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2-02-15黄幼菲
黄幼菲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14)
黄幼菲 女,1965年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移动信息服务将把图书馆服务带入“超越时空、无所不在”的泛在服务环境中,真正实现图书馆人一直追求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最高目标——“5A”,[1]即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但是,当前我国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差距。如何在泛在图书馆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1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是泛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
1.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实质及特征
泛在图书馆是国外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理念。1999年,Michael Keller用“泛在图书馆”这一词来描述对重要内容的网络检索;2003年,韩国学者李恩奉认为,泛在图书馆是用户能应用信息设备随时随地获得所需信息的数字图书馆。2003年12月,美国Charless B.Lowry博士领导的团队直接将“泛在图书馆”作为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未来5年发展的新导向。2005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信息技术网发布了一个“泛在图书馆”的研发计划,使用户能在Caulfield图书馆的任何角落检索和返回各种文献。[2]国外也有人将“泛在图书馆”称为“渗透性图书馆”(pervasive library)或“弥散式图书馆”(diffuse library)。
“泛在图书馆”理念的提出,彻底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物理馆舍限制,将图书馆服务无缝地、动态地、交互地融入、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本质和社会使命,[3]其实质是在对现有数字图书馆以及一切社会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泛在网络”,构建一个泛在智能、立体覆盖、资源共享、无时空限制、超大规模的知识存取中心,使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它是图书馆发展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路径。[4]
2006年8月,在第7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美国南乔治亚大学图书馆的Li Lili发表了“建设21世纪的泛在图书馆”的演讲,同年底又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泛在图书馆”的6个特征[5]:即全天候、网络化、多格式、开放性、多语种、全球化。我国学者张会田认为,泛在图书馆在具备上述6个特征的同时,更突出3大特点[6]:一是以人为中心;二是高度智能化;三是“无所不在”性。
1.2 “泛在网络”是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
“泛在网络”,又称U网络,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无论用什么数字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宽带网络。泛在网络跨越多个领域,提供相应的互操作平台以实现分布式的环境,其泛在网络环境化设备包括终端、网关、传感器、施效器等。泛在网络是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技术平台,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具有3层重要含义[7]:一是网络无所不在,这是它的核心;二是网络的应用超越了人与人的通信,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及使用;三是网络具有超强的环境、内容、文化、语言感知能力及智能性。
1.3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是泛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
笔者认为,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是“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图书馆服务”的完美结合,是将图书馆数字资源、先进移动技术与泛在网络环境进行优质高效整合后,为用户构建一个易于识别、掌握、获取知识的信息共享环境,将图书馆的泛在服务融入用户触手可及的泛在网络环境中,确保用户在遵守知识产权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多的开放存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利用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和泛在服务的权利。因此,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是泛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泛在图书馆“5A”愿景目标的主要手段、重要策略和不可或缺的方式。
2 国内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现状与差距
2.1 国内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现状
据有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国内泛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自2000年开始起步,2005年进入集中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的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有SMS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和客户端服务(只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3种模式。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国内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此后陆续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开通移动信息服务,但总体上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8]
2.1.1 SMS短信服务。目前,国内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定制型短信服务,即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定制要求,向用户推送所需信息,如图书催还提醒、预约书到馆、新书到馆通知等;二是请求应答型短信服务,用户按照相应格式编辑由代码和文本组合的短信内容,发送到特定服务号码,提交查询请求,而后接收短信形式的应答信息,此短信服务大都以160字为限。
2.1.2 WAP 网站服务。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由Motorola、Nokia、Ericsson等几家公司和美国的软件公司Phone.com最早倡导和开发的无线应用协议,是使移动通信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开放的国际标准。[9]2007年以前,国内主要是以短信服务为主,2007年以后随着WAP服务逐渐兴起,与短信服务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相对于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在信息查询和交互功能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短信服务的不足。利用WAP网站,用户可以进行馆藏目录检索、借阅信息和个人预约信息查询、预约、续借、证件挂失等。据对国内已开通WAP网站的16家图书馆进行的有关调查,有9家WAP网站使用情况良好,有4家WAP网站无法打开,有3家WAP网站主页可进入,但具体服务需以智能手机为终端,或需要进行用户身份认证,或书目查询失败。[10]
2.1.3 客户端服务。除了短信功能和WAP网站外,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还推出仿真路径导航、电子图书下载阅读、手机二维码应用、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等高端服务。
2.2 国内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差距
2.2.1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理论研究与应用明显滞后。我国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起步,无论是应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目前都还处于前期的导入阶段,与国外图书馆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别。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就开始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和探索。经过近30年的发展,美国的移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基础建设及普及大体完成。与此同时,一些数据库生产商和网络出版商也积极与图书馆合作,推出图书移动搜索界面,使用户通过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对图书馆进行搜索,使用范围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荷兰等。[10]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虽然2007年在深圳召开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成果展示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的图书馆同仁已经开始进行短信服务和Web Opac目录查询等手机服务功能的研发与实践;2010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同仁等,从实践应用方面对移动图书馆进行了探讨;2010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国内外业界同仁成立一个“移动数图研讨组”,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进行探讨与交流,[11]但这些会议都不是针对泛在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召开的专门会议。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介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移动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应用实例介绍和分析等,而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相关的移动学习、移动社会、移动信息素养等问题的研究至今仍鲜有涉及。
2.2.2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普及率不高。通过对中美80所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调研,得知中国排名靠前的20所大学的图书馆,有7所提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普及率为35%;中国排名靠前的20座城市公共图书馆,有9座提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普及率为45%。美国排名靠前的20所大学图书馆,有19所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为90%;美国排名靠前的20座城市公共图书馆,有18座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为90%。其中,纽约市图书馆、洛杉矶市图书馆、西雅图市图书馆、达拉斯市图书馆、费城市图书馆已经全面开展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11]
2.2.3 分布与发展极不平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4月3日,国内图书馆开通手机短信服务的有34家,开通WAP服务的16家,且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较少,占全国图书馆总数87.4%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更是几乎没有,占全国人口总比例50.32%的农村地区用户还没有享受到移动信息服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12]这与图书馆要实现全社会无障碍、全覆盖的文化服务目标是有差距的。可以说,移动信息服务还只是部分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或是部分高校师生才能享受到的“贵族”服务,即使在发达城市和知识层面相对较高的高校范围内,移动信息服务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2.4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国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提供的资源主要以各种信息为主,包括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图书到期提醒、图书馆讲座信息、图书馆公告等,提供数据库交互检索、咨询交流、移动阅读等内容的相对较少,提供全文阅读的更是凤毛麟角。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极少数几家图书馆,且主要是浅阅读,深层次阅读极少;开展全文阅读的,只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引入“书生移动图书馆的解决方案”后才得以实现。目前,我国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网站只能进行书目查询、图书借阅与续订、证件挂失等,并不能进行相关资源的下载。而国外很多图书馆就有移动馆藏、移动导览、移动流通服务,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可以直接浏览图书馆馆藏的图书资料,并可以将相关资源下载到移动终端。[13]
2.2.5 服务模式、内容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的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有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和客户端服务3种模式,显然比较单一,且短信服务是主流服务模式。国外已经使用的I-Mode模式和智能手机Application模式还未在国内实现。美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短信、WAP网站访问、Application模式,且短信服务几乎都在参考咨询服务Ask a librarian环节中使用,WAP网站访问是主流服务模式,Application模式也渐成趋势。[11]
2.2.6 门户数据网站建设不够理想。我国图书馆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大部分图书馆都建设了自己的门户数据服务网站,但这些网站服务功能大多简单,只提供书目查询、网上预约等,而真正能够适应泛在图书馆要求的门户数据网站建设则明显不足,不能真正为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提供门户信息发布、利用、共享的平台,全国也只有国家图书馆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建设了数据门户网站。
2.2.7 平台与操作系统各异。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统一检索功能的实现有赖于统一搜索平台的构建。目前,国内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集成遇到了系统和数据格式不统一、异构系统间互操作困难的顽疾,无法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我国图书馆的终端使用设备是以手机为主的移动设备,但由于研发缺乏统一标准与相关协议,操作系统各异,兼容性较差,使得一些泛在图书馆的书目查询、交互界面可能在一些移动终端上无法实现。
3 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发展策略
3.1 加强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
泛在图书馆理念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揭示了泛在图书馆存在的本质和未来愿景,而作为泛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则是这个愿景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加强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从研究内容上看,应注意4点:一是应加强与移动图书馆相关的移动学习、移动社会、移动信息素养等问题的探讨研究来营造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社会大环境;二是应关注移动信息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和探索,以破解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和困惑;三是必须注意研究如何加强与优势数据库生产商和网络出版商的合作与协同,以设计和开发最先进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项目;四是必须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开发,以解决图书馆可向用户移动终端提供的移动数字资源贫乏的瓶颈。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活动
3.2.1 开展基于多媒体时代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可以通过不同媒介获取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但是,目前图书馆的信息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杂志、网络等,这显然没有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和电信的WAP等多媒体覆盖面大、技术手段全、媒介载体多、受众传播面广等优势特点。因此,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要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基于多媒体时代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即同一条信息也可以用不同媒介予以展现。
3.2.2 注重服务模式、内容的多样性。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基础。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图书馆自2001年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以来,利用WAP模式除向用户提供书目搜索外,还提供诸如天气查询、新闻、体育等信息;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除提供移动馆藏与语音导航服务外,还提供2100余种电子书的全文,供校内外用户下载、阅读。[11]2010年9月,国家图书馆手机门户WAP网站新改版上线,增加了图书续借、图书催还、在借信息、借阅历史、预约和预约到达通知等诸多服务功能,还设计了包括普版、彩版和3G版的3个版本,为各类手机使用者提供了上线阅读便利。[14]
3.2.3 开通全文阅读移动信息服务。全文阅读功能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全文阅读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以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但目前国内图书馆由于资源系统不一,数据格式不一,阅读浏览器不一,因此极少有图书馆开通此项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引入“书生移动图书馆的解决方案”后,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所有馆藏资源面向全球开放,无论何种文档格式或何种手持设备,都能即时进行跨库检索和全文阅读。[15]
3.2.4 细化个性化检索移动信息服务。个性化检索功能是指用户在统一检索界面通过设置个性化检索条件,就可以便捷地获取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个性化搜索应具备历史浏览自动保存收藏与文献传递功能,一方面方便用户查找、阅读、保存资料;另一方面使用户在初步快速阅读后,对需要进一步精读和研究的文章,可以有选择地、自动地发送到自己的电子邮箱。
3.3 强化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
泛在网络环境下,要提升图书馆的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功能,就必须以完备的“泛在网络”作为强有力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网格技术、流媒体技术、射频身份识别(RFID)、蓝牙、紫峰、WiBro、IPv6、Web2.0、Web3.0 等等。[7]这些基础设施、网络环境、技术方案和架构将把图书馆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3.3.1 利用网格技术,构建统一搜索平台。网格(Grid)技术对处理分布式系统、异构型资源、动态性服务需求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它通过网格操作系统将网格虚拟成一台具有各节点的巨大虚拟计算机,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将孤立的系统变为网格节点,消除系统异构障碍,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在不同系统之间方便共享多种资源的途径。
3.3.2 利用SOA技术,使信息资源可动态配置。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近年来提出的构建分布式系统,实现用户应用功能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利用SOA,可将泛在图书馆的系统功能与移动信息服务整合起来,既可实现泛在图书馆间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和数字资源的互搜索,又能保持各泛在图书馆系统的相对独立,使信息资源真正做到“可动态配置”。
3.3.3 利用RSS技术,实现信息的个性化获取。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技术是目前基于XML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它不仅是一个“阅读器”,更是一个用户桌面的“信息资源库”,能使用户即时性、聚合性、个性化、自助式地获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16]
3.3.4 利用P2P技术,消除信息浏览与下载弊端。P2P(Peer-To-Peer)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户的计算机直接连接,直接共享和交互信息资源,彻底消除过去用户需要连接到服务器,才可以浏览与下载信息的弊端。3.3.5 利用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弥补现有模式的不足。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具有经济实惠和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灵活性等特点。云存储是云计算的延伸和发展,是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目前,图书馆泛在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短信息服务和WAP站点服务。然而,两种模式各有不足,短信服务模式下,用户无法与图书馆进行实时交流;WAP站点服务模式下,用户获取资源效率低,站点收费偏高,用户难以接受。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用户只需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浏览器即可接入“云”端存储器,自行选择所需的信息资源。[17]
3.3.6 利用流媒体技术,高效优质传输信息。流媒体技术(Streaming Media)是网络技术及视/音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与传统数据传输一定要等整个文件数据传输完毕才能打开不同,流式数据是一边传输,一边解码还原,供接收者浏览,是目前信息服务中最主要的载体之一。
4 结语
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1]尽管目前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随着泛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瓶颈与不足将会迎刃而解,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必将发挥自己更大的潜在价值和服务功能,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美好愿景。
[1]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
[2] 郑永田.国外泛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2007(10):3-6.
[3] 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108.
[4] 黄幼菲,袁素瑛.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图书馆论坛,2011(5):53-58,108.
[5] (美)Li Lili.构建 21 世纪的泛在图书馆[J].李莉编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7(1):19-23.
[6] 张会田.泛在图书馆: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J].图书情报工作,2009(19):40-43,87.
[7]黄幼菲.泛在知识环境下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走向[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20-25,37.
[8] 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76-86.
[9] 林颖,孙魁明.基于WAP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及WAP OPAC 应用实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9):80-83.
[10] 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泛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44.
[11] 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0(9):63-66,44.
[12] 张会田.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77-80.
[13] 谢欢,沈妍.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1(5):65-68.
[14]国图新版WAP网站上线 “掌上国图”极大方便用户[EB/OL].2011-09-09[2012-02-16].http:∥news.163.com/10/0909/16/6G5CIGMN00014JB5.html.
[15]清华图书馆九十九年馆庆 移动图书馆服务升级[EB/OL].2010-07-02[2012-02-15].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7/02/c_12292003.htm.
[16] 毛海波.RSS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新世纪图书馆,2007(2):77-78.
[17] 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5):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