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大学生西部农村创业意识探究——以四川地区五所高校为例

2012-02-16李雨恩陈庆馨孙方舟

当代经济 2012年16期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学生

○ 李雨恩 陈庆馨 孙方舟

(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问卷基本信息

调查范围: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调查对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样本总数:每所高校随机抽取500人,共2500人进行调查,有效样本总数为2384;调查时间:2012年4月。

二、调查对象对创业的总体认识

1、创业时间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工作几年之后”创业最合适,多是考虑到自身素质能力、人脉、金钱、团队等因素,认为这些有利条件只有在工作后才能得以成熟;这也是大家在各种不确定性背景对创业的胆怯和顾虑。

其次大概有接近16%的学生支持在大三大四的阶段创业,然后是接近14%的学生支持在研究生阶段创业。选择在“本科高年级”创业的学生,多是考虑到相对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更加成熟,时间等也更佳充裕,其他物质、人脉、技术等的资源也相对丰富,可以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尝试创业;他们相对于那些选择工作后再创业的学生,对创业更有激情,创业的方向、行业的起点稍低一点;不选“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可能是这部分人没有把研究生阶段学习纳入到自己求学的范围中来,或者出于认为硕士教育是培养学术性人才,与综合素质培养和创业挂钩不大的具有偏见性的考虑。而选择“硕士研究生阶段创业”的同学可能认为相对于大三大四,研究生阶段人的素质、想法、人脉等都更加成熟,创业方向更加明确、技术含量也更高,可以一试。

表1 调查对象对创业的总体认识

还有些超过10%的学生选择“其他”,其他包括:“本科低年级”和“无大学文凭”这两个想法。这两个想法有一个共同点:创业与你积累的学术知识的多少无关,而与其他的因素(如创业者自身素质、创业的想法、团队素质与内部合作性、资金、人脉等因素)有更大的关系,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开展。细微差别在于是否在大学阶段创业,而本课题旨在关注当代大学生农村创业,即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创业,故不纳入讨论范围。

不到10%的学生认为需要在博士甚至更高学位再来创业。笔者认为,选择更高学历的学生倾向于技术开发类的创业,或考虑到某些行业对创业的特殊要求(如需很高的学历、技术性等)。这种选择也跟创业者的心态有关,有的学生会认为学历越高的话,技术能力也越高,创业也更容易;他们同时认为学历越高,社会认可度也越高,合作伙伴也越强,也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

总体来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工作以后再创业是最好的选择,也有一定数量学生认为在本科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阶段创业最佳,大部分学生的选择也反映了当代四川地区重本高校大学生在对待创业上较为理性、客观,并不冲动,结合了现实情况和自己的想法;但这也反映出他们对学历有一定程度上的看重,认为创业确实与学历有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与学历没有太大关系。

2、创业地点

超过1/3的学生倾向于在“中西部”地区创业,将近1/4的学生选择沿海非一线城市,超过1/5的学生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只有8%左右的学生分别选择港澳台及海外和其他地区。

该结果反映大多数学生把中西部、沿海非一线城市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作为创业的首选地(因为该课题只针对大学生在中西部创业,于是这里只分析这875人的选择)。选择在中西部创业的学生在四川省所调查的重本高校范围内的比例(超过样本总数1/3)较大,该结果跟所调查学生的户口所在地、学校地理位置、学校专业特色、国家地域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和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等有一定关系。该结果能说明一定问题,但由于受到调查范围的影响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3、创业动机

该题每个选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区别不是很大,而结果也显示每个选项被选的概率大致相近。

表2 调查对象对农村创业的看法

关于创业的动机、目的,被选最多的是“谋求发展的需要”,据此可看出学生的想法:就业相对于创业,对人有更大的限制。选择“争取生存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和“获得自由的需要”的比例大致相当,均超过五分之一,也能侧面反映出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就业对人会有一定的局限和被动性,创业更能让人实现自我价值。唯一不同的是选择“谋求发展的需要”的学生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而选择“获得自由”等选项的学生则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看,带有更强的主动性。

只有极少的学生选“赢得尊重”,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学生自认为创业者并不一定比就业打工的人更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创业或就业在社会地位上并无太大悬殊。

该题反映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大学生认为他们如果创业,其动机是为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与自由、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更多物质上的回报,并非为外界的尊重和肯定。该结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影响,但不可避免地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本身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渴望和在创业上的自我意识。

综上所述,被调学生对待创业相对理性,对创业时间、地点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对自身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被调学生多倾向于在工作以后、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创业,对在中西部、沿海非一线城市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创业有兴趣,他们看重创业带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相比之下并不十分在乎社会对创业者的看法。

三、调查对象对农村创业的看法

1、对农村创业的理解

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农村创业多是引进新技术、新思路进行专门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反映出被调对象对农村创业较具代表性和惯性的看法。

明显超过总体10%的学生理解的农村创业是“到农村去进行住房、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发展”和“到农村开办制造或销售企业”,超过10%的学生认为农村创业也可以“到农村开发旅游等方面的服务业”。剩下10%的学生认为“到农村当村官,带动农民致富”也属农村创业。

总体来说农村创业的选择面还是比较宽(不同地区创业的侧重范围和行业会有所不同),除一半学生选择引进新技术新思路之外,被调对象更倾向于在农村进行一些涉及基础事物的创业,相比之下,对在农村进行第三产业的创业或当村官的意识不够强烈。可看出,被调对象在农村创业方式上的看法比较平均,但思路较为局限(这同农村现实情况有一定关系)。

2、农村创业意愿

调查样本中,有1/3的学生愿意尝试创业,地点待定。有超过1/5的学生没想过是否在将来创业。有介于1/10与1/5的学生只想在城市创业,这与被调查者的户口所在地、就业与创业观念、城市硬软件设置、人脉关系、个人偏好等因素有关。还有超过10%的学生明确不想创业。剩下超过10%的学生很乐意去农村发展。

可看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共1483人/占样本总体62.95%)。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层面的影响,如媒体对创业的报道;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特殊政策,造成大学生对创业的冲动;当代大学生这代人的特质,他们对自身的感受更加看重,更注重实现自身价值;一小部分学生的父辈的创业经历与经验、创业过程积累的业务、财富与人脉和从小的言传身教等影响;信息时代,受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信息的影响,如美国创业氛围与人生观对中国大学生的传染。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考虑的创业地点可能包含农村。这反映出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愿意在农村发展。该结果与以下因素有一定关系:样本的选择,范围在四川高校,且含有与农业关系较大的高校;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国家政策扶持让学生对农村的未来有更多的期待;新希望等一批涉农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张以及相关正面新闻报道;城市的就业压力与职场竞争与日俱增让更多人开始考虑去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发展。在被调对象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农村创业是很有潜力的毕业选择。

只有约13%的学生明确乐意去农村发展,占样本总体比例不大,但也不是极端的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农村创业条件、环境及软硬件设施较差;在农村创业,对某些专业的学生个人发展和发展空间会受到限制;学生对农村创业存在自身观念上的偏见;产业劣势,某些产业如金融类产业在农村创业不如其他产业更有前景。乐意去农村发展有以下几个因素:户籍因素;专业更适合在农村发展;部分地方政策惠及农村创业;看到农村创业的前景;观念上包容在农村发展。

对数据整理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对在农村创业的意识和倾向不够强烈,但对其包容性很大。

综上所述,大学生意识里的农村普遍较为落后,他们理解的农村创业以开发新技术、新思路到农业生产为主,辅之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较少认为可以开发第三产业或到农村当村官。也许是因为大学生对农村创业的看法——认为农村创业对技术、资金等要求较高,作为大学生不能达到该要求——导致出现明确乐意去农村发展的大学生不多,但考虑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又有将近一半的现象。

猜你喜欢

农村大学生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赞农村“五老”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