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2012-03-06佘志婉张新玲薛立军童和平

河北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早产儿综合征

佘志婉 张新玲 薛立军 童和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多发生于早产儿。PS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缩的功能,能提高NRDS疗效,降低新生儿病死率[1],但是需要气管内给药而且价格昂贵,难以作为预防性用药在临床推广应用。近年有研究报道,氨溴索能促进PS的生成,可用于预防和生后NRDS的治疗[2]。为减少NRDS的发病率,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应用氨溴索、PS预防NRDS的发生、发展,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且符合入选条件的10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其中氨溴索组(A组)35例,PS组(B组)35例,未预防用药组(C组)35例。排除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和多胎妊娠、产前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感染等疾病。3组新生儿在性别比、分娩方式、胎龄、体重、出生后1、5、10 min阿氏(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n=35,±s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n=35,±s

组别 男(例) 顺产(例) 胎龄(周) 体重(kg) Apgar 10 min A组 19 28 32.9±2.4 2.6±0.4 5.1±0.6 6.9±0.5 8.6±0.评分生后1 min 生后5 min 生后32 B组 20 27 33.2±2.3 2.6±0.4 5.0±0.6 6.9±0.4 8.6±0.4 C组 21 29 32.8±2.4 2.5±0.4 5.1±0.6 7.0±0.4 8.7±0.4

1.2 研究方法 全部早产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吸氧、保暖、吸痰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完善血常规、生化、胸片等检查。A组给予氨溴索(厂家:德勃林格殷格翰药厂,批号:H20080429)预防,断脐后经脐静脉推注氨溴索15 mg,时间不少于5 min,然后每天以30 mg/kg,分2~4次静脉给药,连用1~3 d。B组加用PS(固尔舒,厂家:意大利微西制药,批号:H20080429)治疗,PS每次按100 mg/kg计算,用药前先将药瓶置于37℃温水中预热,给患儿充分吸痰,然后将PS缓慢注入气管分叉处,分左右侧卧位均等注入。C组不采用预防性用药。如患儿一旦确诊为NRDS[3],则按照NRDS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3组患儿临床表现、生命体征、血氧饱度、NRDS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NRDS病例的病情、并发症及病死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NRDS发生率、发病时间比较 A、B组NRDS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A、B组NRDS发病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1),A、B组NRDS发病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NRDS发生率及发病时间比较n=35,±s

表2 3组NRDS发生率及发病时间比较n=35,±s

注:与B组比较,*P <0.05;与C组比较,#P <0.05,△P <0.01

组别 NRDS发生率[例(%)] 发病时间(h)A组 5(14.29)# 9.8±1.0*△5.7±0.6 B组 4(11.43)# 10.7±2.4△C组 13(37.14)

2.2 3 组NRDS患儿病情分级比较 按照病情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将胸片改变分为4级[3],A组5例,其中Ⅰ级2例,Ⅱ级3例;B组4例,其中Ⅰ级2例,Ⅱ级2例;C组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3例。A、B组的NRDS患儿病情分级,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3 组发生NRDS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C组的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动脉导管未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住院时间较C组缩短(P<0.05);A、B、C组的病死率为40.0%、25.0%、4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发生NRDS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NRDS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确诊根据其出生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典型的X线征象。一旦发病其死亡率高,国外报道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 50% ~70%[4]。NRDS系肺泡Ⅱ型细胞分泌PS不足所致。PS缺乏导致广泛肺萎陷和肺顺应性下降,发生广泛肺不张,造成肺内气血短路,肺泡表面及细支气管表面附着渗出纤维蛋白形成嗜伊红膜,限制了气体交换,因此产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30周内出生的早产儿肺内PS含量未到达足月儿的10%,胎龄<28周者NRDS发生率为60% ~80%,32~36周者发生率为15% ~30%,故胎龄<30周者,提倡预防性使用PS[5]。采用外源性PS预防或替代治疗是针对NRDS病因的特效疗法[6],但其需要气管内给药而且价格昂贵,难以作为预防性用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有研究表明,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除了具有促进呼吸道黏稠分泌物排出外,能刺激呼吸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还有抗氧化损伤和抗炎症反应作用,多种功能协同作用促进肺的发育成熟,减轻肺的损伤,对早产儿不成熟的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罗洪霞[8]报道,及时、大剂量使用盐酸氨溴索后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对已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能减轻症状,改善肺部通气状况。沐舒坦对NRDS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具有价格便宜、安全性大、不良反应少、易使用等优点[9],值得在NRDS的预防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应用氨溴索、PS两种方法预防NRDS,结果显示:氨溴索、PS组的NRDS发生率分别为11.43%、14.29%,未预防组为达37.14%,提示氨溴索、PS预防用药组的NRDS发生率明显降低;预防用药组的NRDS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降低,考虑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缩短有关;虽3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预防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预防组,考虑NRDS病例过少所致的。PS组发病时间较氨溴索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S起效较快,氨溴索起效较慢,故对于病情危重、孕周<30周的患儿,选择PS防治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氨溴索、PS预防NRDS均有良好的疗效,由于氨溴索起效较慢,PS起效快,临床可视病情和患者家属经济条件选择性使用。

1 赵凤英,石小湘,郑晓翠,等.固尔苏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与观察.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76-77.

2 曹光哲,王建波.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0,50:108-109.

3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58-461.

4 余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43-646.

5 连朝辉,杨传中,朱小瑜.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呼吸机治疗条件影响的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63-164.

6 陈德斌,包英,张有龙.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8,3:5-6.

7 王如美,赵璐,许岩丽.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90-2091.

8 罗洪霞.盐酸氨溴索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6-74.

9 范燕丹,文志良.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71-772.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早产儿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