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sago starch using response surfacemethodology[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03,19:523-526.

[21]Ambat P,Awanna C.Optimisation medium constituents an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citric acid production from palmyra jaggery using responsesurface methods[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1,17:331-335.

猜你喜欢

苯丙氨酸吐温乳酸
2009~2019 年吉林省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及治疗效果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王子与贫儿(上)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固定化苯丙氨酸脱氨酶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的制备及部分催化性能研究
产乳酸链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