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思考

2012-12-02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欧阳敏

天津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导学式板书框架

■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 欧阳敏

一、“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提出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当今的教育教学,无不体现一个“新”字。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旧有的观念,转变旧有的行为,打破旧有的模式,运用新的思维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校长,抓教学,就必须以引领教师成长为重点。抓教学,不等于一日三巡,看有没有坐着上课的教师,看有没有上课接电话的教师,看有没有上课衣冠不整的教师,等等,总是停留在一些最底线的要求上。这样低级的管理模式必然产生低效的课堂。抓教学,也不等于只抓优质课比赛,“整”几节好课,代表学校的水平,展示给别人看看。抓教学,必须是校长通过深入课堂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提高效率,将管理者的见识,内化为教师的共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真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出课堂教学要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进行转变。

“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在形式上,是为了要改变一节课45分钟完全由教师主宰的局面,逐渐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空间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在内容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在备课和教案中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切入点设计好板书;在课堂上,要求教师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设计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获取本节课讲授的主要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

这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学习者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将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更有经验的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距离意味着学习者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标志学习者发展的潜能。正如维果茨基所指出的:“最近发展区定义了还没成熟但是在成熟过程中的功能,这些功能也许明天会成熟,但目前是萌芽的状态,这些功能可以被叫作发展的蓓蕾或花朵,而不是发展的果实。事实的发展程度或成就显示既往的心智发展,而最近发展区则显示前瞻性的心智发展状态。”教师作为典型的“更有经验者”,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更要通过自己的支持使学习者跨过这个最近发展区。

2.“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提出的。“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习者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习者不断的建构自己,生成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框架。这种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强调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切入点,它实际上就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与学。其中教师的“教”是在最近发展区内提供框架,学生的“学”是在这种框架的扶持下,跨越最近发展区。

三、“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实施步骤

1.教师导入——启迪思维,引入新课。

围绕要学习的主题,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现有水平与所要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另外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等来设计板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显现出来。教师用精炼的语言提出学习要求。

2.板书自学——自主学习,开发潜能。

一方面教师写出“导学式板书”,另一方面学生按板书自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阅读、思考在教科书上进行画句和批注,找出板书空缺部分的内容,得出个人学习结果。

3.巡回指导——分层指导,师生互动。

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4.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生生互动。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板书空缺部分的内容展开讨论,讨论一定要结合具体事例,得出小组学习结果,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善板书——探究学习,生生互动。

请一个学生把小组学习结果补充到板书的空缺处,请其他小组的学生予以必要的修正,使板书趋于准确和完善。

6.教师精讲——教师主导,即时评价。

讲重、难点,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结合实际的应用,一定要精讲,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

7.巩固练习——知识落实,师生互动。

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设计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也要精选,做到“大胆取舍,注重双基”。

8.效果评价——师生共评,提高水平。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的贡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

四、“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预期目标

“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就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即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其技能提高时,让其承担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学习能力。

预期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自立学习——学生能自己设计“导学式板书”。建立支架的目的是为了建造房屋,房屋建好了就可以撤走支架。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先是按照教师搭设的框架来自主学习,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将学习的设计权移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自主、自立地学习。

五、“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1.教育理念。

我们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教授下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成了知识的接收器。而在“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中,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以现有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导学式板书”,自己主动地去搜集、整理资料,分析相关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这与目前新课程改革中“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它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值得吸收借鉴、发扬广大。

2.师生关系。

以往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但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又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在这两种极端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此方式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的角色出现,也不是以完全的辅助者身份出现,而是转变为“导师”:一个知识框架的设计者。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与互动,教师是经验上的先导,他把握着活动的整体方向,但并不控制和限制,也不一味地顺应学生,而是以一种“前有引导,后有扶持”的方式来扩展学生的学习。这要求教师首先创设一种愉快、温暖的心理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没有压力,能够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困难的程度为学生提供帮助,这种帮助有时只是一个建议或一个手势,有时是一定的讲解、示范、演示,这要因人而异,因情景而异,师生之间沟通、协商,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

3.教学方法。

“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是围绕所要学习的知识建立的一个相关框架,这个框架是学习者对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深入学习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将知识逐步引向深入。为此,首先要将框架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联系,教师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经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着重要的联系;其次,框架的搭建是为了促进学生“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转化,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起后,使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带入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

“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掌握,这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为框架的搭建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有了明确的回顾,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现有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使新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新经验,感受到突破自己已有水平的成功体验。“导学式板书”教学方式从两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导学式板书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WTO框架下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