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提升班集体管理品位
2012-02-15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董 健
班集体精神文化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它的作用正像古诗中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对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对班集体精神文化的认识
1.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在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凝结而成的氛围、精神、理念,以及体现在全班学生身上的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最本质的个性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精神文化,其实不然,只有将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等元素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为,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自觉地认同与融入,才能称为班集体精神文化。
2.班集体精神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能为班集体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责任。
凝聚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够凝聚全班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励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激励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约束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发挥一种“软约束”作用,提高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的“免疫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的策略
担任班主任以来,我逐步确立了“以情治班,自主管理”的治班理念,特别注重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体验到成长中的关键词:“责任、感恩、梦想”。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会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2010年秋季,我担任了高三(17)班的班主任。开学初,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表,上面罗列了如“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你最爱读的书是什么”、“你希望咱们班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等问题。我和班干部先归纳出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然后形成本班的理念,如集体观——“高三(17)班,我们的家”;班训——“犯其至难,图其致远”;核心理念——“共享智慧,和谐发展”;价值观——“人品和学识同等重要”;拼搏观——“爱拼才会赢”。我和学生一起将这些内容设计成艺术字并打印出来,又一起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逐字剪、贴,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使整个教室熠熠生辉。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班集体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对全班学生产生约束力,这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动力。为保持室内卫生,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垃圾袋,开始有的学生不习惯,随地扔废纸,但有了值日生和卫生班长的督促以及周围同学的提醒,他们终于改掉了坏习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每当走进教室,会时时受到警示和激励。
培养学生爱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深深领会到: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学生也会真诚地回报我们,从而也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周遭美好的一切。
当我了解到班里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不幸而痛苦消沉时,我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关爱他,让他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我在思想上帮助他、生活上关心他,在他生日那天,我送给他一件红色T恤衫,一向腼腆的他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我已感到他心中充满感激。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成绩逐渐提升,最终,他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记得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他来到我家道别,临走时,他说:“董老师,以后每次放假我都会来这儿,这儿是我第二个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只是程度不同。我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每天晚饭后,我给学生“加餐”,在班里放他们喜爱的歌曲,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支持学生创办了班刊和班集体精神文化手册。
在关注学生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要用“心”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做“班妈妈”,而是事事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能够独立面对困境。如平时的集体活动特别是班会课,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就是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精神文化、形成良好班风,是最高品质的班集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