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医改”让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本质
2012-03-09柴志应胡晓鹤
◎ 柴志应 胡晓鹤
“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补偿机制,把县级公立医院变成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全部由财政负担......”3月9日,陕西志丹县委书记白小平在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向全国的观众介绍志丹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做法。
连续七年蝉联“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强县”的志丹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民生,把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摆上了突出位置。围绕医疗卫生公益性这一理念,志丹县加大财政投入,在“医改”中进行着长效机制的探索和创新......2011年,志丹县财政投入“医改”资金1270万元,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药品费用较上年降低35%,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人均住院费分别由2615元和464元降低至2284元和382元,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覆盖 百姓尽享医保
“原来我们农村人生病是小病养、大病扛、重病就得见阎王,如今有了新农合的保障,只要得了病我们都会积极治疗。”志丹县永宁镇任窑子村81岁高龄的王连珍老人今年2月份得了胆结石,在县医院做手术花费了18697元,县合疗办给报销了12431元。志丹县在2004年就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医改”以来,志丹县把补助封顶线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并将定额付费的病种由原来的14种增加到41种。早在2007年,志丹县就把城镇居民也纳入了医保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的 “三项医保”实现了全覆盖。志丹县还大力实施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发放救助资金205万元。
零差率 患者低价购药
家住志丹县义正镇玉河村的牛怀萍是个“老胃病”,以前她经常要托人到镇上或县上买药,很不方便。实施“医改”以来,村卫生室配上了各种常用药,她不出村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药,而且药价和县上的一样。
为破解这药价虚高一难题,志丹县科学编制基本药物目录,通过竞价和合同管理的办法,建立了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制度体系。各医疗机构在出售药品中不加价,县财政按药价的15%给医疗机构补差。2010年9月到2011年底,志丹县医疗机构统一配送药品3460万元,县财政补差520万元。与实施“三统一”之前相比,医疗机构基本药品总体价格较原销售价下降了35%。
改公立 医者轻装上阵
推行“医改”以来,志丹县建立综合补偿机制,通过“补机构”、“补运行”、“补人员”的“三补”办法,使公立医院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免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有效破除以药补医壁垒。
志丹县将全县3个县级医疗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由原来的财政差额预算全部调整成财政全额预算,并将审计核定的公立医院的1500万元历史债务,由县财政兜底逐年偿还。建立长效机制,对167个村卫生室每室每年补助1万元。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由县财政负担,医院的所有经营收入及公共服务费用、办公经费和其他各类运转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而且每年为3家县级医院预算120万元奖励基金和60万元人员培训费。
志丹县委书记白小平检查工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及企业入住情况。
投巨资 服务体系健全
从县上的3家综合医院到167个村卫生室,志丹县早就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2009年至2010年投资918万元,实施了杏河中心卫生院和永宁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2011年概算投资21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建设项目立项,概算总投资2976万元的县中医院迁址新建项目启动......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410万元,建成了新农合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住院管理系统和收费系统,3家县级公立医院于2011年7月起全面实现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2009-2011年,全县用于公共卫生经费达1331万元。
作为全省试点县,志丹县在推行“医改”中不断探索工作方法和总结经验。正如志丹县委书记白小平在《小崔会客》栏目所说:“只要领导重视,想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办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