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研究
2012-03-06何琨胡静
何琨 胡静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由临床路径小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使患某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按此模式接受治疗护理[1],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损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涨的医疗费用己经使得医疗管理部门采取行动,研究并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诊疗和管理模式来照顾患者[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96例,其中男135例,女61例;年龄39~73岁,平均58岁;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均按照指南标准行冠脉造影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入院后给予卧床、吸氧、静脉治疗、有效止痛、心电监护3~5 d、做好基础护理及病情观察等。
1.2.2 观察组:依据2009年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为参考,并参照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订的临床路径表内容制定我科冠心病临床护理路径量表。具体方法:①患者入院,立即通知医生,安排床位,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士进行评估,向患者做入院介绍,简介主管医生、护士和病区环境;耐心讲解冠心病的诊疗常规及预后,解释路径的内容和作用,取得患者合作,对评估执行的内容打钩签字。②主管护士每天按照临床路径上的指示,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治疗、护理、效果评价。③临床路径的主任、护士长随时检查患者的治疗进展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给予评价。冠心病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
表1 冠心病临床护理路径
1.2.3 研究对象:严格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的196例我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人员为主管护士和当班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及时记录;无特殊变化时,在路径相应内容旁打“√”,无需作其他记录。若出现“×”时需要在护理记录单上作相应记录。护士长根据健康教育评价表进行检查评价,填写相关内容,掌握的内容打“√”,未掌握的打“×”,同时评价护理各方面工作的实施效果,确保实验科学、有序进行。
1.2.4 出院:记录每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质量满意率等指标。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而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质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四项指标结果比较 n=98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洞,缩短住院日数,提高质量[3]。而传统的护理模式是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没有明确的目标,使患者得不到系统全面的护理。对于危重冠心病患者,一些低年资的护士由于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常常造成低效的护理和宣教。而临床护理路径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工作,并以最经济、快捷的方式取得最佳效果。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达到了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而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质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护理路径准确的记录病情,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记录更简单准确,大大减少了护理记录不清的问题,除患者病情有特殊变化时,应在护理记录栏内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记录,对患者进行抢救时也能提醒护士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保证患者尽快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由于护理记录程序化、标准化,记录简单,记录时间短,因此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护患交流,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中,完全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过程中,护士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和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使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增加,满足了患者的康复需求,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率。
1 林碧珠.临床路径在骨科之应用.护理杂志(台湾),1999,46:45-53.
2 杨功焕主编.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人学出版社,2005.109.
3 雪莉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