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12-02-15王刚
王 刚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天津 30016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中提出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本身就体现了改革创新,它不同于以往的不同级别的重点校评估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而是采用了全新的模式,因此要想申办示范学校建设就有必要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
一、建设模式
这次示范学校建设的模式采用的是国家顶层设计、省市具体组织、学校自主建设。示范学校建设的责任主体,国家层面的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三部门成立了“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实行“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共同完成顶层设计任务。先后颁布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关于申报2011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46号)及附件1《2011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1]4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等几十个文件规定。从遴选条件、建设任务、具体要求到申报材料等等,作了全方位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完整的建设流程架构。因此,申报学校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明确目标。各省市按照国家确定的名额,组织符合遴选条件的学校申报,并组织省市一级的评审,提出具体意见。
各申报学校,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开展具体申报建设工作。
二、具体流程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具体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立项
在该阶段主要是:中央下达指标→学校提交申请→省级评审推荐→中央专家复核→公示公布结果→审定建设方案→分校核定经费→通知开设建设。在立项申报阶段要完成《申报表》和《规划方案》的撰写和填报,以及相关佐证材料的准备。申报审批通过后,完成《任务书》和《建设方案》的撰写和填报,在国家审批通过后,就可开始建设。在该阶段教育部要分别组织《申报书》和《规划方案》的撰写和填报的培训,以及《任务书》和《建设方案》的撰写和填报的培训,通过培训专家的具体指导,上述申报材料,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
(二)建设
在该阶段主要是:中央政策规范→专家文档指导→省级统筹支持→学校规划设计→落实项目任务→逐级年度检查。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校依据《任务书》和《建设方案》所规划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验收点,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的建设任务。
(三)验收
在该阶段主要是:学校自评→省级验收→中央复核→认定挂牌。由整个流程可以看出本次示范学校建设的创新之处,先是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指导下,建设学校进行详细的规划,并进行逐级的审核,通过审核在进行建设,在建设中实施过程管理,逐级年度检查,在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后,通过验收,最终认定挂牌。这样就可保证建设的进度,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高质量的示范学校建设效果。
三、重点关注
(一)重点建设任务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提出了“四项改革,六项创新”的十大任务。即“改革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学环境、创新专业设置、创新教材应用、创新教学方式、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在(教职成〔2010〕9号)文件中,将上述十大任务,规整精炼为七项任务,即:“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在这七项任务中,始终还贯穿着信息化建设任务,因此,重点建设任务实际上是7+1.围绕重点建设任务,学校确定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3~5个,由地方财政配套或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的特色项目1~3个。建设重点在强化内涵建设,增强学校软实力,着眼于学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遴选基本条件
示范校的建设主要是面向建设有基础,发展有潜力,自身有特色的学校,因此,对于申报示范校的建设,确立了严格的遴选基本条件。遴选基本条件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办学效益五个方面,划定20项基本条件。在专家复核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通过。但各批次的申报中,具体条件也有一定的调整。比如:在校生人数,第一批学校规定的是“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原则上达到5000人以上”,第二批学校,调整为“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原则上达到4000人以上”。在有些数据的统计上,有些特别规定,如,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实习设备价值的计算中,可以除去已经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即用总值除以一、二年级的在校生人数。
(三)过程管理
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为切实加强质量监控,实施预先有设计、遴选有条件、专题有指导、全程有监管、结点有评估的目标。特别是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从申报到最终验收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因此可以说是信息化管理程度最高的建设过程。
由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三部门,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组织开发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入口安置在“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http://www.tvet.org.cn)主页上。示范校申报的所有申报材料都要求填入系统,学校的佐证材料要链接到系统,这样在省级、国家级的专家复核工作可完全在网上进行,同时可随时调阅学校的佐证材料,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审核。另外,该信息管理系统还可实现示范校建设的全程监控,要求各建设校每季度进行一次建成情况的填报,系统自动实施增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保障建设的进度要求,最终验收也可借助信息系统完成。
(四)资金使用
中央财政对每所学校支持的资金约1000万元左右,采取分校核算资金方式。同时要求地方财政、所属行业企业提供配套资金,学校自筹一部分资金来作为示范校建设资金。对于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用于基础能力建设的费用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20%”。“用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费用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10%”(见《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还规定,单件设备价值不得超过20万元。由此可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是内涵建设。
(五)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是每个申报示范校建设的学校必备的材料,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申报能否成功,是各申报校应全力以赴完成的硬任务,主要材料包括:
1.《申报书》。《申报书》共计5个表,19类入门条件。申报书的内容应全面反映学校近年来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办学效益方面优势、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自身特色。
2.《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是在申报时和《申报书》共同时提交的材料。规划方案应能反映出示范校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建设内容、特色项目内容和主要保障措施,是示范校建设的预期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字数控制在2万字左右。
3.《任务书》。《任务书》和《建设方案》是在申报复核通过后提交的材料。任务书实际上就是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全部建设任务的清单,同时确定每项任务的责任人、验收要点、完成时间。
4.《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是示范校建设的蓝图,包括:序言、建设背景、建设基础、主要问题、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目标、预期效益、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等内容。字数在6~10万字左右。
5.佐证材料。学校在填报《申报书》的过程中,应准备相关的佐证材料,并按要求保存在校园网的指定目录下,并提供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连接,供专家在复核时随时调阅。
(六)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各建设学校均面临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任务。同时各建设学校所申报的重点建设专业的重复率非常高,所以为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建设,国家实施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配套项目。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立项课题及“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专业协作组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3号)两个文件,并组织了第一、二批建设校的申报。以上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限于篇幅所限,未能更加详细的加以论述,供希望申报示范校建设的学校参考。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编.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文件选编(1996-200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天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2009年职业教育论坛[C].2009.
[3]龙德毅主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