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易主尘埃落定
2012-02-18齐林
| 文 · 齐林
此前的TVB 台庆,无线主席邵逸夫并未出席,传言他将于明年正式隐退。 而年初与台湾王雪红等联手入主TVB的碧桂园掌门人陈国强据称将正式成为TVB新掌门人。
易主传闻今坐实
2011年3月31日,由碧桂园掌门人陈国强牵头的财团从邵氏兄弟手上取得TVB26%的股权,陈国强、王雪红等被委任为TVB非执行董事,4月1日起正式入主TVB。
TVB逾40年的“邵逸夫时代”或将正式结束。
作为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商业电子传媒机构,市值200多亿港元的TVB股权变动事宜,将对全球华人产生极大影响。
“TVB易主”已经传了很多年,各路财团欲收购其手中邵氏股权的传闻一直未曾间断。
事实上,早在2005年,碧桂园主席陈国强曾斥资收购TVB收费电视51%股份,但收费电视业绩不尽如人意,2008年06月邵氏主席邵逸夫以“卖家融资”形式,向杨国强借出巨资,令杨国强收购邵氏控股权一事峰回路转。有评论称当年邵逸夫在101岁之际,不惜以借钱给买家的方式出卖自己毕生的事业,不仅有马放南山,英雄归去的放达,也透露出邵氏后继无人,家业难传的隐忧。
陈国强在2009年以约2亿港元将股份回售给TVB。媒体称如今的陈国强,再“回”TVB别有意味。
包括TVB在内的香港老牌免费电视公司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部分源于此前特区政府计划扩大免费公共电视牌照申请,牌照的放开,意味着TVB赖以长期雄霸香港电视市场的优势行将丧失。
面对变局,TVB的命运究竟将如何?陈氏财团究竟会给公司带来怎样的改变?
近些年,年界百岁的邵逸夫虽已经淡出了日常管理,但他还是无线绝对的精神领袖,据称历届港姐冠军,都以搀扶他出席活动为荣。或许正如媒体所述:无线是香港不可撼动的电视帝国,百岁高龄的邵逸夫,是这帝国内高高在上手持权杖绝对无可替代的电视国王。
邵逸夫在家中排行老六,后被行内称为“六叔”。有意思的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出身农门,自幼家贫,晚辈们亦称呼他为“六叔”。
两个“六叔”,围绕一个TVB,成为公众眼球的聚焦所在。
新东家的投资考量
当初收购TVB股权之时,王雪红曾言“希望未来可以为TVB带入持续的创新与长远的进步。”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台湾宏达电子及“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及公司主席,已故台湾首富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一直有意进军传媒行业,而业内人士认为凭借其在新科技及新媒体的经验,亦有助电视广播发展新媒体业务拓展两岸三地的市场。关于王雪红的创业精神,台湾坊间就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生女当如王雪红”。
被业界誉为“壳王”的香港企业家陈国强擅长收购空壳公司,注入资金后以高价售卖,高峰时期其名下的上市公司多达15家。
此番收购TVB,杨国强看似不太合乎常理的投资,背后的道理却也值得考量。在发达国家,企业巨子投资传媒业习以为常。资本进入传媒业的目的,除了分享广告和发行的利润,还可以从二级市场上融通更多的资金;并掌握舆论以及利用经营传媒的机会,抢占相关市场。
杨可以在分散地产风险的同时,博取一定经济回报水平之上的话语权回报和政策回报。但私人无法掌控内地媒体,杨国强于是看中了TVB。
有观察人士称,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国强在与媒体的关系上,并没有展现出一家公众企业应有的姿态和起码的意识。上世纪初,杨国强与开发商矛盾被媒体放大并持续追逐,一时间杨陷入镁光灯的狂轰滥炸中,焦头烂额。此后,不得不聘请营销专家利用媒体推销商业楼盘,艰难翻盘。这让杨首次真正见识了媒体的力量。
杨国庆最终与他人联手进军TVB。以求在分散地产风险同时,博取一定经济回报水平之上的话语权回报和政策回报。
相比此前央视期望收购TVB的传言,作为境外上市公司的主人,杨国强收购TVB在政策方面就无甚压力了。
况且,香港广管局对本刊记者称,TVB股权变动一事符合相关条例的规定。
豁达的放手
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回复《中国新时代》记者的消息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是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须遵守《广播条例》牌照条款及广管局发出的业务守则及其他相关的规管要求。
而针对本刊记者提出的去年广播事务管理局调查亚视指控无线垄断一案,广管局称,该局现正就有关无线从事反竞争行为的投诉展开全面调查,并会在适当时候向公众交代调查结果。
作为香港影视行业的“活古董”。邵氏出品的影响力,甚至在港资还未全面启动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渗入内地。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他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造就了成龙、周润发等诸多明星,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他的邵氏电影曾经几乎垄断了香港的电影工业。有评论称: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
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但也有人称,TVB及邵氏兄弟百亿家产掌控者,使得他成为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也让邵氏企业后继乏人。
关于邵氏的诟病是:他培养过不少人才,但从未懂得珍惜。据称由于“合约苛刻、工作劳累、争宠戏码、片酬太低…… ”TVB旗下艺人如同脱缰野马,纷纷出走,此举让邵氏在电影市场中逐渐没落。
曾有一段很精到的评论称:邵逸夫是香港电影业的标志,谈不上开天辟地,也有那么个意思,说不上无坚不摧,但也横行霸道过,成不了盖世英雄,但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言蔽之,他是一个拓荒者,霸道了一些,但值得我们去尊敬。
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邵逸夫以垄断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那个功夫片、风月片与黄梅调里的世界,那些血光、乳房以及美女们的浅笑吟唱,“让这个世界美好起来,让天还是蓝的,被窝还是暖的,那些被遗忘的正义还是存在的。”
作为香港最初实行造星体制的人,邵氏直接影响了香港几十年的电影体制。
而北京的CCTV更曾与TVB合作,利用TVB租用的卫星使得央视的节目在海外落地。当然,礼尚往来,央视要为TVB的节目在内地的播放提供渠道。
退出角斗场,走进博物馆,也许是邵逸夫最明智的归宿。舍弃权杖,架起拐杖,对于这个百岁老人来说,似乎只是一个人生的角色转换。但是在其老之将至的时候,邵逸夫并没有来得及培养合适的接班人。
有评论称邵逸夫不惜借钱帮杨国强买自己,正是看中了碧桂园欣欣向荣的气象。相信碧桂园有雄心与能力经营好未来的TVB,遂放心归去。
笑傲港岛四十载的邵逸夫,一手打造了一个娱乐王国的香港风云人物。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人说邵氏此时放手,使其人生更为宽广,可谓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