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2012-03-06叶应春陈伟芬

河北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那普利氨氯地平原发性

叶应春 陈伟芬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1]。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单药治疗不能满足指南对血压达标的要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是众多联合治疗中最优化的一种。近年来,我们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联合钙拮抗剂(CCB)类药物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旨在为高血压的临床用药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4例。A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8±10)岁;病程5~29年,平均(17.2±4.3)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6例,Ⅱ级18例。B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56.5±8.2)岁;病程6~30年,平均(18.7±6.3)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4例,Ⅱ级20例。C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8.7 ±10.2)岁;病程6~33年,平均(19.1±7.8)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5例,Ⅱ级19例。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B组贝那普利治疗,C组氨氯地平治疗。A组: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30514,10 mg/片),5 mg/d,每天晨7时口服;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公司生产,5 mg/片)5 mg/d,每天晚6时口服。治疗1周后依据血压和患者耐受情况调整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的剂量,最大剂量控制在20 mg/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效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偶测血压测量(OBP)。(2)动态血压监测(ABP)。(3)生化指标:血脂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空腹血糖(FPG)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免法。

1.4 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 (1 mm 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 mm 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显效及有效者均判为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降压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B组和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降压疗效比较 n=34,例(%)

2.2 治疗前后OBP变化比较 3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3组OBP变化比较n=34,mm Hg,±s

表2 治疗前后3组OBP变化比较n=34,mm Hg,±s

注: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SBP治疗前 治疗后DBP治疗前 治疗后A组 166±15 108±10# 110±17 66±7# B组 168±16 132±11*# 109±16 87±9*# C组 165±17 139±10*# 106±17 83±9*#

2.3 治疗前后3组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后A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和B、C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n=34,mmol/L,±s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n=34,mmol/L,±s

注: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TC治疗前 治疗后TG治疗前 治疗后HDL-C治疗前 治疗后A组 6.4±0.4 3.1±0.5# 2.9±1.3 1.8±1.1# 1.56±0.27 2.41±0.62# B组 6.3±0.4 5.8±0.4* 2.8±1.3* 2.7±1.3* 1.60±0.22 1.76±0.38* C组 6.6±0.4 6.2±0.6* 2.9±1.2* 2.8±0.4* 1.59±0.28 1.69±0.26*

2.4 治疗前后3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A组患者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比较n=34,±s

表4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比较n=34,±s

注: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FINS(μU/ml)治疗前 治疗后A组 6.5±0.6 4.5±0.4# 41±11 32±10# B组 6.6±0.3 6.1±0.7* 42±8 39±8* C组 6.6±0.4 6.6±0.4* 43±9* 40±9*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均无血液毒性恶化现象,治疗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联合用药治疗中的降压药使用剂量一般较小,避免了应用单药大剂量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此联合用药治疗应作为降压治疗的首选方法。

ACEI是唯一拥有全部6个强适应证的药物,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必须长期、足量使用。贝那普利为第三代ACEI药物,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由肝脏中的水解酶快速转换为有药理活性的贝那普利,其抗高血压效果的持续时间为服用后24 h以上。以氨氯地平为代表的CCB也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同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保护的作用。氨氯地平是新一代的长效、碱性二氢吡啶型钙通道拮抗剂,是第3代CCB药物的代表,主要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的L亚型,影响钙通道的特性。它的特点是起效慢,作用持续时间长,给药方便及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尽管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但其单药治疗血压控制达标率不太满意,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贝那普利虽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使血压降低,但对血管紧张素Ⅰ和已形成的血管紧张素Ⅱ等无效。同样氨氯地平虽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又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影响降压效果。而两者联合治疗不仅能抵消单剂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本研究显示:从降压疗效方面来看,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疗效优于贝那普利或者氨氯地平单独治疗。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扩张血管,氨氯地平主要扩张动脉血管、增加外周动脉顺应性提高降压疗效,而贝那普利则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减少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和促进醛固酮生成,从而增加具有舒张血管的缓激肽的生成而降压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适用于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1 章庆红.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1,33:3280-328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本全文).高血压杂志,2005,13:40-42.

3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猜你喜欢

那普利氨氯地平原发性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