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小考
2012-02-15倪永明
倪 永 明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镇江 212013)
“杨桢”小考
倪 永 明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镇江 212013)
对“杨桢”一词作了简单考证,指出焦山石刻中的“杨桢”即“杨维桢”。
焦山碑林 杨桢
近读王同顺先生《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一书。书中对焦山碑林博物馆所藏《澄鉴堂石刻·题文同墨竹七言诗一首》(元会稽道人杨桢)碑文的作者进行考释时说:“此题款为杨桢,而杨维桢的字号、籍贯、时代均同于杨桢,不知是否一人?杨维桢何时称为杨桢?有待考证。”[1]
“杨维桢”是否就是“杨桢”?笔者查阅了各种人名辞典和室名别号录,都没有找到例子。《杨维桢年谱》*孙小力.杨维桢年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中也没有说明,《杨维桢之“桢”字演变与其心态关系探微》[2]一文里面同样没有涉及到这点。吉常宏在《古人名字解诂》[3]一书中也只是说到:“杨维桢,明人,字廉夫。《诗·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楚辞·卜居》:‘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贞通‘桢’。其行辈区别字是‘维’(其兄名维翰),故以《诗》‘维桢’为名,但古籍中无以‘桢’作‘贞’者,而字却是以‘廉’应‘贞’。”
笔者通过对《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M/CD].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的检索,得到了下面两条结果。其一是元杨维桢著《复古诗集卷五香奁集并序》的落款:“至正丙午春三月初吉锦窭老人杨桢叙。”其二是同书卷六《继奁集》卷首:“桃花梦叟杨桢氏自序。”
杨维桢生于1296年(王同顺先生书中言其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查《辞源》[4]和《中国书画家名号》[5]皆作1296年,不知王氏所据何本),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则至正丙午为1366年,其时杨维桢71岁。
《四库全书》中的这两处记载或可释王氏之疑。
此外,古代把双音节字号中的第一个字省略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6]:“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中间的“介推”即为“介之推”,“申胥”则为“申包胥”。
再如《后汉书·边韶传》[7]:“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先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则边韶索性自己把字“孝先”简作“先”了。
由此,古人把双音节字号中的第一个字省略早有先例,作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的杨维桢,在自己编选的诗集中使用了“杨桢”的落款,那在焦山的碑刻铭文中,他也极有可能省略“维”字而以“杨桢”落款。指出这一点,对文学史和书画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1] 王同顺. 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96.
[2] 乔光辉. 杨维桢之“桢”字演变与其心态关系探微[J].书法研究,1999(1):69-77.
[3] 吉常宏. 古人名字解诂[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203.
[4]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606.
[5] 马延岳,徐 正. 中国书画家名号[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27.
[6] 陈 寿. 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33.
[7] 范 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2623.
TheTextualCriticismof“YangZhen”
Ni Yong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The paper makes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word “Yang Z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nscription “Yang Zhen” in Jiaoshan stone inscription actually equals “Yang Weizhen”.
Jiaoshan stone inscriptions; Yang zhen
K877.404
倪永明,男,1966年生,博士,副教授,从事汉语史、汉日语言比较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