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的用人韬略
2012-03-01陈珊珊
■陈珊珊
肯尼迪执政仅1037 天,却给美国带来了近代史上少见的时间长、势头猛的经济发展。他是靠什么打开局面的呢?
约翰·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最杰出的总统之一。1960年,他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以“新边疆”开拓者的姿态进入白宫,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最后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遇刺身亡。他执政仅1037 天,却给美国带来了近代史上少见的时间长、势头猛的经济发展。
入主白宫之初,很多人都为肯尼迪缺乏行政经验捏了一把汗,但是他却胸有成竹。他相信,只要能组建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就能做好其他事,因为“政府这艘船,是惟一经常在顶部漏水的船”。
开放的视野
肯尼迪是一位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总统,精通新闻、军事、外交、经济。他不仅做过鱼雷舰舰长、国会议员,还是优秀的新闻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同样,组阁伊始,他不愿意内阁阁员完全来自社会的同一个阶层。为此,他抛开自己以往的人际圈子,在全国范围内延揽精英。
他亲自会见了几十个人,研究了另一些人的著作和资历,并同全国各地通电话去核对情况。他在衡量人才方面具有一种非常出众的本能。他还很幸运地具有个人的魅力和劝说的本领,使他能够把人才吸引了来,争取到他的旗帜下,指引他们为祖国服务。
他所挑选的人大多数都抱着和他同样的思想。他们是审慎正直的,甚至没有一点丑闻的嫌疑得以玷污肯尼迪内阁。他们像肯尼迪一样,富有献身精神而又不感情用事,很年轻而又经验丰富,能说会道而又温和动听。他们既非左派也非右派,而较接近于中间派。大家讲话都具有他们的首长所特具的那种低调的克制,然而他们同他一样都深信自己能够改变美国的航向。
令人惊讶的是,肯尼迪内阁里没有一个阁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自己的追随者。他不受约束地绕过史蒂文森、鲍尔斯和其他一些知名人物,而挑选不太知名的迪安·腊斯克当国务卿。一个甚至更不知名的人物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被提名担任另一个高级职务——国防部长。
万贯家财的人并不能打动他,才智过人的人也并不使他害怕。当才华横溢的经济顾问詹姆斯·托宾最初表示犹豫,认为自己多少是个“象牙塔里的经济学家”时,肯尼迪回答说,“这没有关系,我多少是个象牙塔里的总统”,实际上,他所任命的重要官员里,学术界人士——其中包括15 个罗得斯奖学金获得者——所占的比重比历史上任何别的总统,包括罗斯福在内,所任命的都高,甚至比某些欧洲政府都高。
这里,没有具有全国影响的人,没有安抚派系的人事安排,没有持不同政见集团的代言人,没有对于政治献金的回报。肯尼迪只关心这些人能否称职。这样做使得内阁成员具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并能够向他提供各种独立的判断,而他们都一致愿意为他以及为广泛的公众利益献身。
举贤不避亲
在肯尼迪内阁成员中,有一个年仅36 岁的司法部长是罗伯特·肯尼迪,他是肯尼迪总统的弟弟。
在内阁里有一个总统的弟弟,是有种种不利之处。他的敌人可以攻击“肯尼迪弟兄”,而不必仅仅攻击内阁。他对其他各部事务的干预,对他的同僚是个较大的威胁,因为他如果不是肯尼迪家的一个成员,他的同僚可能会较为有力地加以抵制。
不过罗伯特也确实为他的哥哥长脸:他不仅促进了民权,而且打击了青少年犯罪活动、有组织的罪恶勾当、垄断性的并吞,以及操纵物价等行为;他还干预了重定界标的案件;为贫穷的被告提供辩护律师;扩大赦免条例的适用范围;促使移民局的工作变得通情达理;改善了联邦法官的素质;使联邦调查局在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辛迪加和破坏民权者方面更有成效;制止了保释条例的滥用和过分的或不适当的惩罚。
肯尼迪弟兄之间总是立即互通信息,可谓灵犀相通。甚至总统也说,他们的互通信息是“有些神秘难解的”。两人都拿罗伯特在政府里的威望仅次于总统这件事开玩笑。当司法部长打来的一个电话使椭圆形办公室里的一次会议中断了的时候,总统会笑着说,“请各位容我离开一会,这是国内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打来的电话。”
像内阁所有的成员和总统的关系一样,他们弟兄俩并不总是意见一致。当总统在就职后的一次宴会上开玩笑说,他认为任命他的弟弟做司法部长并没有什么坏处,这可以使“他在当律师之前先有一点经验”,这时候罗伯特也很不高兴。实际上,罗伯特对于裙带风的指责一直是很敏感的,所以尽管他具有响当当的学历和资历,对于他哥哥想提名他做司法部长的愿望,他早就表示过反对。
不过,这些丝毫不影响兄弟之间的深深信赖。司法部长仍然是他哥哥最亲信的知心人。更重要的是,罗伯特的存在还具有一种微妙的心理意义,就是能让总统放松下来。由于所选任的绝大多数阁员都是陌生人,所以总统特别需要身边能有一个非常了解、完全信任的人,可以与这个人无话不说。事实证明,罗伯特也确实在哥哥身边扮演了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倾听者的角色,在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关头起到了关键作用。
保持活力和互动
以活力四射著称的肯尼迪,还十分注意班子能够保持活力和互动。他先后废除了白宫班子的会议和每周的内阁会议的做法,废除了总统助理、白宫秘书、内阁秘书处以及几十个部际委员会,以便使沟通更畅快,指令下达得更迅速。
对于那些不能继续胜任,那些徒有虚名和那些不具备肯尼迪同样的精力和理想的人,不是要求他们退休,就是另行安排职务。最为突出的一次改组,发生在国务院里。
几乎刚一就职,肯尼迪就对国务院失去了信心。他感到国务院似乎一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扼杀独创精神的惯性,那里意见纷纭、优柔寡断而缺乏活力。他始终弄不清楚谁是主管人员,谁分派去做什么职务,以及为什么他自己的政策方针似乎一贯地遭到修改或拒不执行。
肯尼迪总统并不希望更换国务卿腊斯克。但是腊斯克却把行政事务推给第二号人物、副国务卿切斯特·鲍尔斯。一位观察家向总统概述:“腊斯克觉得使用一位副手很难,而鲍尔斯则觉得做第二号人物甚至更为困难。”肯尼迪喜欢鲍尔斯,喜欢鲍尔斯的大多数想法和他所推荐的大多数人员。但是国务院的班子毕竟需要一个总管。
最后,解决的办法很清楚:把国务院的第三号人物经济事务副国务卿乔治·鲍尔提升为第二号人物。鲍尔斯郁郁不乐地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对肯尼迪、对腊斯克、对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愤怒。他不打算再接受任何职务。他说,他一直忠心耿耿,而人家却对他不忠实。他要辞职并把自己的想法全讲出来。
肯尼迪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鲍尔斯将成为具有威信的白宫班子的一员,担任总统的“亚非拉事务特别代表和顾问”,具有大使的级别。他的薪水将予以提高,他将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这不是一个实职,这一点后来大家全都明白。1963年,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思一退休,鲍尔斯马上就去接任了。他在这个职位上忠于职守、声誉卓著。
因为信任,肯尼迪对属下非常维护,在他们受到不公正的指责和非议时,总是积极为他们辩解,让他们放宽心做好工作;另一方面,他还特别善于争取反对者,总是愿意忘掉分歧,宽恕诋毁他的人。如此一来,肯尼迪最希望的汇聚人才能量的设想也便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