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雷欣定律真实含义的研究

2012-02-16朱明宣

当代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劣币铸币便士

○ 朱明宣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71

一、对格雷欣定律的两种不同解释

格雷欣定律,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用来描述铸币流通时代货币替代现象的定律。这个定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H.D.麦克劳德(H.D.Macleod)在《政治经济学》(1858)一书中首先提出,并以托马斯·格雷欣的名字命名:“伊丽莎白女王刚一登基,就把注意力转向通货问题。促使女王重视通货问题的人是格雷欣。就我们所知,正是这位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第一次洞察出有关通货的重大的基本规律:良币与劣币不能一起流通。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人反复观察到事实的存在,但是在托马斯·格雷欣爵士之前,却没有人发现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

自麦克劳德提出格雷欣定律以后,经济学界对格雷欣定律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该定律是指铸币流通时,不足值的劣币会将足值的良币驱逐出流通市场;二是认为该定律是指在金银复本位制下,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按照法定价格币值高估的劣币会将币值低估的良币驱逐出流通市场。那么,格雷欣定律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考察这一问题必须要深入分析当时英格兰的铸币流通情况。

二、英格兰的铸币贬值及其原因分析

1、英格兰的铸币贬值

本文先考察英格兰历史上的铸币流通活动。英格兰在13世纪中期商业革命时期之前一直只有一种流通硬币:银便士。在1257年,亨利三世(1216—1272)才第一次引入金币便士,但是因为金银比价失衡一直没有成功,直到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1346年才将金银比价调整到位。从此,英格兰金银币同时流通,以银便士为主。但这不足以证明格雷欣定律就是指双本位制下币值高估劣币驱逐币值低估良币。

在格雷欣担任安特卫普皇家代理人这一要职期间,总共历经英格兰三代君主:爱德华六世(1547—1553)、玛丽一世(1553—1558)、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但是这里不能忽略另一位重要的君主:爱德华六世的父亲亨利八世(1509—1547),同时也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他在位38年共六次铸币,除第一次铸币(包括金银币)继续保持货币币值外,从1526年第二次铸币开始到1546年4月的第六次铸币,不论金币还是银币都发生大幅贬值。铸币贬值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官方货币当局或铸币厂自己铸造不足值货币,即降低成色或重量;二是其他人造假,如在价值不高的金属硬币外层镀上一层金或银;三是打磨铸币,如将金银币装入口袋,然后抖动。亨利八世的铸币过程参见表1。

表1 亨利八世的铸币

铸币收益税率的计算是一磅贵金属的铸币等价(可以铸造的劣币数量)减去铸币价格(可以换取的劣币数量)后再除以铸币等价。金币贬值较小的原因是金币主要由商人使用,他们的套利行为限制了金币的进一步贬值。另外,从第五次铸币开始,金币的标准重量发生了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亨利八世没有改变铸币的重量,主要是通过降低铸币成色实现货币贬值的,因此用等量的贵金属可以铸造更多的贬值货币,从而获得了高额的铸币收益。

2、铸币贬值的原因及铸币的持续贬值

对于铸币贬值的动机,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君主为了获得财政收益并用于其他支付,比如战争。考察一下中世纪欧洲历史,1521—1559年正值法国同西班牙战争,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结盟,英军曾侵入法国境内并以法国战败告终。因此,可以推断亨利八世急需大量货币用于军费支出。这位君主先是因为与教皇关系破裂而没收了教会在英格兰的所有财产,但这显然没有满足都铎王朝的欲望,所以亨利八世通过不断降低铸币成色来为政府筹资是可信的。

表2 爱德华六世的铸币

在格雷欣爵士前往安特卫普之前,当时的英格兰君主是年幼的爱德华六世。爱德华六世也进行了六次铸币,其中前五次铸币都在不断降低铸币重量和成色,所以他(严格来讲是当时的摄政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萨摩赛特公爵爱德华·西摩)的铸币贬值比其先王亨利八世更加严重,当然也获得了更多的铸币税收入,具体铸币过程参考表2。

从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542—1551年4月前后历经9次货币重铸后,银便士的重量减少为原来的2/3,而且成色最低降至25%,其中75%的金属是铜,所以银便士的银含量价值变为原来的1/6,稍加计算便知便士的年贬值率为22%。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铸币的正常使用磨损率,每十年大概为2%到2.75%之间。很明显,22%的年货币贬值率是不能用正常磨损来解释的,这更加证明政府为了获得铸币收益而刻意贬值。

三、格雷欣定律的真正含义

爱德华六世在1551年10月最后一次铸币时(参见表2),为了恢复铸币的信誉,这次铸币几乎用纯金或纯银制造,同时稍微增加了铸币的重量。这次货币升值重铸却因爱德华六世的夭折而失败,但是市场里还流通有用贱金属铸造的印着爱德华名字但没有国王肖像的便士、半便士和法寻(1/4便士)。玛丽一世女王继位后基本坚持了爱德华六世的恢复铸币信誉的做法,但是一直到伊丽莎白一世货币改革时期,贬值的贱金属货币还一直在流通中发挥着作用。与此同时,贱金属便士、半便士和法寻还在铸造。一个可信的解释是一些未经官方许可的私人铸币厂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而造假带来的,另外还有可能是由国外流入英格兰的。

据此,格雷欣爵士1558年向伊丽莎白女王上书陈述货币流通问题时,论述的应该是英格兰女王面临的铸币贬值问题,而不是金银比价失衡问题。这一点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文献中来佐证:第一个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货币、信用和商业》中用好砖、次砖来解释格雷欣定律的例子;第二个是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西欧金融史》中分析指出:“格雷欣并没有发现存在两种或更多种货币所固有的不稳定性。麦克劳德误解了格雷欣的话,认为亨利八世对英镑的贬值降低了英镑在安特卫普的汇率。格雷欣说的不是两种货币,而是一价定律,即一种特定的货币在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是一样的。”第三个是约翰·乔恩在《货币史》中指出:“伊丽莎白一世在托马斯·格雷欣爵士的辅佐下,成功地恢复了铸币的信用,而且持续了一个世纪,直到1696年牛顿时期的货币重铸。”

四、结论

通过对中世纪英格兰经济社会特别是亨利八世及爱德华六世时期铸币重铸事件的分析,本文认为,格雷欣定律确指在铸币流通时重量轻、成色差的劣币将重量足、成色好的良币驱逐出流通市场的一个经济学定律,并非一些学者所理解的在金银双币流通时价值被高估的一种金属铸币驱逐价值被低估的另一种金属铸币(虽然在复本位制条件下,格雷欣定律的确会发生作用)。

[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货币、信用和商业[M].商务印书馆,1997.

[2]比利·皮郎: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丁巧林:关于双币流通和格雷欣定律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与<双币流通>、<怎样看待双币流通>两文商榷 [J].经济研究,1995(5).

[5]管清友:牛顿和英国金本位制[J].当代金融家,2006(11).

[6]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六卷国际货币:过去、现在和未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7]约翰·F.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年起[M].商务印书馆,2002.

[8]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2001.

[9]Hamilton,E.J.:American Treasure and the Price revolution in Spain[M].New York:Odaga Books,1970.

[10]Mundell,R.A.:Uses and Abuese of Gresham’s Law in the history of Money[J].Zagreb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Vol 2,No 2.

[11]Pierre,Vilar:A History of Gold and Money[M].London:Humanities Press,1976.

猜你喜欢

劣币铸币便士
莫让电动自行车头盔“劣币驱逐良币”
唐代铸币管理制度探析
旧币总是被先花出去
从劣币驱逐良币的视角看货币形态的演进
加快区块链在我国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应用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愚蠢的百万富翁和聪明的女孩
便士小巷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