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蒡产业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2-02-23魏垂敬

中国蔬菜 2012年23期
关键词:牛蒡徐州产品

魏垂敬

牛蒡产业链包括牛蒡种植业、加工业和贸易业。中国大陆的牛蒡连片种植基地目前只有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丰县和山东省苍山县〔苍山县种植面积大约1 333.33 hm2(2 万亩)〕,徐州市沛县、丰县的牛蒡种植面积已逾1.33 万hm2(20 万亩),是中国牛蒡的主产区。为了解牛蒡产业链的发展状况,笔者采取查阅档案、召开座谈会、采访个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先后走访了沛县、丰县交界区种植牛蒡的河口、敬安、栖山、范楼、华山、梁寨6 个镇,采访了牛蒡种植户、经纪人、企业主、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等大批相关人员,分析了牛蒡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对解决“三农”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所启迪。

1 发展优势及前景

中国种植牛蒡的历史悠久曲折。早在魏晋时期就有种植的记载,从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古人主要把牛蒡作为中药材。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牛蒡传到日本,后被改良为食用蔬菜。因其营养价值高,牛蒡在日本享有“东洋之参”的美誉。

1.1 牛蒡种植

1991年,徐州市沛县、丰县又从日本引进菜用牛蒡,最初由农户零星种植,获得不错收益后从1994年开始牛蒡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表1)。

徐州牛蒡种植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气候独特优越,土壤适宜。沛县、丰县交界处的土质pH 多为7 左右的中性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灌两便,这正是牛蒡作为深根茎类蔬菜所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另外,徐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运、水运交通发达,为牛蒡的运销带来便利,毗邻连云港、青岛、日照等港口,牛蒡产品出口方便。

表1 徐州牛蒡种植情况1)

徐州牛蒡种植还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效益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徐州牛蒡历年(1991~2011年)平均每667 m2净收入为2 157 元,是小麦净收入(179元)的12 倍。

徐州牛蒡种植技术先进。在种植机械化、种植方法、品种更新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单位面积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牛蒡产业的比较效益高,其种植、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2 牛蒡销售

徐州牛蒡生产及销售具有价格优势。牛蒡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价格只是国际市场的1/10 左右,所以,日本、韩国的牛蒡市场价平均比我国高出近10 倍。2009年10月,日本东京蔬菜批发市场牛蒡价格为2.1 美元·kg-1,同期,徐州牛蒡平均价格只有1.5 元·kg-1(折合0.24 美元·kg-1)。

牛蒡新旧市场都有巨大潜力。随着牛蒡的价值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所扩大,除原有的日本市场外,近年来已发展到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牛蒡的国内市场日趋扩大,虽然横向比较,牛蒡与其他蔬菜的消费量无法相比,但纵向比较,自2005年以来,在牛蒡面积逐年扩大的同时,国内对于牛蒡的消费量也较以前增加很多,尤其是广州、福建等地对生鲜牛蒡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而且,牛蒡产品的网络销售也在逐步增加。这缘起于五行蔬菜汤的带动,五行蔬菜汤包括五种脱水蔬菜(黄为牛蒡,青为萝卜叶,红为胡萝卜,白为白萝卜,黑为香菇),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小包装(一般5~10 g为一小袋),热水泡后饮用,作为保健饮品。近几年徐州沛县、丰县近一半的牛蒡企业正在生产和销售五行蔬菜汤,通过网络销售的中间商(多数为当地农民,从当地牛蒡企业进货,在家开网店)至少有100多家,每天从沛县和丰县发往全国各地的、运载牛蒡产品的快递公司物流车多达几十辆。

1.3 发展前景

1.3.1 人们需求将会增加 牛蒡食用、保健、药用价值很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强化,人们对绿色蔬菜、保健蔬菜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牛蒡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丰富国人的餐桌,引导膳食营养结构。

1.3.2 市场空间将会扩大 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普遍认识到牛蒡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并消费它,将会逐步形成以牛蒡为纽带的巨大产业链。近几年来,在香港、广州、福建、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已逐渐消费生鲜牛蒡及牛蒡制品。

1.3.3 产品种类将会丰富 牛蒡不但可以作为鲜食供应,而且还可以通过脱水、盐渍等方法进行加工。深加工的产品,一般可增值5~20 倍。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的专家、学者已各自组成科技攻关小组,正在对牛蒡的深加工课题进行研究。牛蒡深加工是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发展牛蒡产业的重要环节。

2 存在的问题

徐州牛蒡产业链在蓬勃向上发展的同时,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2.1 市场:外部动荡,内部较小

徐州牛蒡产品的重要出路之一是外销,以2011年为例,徐州牛蒡企业出口贸易额占总产值的62.9%。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部分居民视牛蒡为蔬菜中的绿色珍品,需求较大,但由于国际贸易的现实竞争和农产品贸易壁垒,如2005年日本限制牛蒡进口,使得当年中国牛蒡出口量很小,价格很低。这样,国际市场具有潜力的同时,也存在相当的风险。

牛蒡除了作为中药材使用之外,在国内,目前其所拥有的消费市场与其他蔬菜相比还很小。而且许多人不知牛蒡为何物,更不了解其价值。谈及牛蒡时,一些人竟问出了“牛蒡是什么动物”的问题。对牛蒡的宣传力度之不够,由此可见一斑,更不用说一些人去消费它了。

2.2 产品:主要出口原材料,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沛县、丰县牛蒡出口大部分是以原材料(水洗、分级后经过包装成箱的生鲜牛蒡)的形式出口国外和销往国内南方城市。2011年,仅有6.2%的产值是作为中药材的销售产值(水洗、切片、晒干后销往各中药材市场),只有大约36%是经过深加工后的产值。

目前徐州市场上经过深加工的牛蒡产品有五行蔬菜汤、牛蒡咸菜、牛蒡酱、牛蒡茶(烘干制品、非液体饮料)、牛蒡酥等,企业产品大多雷同,还没有真正的高附加值产品。徐州65 家牛蒡企业中,只有1/2的企业有牛蒡深加工项目,其余为初级加工企业,靠出口原材料获利。

2.3 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行业约束机制

徐州65 家牛蒡企业主要集中在沛县和丰县的河口、敬安、范楼、华山等种植牛蒡面积较大的镇。其中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 家,只占企业总数的18.5%;500 万元以下的企业有53 家,占81.5%。2011年,全体牛蒡企业资产总计26 322.4 万元,户均404.96 万元;产品销售总收入27 965.6 万元,户均430.2 万元;冷库总容量4.1 万t,户均631 t;职工总人数2 739 人,户均42.1 人。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徐州牛蒡加工企业的单位规模偏小,资金投入不足。

徐州地区从1991年开始种植牛蒡,1993年建立第一座牛蒡加工厂,牛蒡加工业起步较早。但是,徐州地区至今还没有成立牛蒡行业协会,没有一个产业协调组织,缺乏行业自我约束机制。

因此,各家牛蒡企业各自为战。在对外贸易上,打价格战,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在深加工上,尚未制订牛蒡企业生产标准。个别企业生产技术低,生产的牛蒡产品口味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牛蒡产品的声誉。

2.4 收入:价格变动较大,蒡农收入不稳

多年来,牛蒡价格起伏较大,牛蒡价格与农民种蒡收入密切相关。1997、1999、2002、2004年,是农民种蒡面积很大且牛蒡丰产的年份,牛蒡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导致牛蒡经纪人之间竞相压价致使蒡价极低,蒡农收入也很低(表1)。

2005年以来,随着网络销售的发展,牛蒡产品的国内市场渐趋扩大。虽然生鲜牛蒡价格起伏不定,但和2005年之前相比较,国内需求量增大了,农民种植的牛蒡相对好卖了,所以蒡农收入的总体趋势是上涨的,2005年以来平均每667 m2毛收入达3 726元(表1)。

3 建议与对策

从对牛蒡种植、加工和贸易的调查分析可知,徐州牛蒡产业的发展总体趋势是好的。为促其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3.1 扩大宣传,发掘国内需求

避免日本等国的贸易壁垒造成蒡农损失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宣传。中国牛蒡产业从1991年至今已发展了20 余年,相关媒体报道牛蒡及其制品的宣传及广告很少,应加大对牛蒡及其加工产品的宣传力度。一旦人们认识了牛蒡的药疗和食用价值,其需求就会增加,牛蒡产业的前景将会更宽阔。

3.2 联合攻关,提高科技含量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有效方法是加大科研力度,加强牛蒡深加工的科研攻关。当牛蒡原材料出口情况不好时,就可以进行大量深加工,不仅对牛蒡市场起蓄水池的作用,而且也能盘活牛蒡的对外贸易;另外也能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食品种类。

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又适合大众消费习惯和饮食口味的产品。例如,可以高质量地加工生产牛蒡菜、牛蒡茶、牛蒡酥片、低糖牛蒡脯、牛蒡罐头、牛蒡面条、牛蒡方便面、牛蒡饮料、牛蒡酒、牛蒡醋、牛蒡速溶冲剂、牛蒡营养全粉等产品。根据市场调查,牛蒡酒和牛蒡饮料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针对中老年消费群体,可以用牛蒡制成具有特殊营养和保健作用的牛蒡酒。在生产牛蒡酒方面,山东苍山县的某合资牛蒡企业已于2002年投产,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已经遥遥领先于徐州地区。针对青少年消费群体,可以生产瓶装牛蒡饮料。同时还要着力创建自己的品牌产品,维持稳定的需求增长。

牛蒡的科研工作仅仅依靠企业单打独斗无能为力,其关键是“联合”。

联合对象之一是科研院所。牛蒡企业应主动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沟通交流,携手进行牛蒡产品的研发。利用院所的科研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数量,据此开拓市场、占有市场、保有市场。

联合对象之二是相关企业。徐州的牛蒡企业,多数由于经济实力薄弱,在产品研发上就受到很大限制。可以考虑“企业联姻”的形式,发挥知名企业的名牌效应。例如,可以依托徐州维维集团,共同开发研制并生产牛蒡超细微粉、牛蒡营养全粉、牛蒡饮品、牛蒡蔬菜汁等;依托徐州的大型酒厂,研制生产牛蒡系列酒;依托上好佳集团徐州分公司,生产牛蒡酥片、低糖牛蒡脯等;依托徐州万通集团,生产酱渍牛蒡菜、麻辣牛蒡菜等,研制生产牛蒡酱油、牛蒡醋等,让人们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吸收牛蒡的高营养;依托徐州恩华制药和万邦药业两大制药集团,生产牛蒡减肥茶、牛蒡降血压冲剂等;依托徐州绿健集团,生产牛蒡营养奶、牛蒡营养液、牛蒡茶饮料等;依托徐州六朝松集团,生产牛蒡面条、牛蒡方便面等。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牛蒡超细粉的研制和加工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日本已经拥有这项技术并已生产出产品。新鲜牛蒡加工成超微粉状物质,具有耐贮藏、原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主要可用于即时饮料、面食制品、膨化食品、肉制品、固体饮料、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调味品、糖果制品、熔烤制品、方便面等。因此牛蒡超细微深加工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3.3 整合资源,实现和谐发展

解决无序竞争产生内耗的有效方法是整合资源,其关键之一是“形成特色”。徐州牛蒡企业数量较多,但做大做强的少;深加工的产品品种较少,多家企业的产品雷同。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发挥各自的长处,做出自己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只有“拳头”产品才能代表一个企业的特色。

整合资源的另一关键是“行业自律”。在目前国内牛蒡加工总体上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牛蒡企业有必要成立牛蒡行业协会,可以由政府出面作为牵线人,争取形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卡特尔”(即生产同类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可以形成价格联盟,在对外贸易中口径一致,制订产品生产标准,在生产技术方面严格要求,形成行业约束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在市县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牵线下,组织各牛蒡企业的老板商讨有关合作事宜。时机成熟时,完全可以建立大型的牛蒡产业集团,以实现规模效益。

3.4 实施订单生产,稳定蒡农收入

稳定农民收入,稳定企业原料,发展订单农业是最好的办法,其关键是“协调”。从历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产量高,曾引发“蒡贱伤农”;产量低,又导致一些企业出现因原材料短缺而停产的现象。订单农业将蒡农与企业连接起来,既有利于牛蒡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农民增收,从而促进整个牛蒡产业朝着良性、互动的快车道发展。

要发展订单农业,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协调作用,协调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互惠互利、互相信任的关系;同时地方政府要争取上级政府的农业政策性补贴,以减小订单农业的风险。发展订单牛蒡种植业,更需要牛蒡企业主在收购时不要故意压级压价,以免损害蒡农利益。

为防止“蒡贱伤农”,还应适度控制种植规模,从而控制供给量。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牛蒡经纪人应当联合起来了解市场行情,进行市场预测分析,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及时向蒡农发布有关信息。另一方面,发展订单农业,避免盲目性,防范市场风险,以利于牛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牛蒡徐州产品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牛蒡的储藏
牛蒡之心
每期一道养生菜:素炒牛蒡丝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应用酸水解法制备牛蒡苷元的工艺研究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