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2-15董玉静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院校

董玉静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优质资源进行学习教育实践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既有利于发挥学校教学知识的优势又有利于发挥企业工作的优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进步。

一、“2+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政府主导和行业指导下,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结合、共同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2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1年在企业工作实践,既能够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为企业储备甚至补充新的活力,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高职学校的教学保证了质量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能力,是一种成功的高职教育实践。

(二)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为了适应国际化的挑战,发展市场经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就必须与国际接轨,“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因此“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方法。

2.与先进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显得力不从心,实现“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使其迅速适应社会的发展。

3.我国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学习时间短,并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充足的实践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不符合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要求,“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2年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1年的企业实践学习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学习的弊端,使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实现特色教学,突出职业教育中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4.我国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然而我国高职教育没有彻底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导致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厌恶到基层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差,毕业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进而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彻底贯彻这一教育方针,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充分认识自身,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中,完成零距离就业。

二、工商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学生进入企业

这是一种通过在实际环境中工作获得学习经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1”阶段,企业在其内部建立学习场所,通过相关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授课以及实习,让学生适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有效地结合了企业的资源与学校的资源,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从学校走到企业,从企业中感受到学校氛围的循序渐进的方法。

(二)企业进入学校

工商管理企业均有着自身的企业文化,在“2”阶段,通过企业入校让学生感受到某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创业的艰辛。在校中,外聘的企业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交替授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企业技能方面的相关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的能力,更快的给企业创造价值。

(三)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

通过校企方面的合作,建立校内实训与生产实训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模式优于学生进入企业的模式以及企业进入学校的模式,是“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较高层次。“2”阶段,在学校内建立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实习水准,“1”阶段,在企业建立模拟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这两种实训模式的发展,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工作与学习的环境中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培训服务,实现生产性实训的转化,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式

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推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种潮流,尤其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且提炼“2+1”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学生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实行免费的自主创业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且对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扶持,有力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使学生在实现工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下节省了创业资金,减少了创业压力,有利于学校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三、工商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

当前“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主要依靠的是学校和企业,政府参与较少,往往是在形式上给予重视,并没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

(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要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需要全社会大量不同类型的企业,而当前对“2+1”校企合作比较感兴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且提供的主要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作岗位,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大多沿用本科学科教学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虽然部分示范性院校已意识到这一点,但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制约“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

(四)学校教育理念较陈旧

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符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体制、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大多还停留在只会讲书本,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导致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的水平。合作的内容主要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学校对企业的服务能力较差。

四、工商管理专业实施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职责要到位

高职院校是顺应我国教育改革需要而兴起的一批培养技能与专业知识兼备的人才的高校,因此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获得国家的批准才能够正常的运行。政府应该鼓励这种高职院校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2+1”教育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政府之间的多赢目标。政府部门还应该对企业与学校之间实行监督与政策改进,企业与学校在应用工学结合的模式类型时应该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通过申请优惠项目获得政府的援助,加大企业与学校实现“2+1”人才培养模式的力度。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纽带,其通过向学校以及企业提供相关培训、咨询以及信息服务,通过向政府提供咨询来实现三者之间的合作。例如行业协会对某一大型企业进行现场考察、资料分析,制定出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且将这些情况反映给学校,使学校与企业取得联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精选合作企业

学校在进行企业的选择时应该进行一番调查,对学生实习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食宿条件等进行全面考察,务必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实习的企业,保证实习效果和实习学生的稳定。

(四)全方位开展工作促使企业履行职责

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对职业人才培养中应履行的义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差,对接纳在校学生顶岗实习大多采取排斥状态,既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也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让其认识到进行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到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企业观念的转变,能够有力的转变企业形象,使企业迅速融入工学结合的“2+1”合作模式中来,为企业的未来物色新型人才开辟一条道路。

(五)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实习平台

高职院校进行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重要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坚持以“突出现代、交叉综合、重构基础、反映前沿”为原则,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实现工学合一的课程规划,通过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实习中的经验总结为学生打造有效的实习平台。

(六)转变学校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单一式教学的教育理念,完善院校自身的内部机制,健全各种制度建设,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体现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使教学的发展方向符合学校理念,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2+1”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有利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与国家之间的互赢,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胡忠任.关于提高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

[2]刘翠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8).

[3]陈翔.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与就业岗位的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