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拓展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2012-02-15傅建芳杨天泽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大学生

傅建芳,杨天泽

(1.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2.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多元文化背景下拓展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傅建芳1,杨天泽2

(1.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2.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比较淡漠,重才轻德现象比较明显,道德修养水准较低,道德情感比较缺乏,厌学风气比较普遍,审美品位比较低俗.这主要是受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为: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渠道;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载体;新媒体技术运用是新的手段;心理咨询是重要的方式;社会实践是有效的途径;规范的管理是必要的条件;自我教育是重要的内因;人文资源的整合是独特的情景体验.

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1]1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2]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怎样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开辟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

新时代,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意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渴望成才,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观点和新思想,这是他们的主流。但在主流的背后,在多元思想文化碰撞中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有可能产生困惑和扭曲,并在思想道德方面暴露出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重才轻德的现象比较明显

德才关系问题是影响大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深感知识的重要性,但同时受拜金主义影响,导致大学生为发财而成才。他们不再重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献身精神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而是以一个人赚钱的多少来衡量成才的尺度。校园里为就业考研热、考证热比比皆是,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大学生对学业追求的目的,不再认为对社会做贡献,而是视之为自我发展的一种长期的投资。

2.人生理想信念比较淡漠

由于社会的转型与过渡给大学生带来各方面的冲突与压力,使大学生缺乏对人生、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和追求,高年级学生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普遍实惠化、功利化,把“就业、成家,挣大钱”摆在第一位的现象比较普遍;低年级学生对人生理想信念感到空虚迷惘,有的学生说“共产主义理想看不见、摸不着,虚幻而缥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呗。”这反映大学生人生理想的低层次性和信念的模糊性,这无疑会使他们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导致政治上不求上进,生活上羡慕虚荣。

3.个人道德修养水平较低

大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缺乏。许多学生把奋斗目标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时时处处从“利己”出发思考问题,以“我”为中心追求所谓的自我实现。据调查,20%的学生承认自己劳动观念差、不讲公共卫生、不屑文明行为,懒于参加公益活动。校园里有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有的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款逃贷,有的甚至借了贷款也不还;有的学生缺乏诚信,随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毫无歉意。

4.道德情感比较缺乏

学生情感世界比较冷漠麻木,不关心集体和他人,整天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不可自拔。在爱情观方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对“婚前同居”认为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法的,有的学生认为“恋爱不一定要结婚,结婚不一定是因为爱情”。个别学生对爱情采取“全面撒网,重点捕鱼”态度,还美其名曰“博爱。”对他们而言,恋爱过程似乎比结果更重要。某些女大学生信奉的人生哲理是:“宁愿躲在奔驰车里哭泣,也不要骑着单车微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大学生对于爱情婚姻功利的态度,说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由于认识的混乱已有某些失范。

5.厌学风气比较普遍

《联合早报》曾经以《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中国兴起》为标题报道:“中国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即使找到工作,其低廉的工资也难以偿还付出的高昂学费。这种现象已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读书的信心”。大学毕业能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失业,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加上独生子女的懒惰,使他们考试作弊,毕业论文东拼西凑、上课玩手机、睡大觉,心安理得,更有胜者干脆把学费交到网吧,夜不归宿。虽然学校三令五申,严格要求,但每年因逃学考试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的学生依然大有人在。

6.审美品位比较缺乏

商品化的娱乐性文化对高校的冲击,降低了具有较高层次知识拥有者的艺术文化品位,从而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空虚和浮躁。使他们在看待事物时,对其评价和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从而忽略了事物美的本质,因而对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存在着淡化和庸俗化的态度,以纯粹的感官快感取代美感。部分大学生物质崇拜和攀比消费心理严重,认为“节俭是吝啬寒碜,奢侈才是气派潇洒”的人大有人在。这说明学生美丑的界限已经模糊,精神信仰和生活品位在逐渐降低。这些表象特征与现实的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等深层因素相关,它可能源自大学生心灵的空虚,理想的虚无及心情的焦虑。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任何事物时,都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大学生是社会的镜子,时代的缩影,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其状况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的那样:“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60因而,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原因,仍然离不开当代的环境。

(1)国际环境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人们既积极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文明,同时也面临着形形色色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悖的思想观念的侵蚀。美国对中国年轻一代实施和平演变的十条训练就有:“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乱交、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要利用所有资源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而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关键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在我国国内青少年身上已经实现。

(2)国内环境影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经济成分、利益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对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也将逐步地暴露。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运行机制中的弊端也将进一步暴露出来,不同体制、机制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利益关系的矛盾,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价值导向看,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客观上仍然存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乏力,助长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由此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重新认识和评价,而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削弱或者不适应,都将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许多特点,都与他们的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一般都在十八至二十二岁之间,正处在青年中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就是自我意识开始发生分化,他们发现了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客观中的自我与主观中的自我,自我与他人的矛盾和对立。同时,他们一般都是从中学到大学的独生子女,刚刚脱离各方面的监护开始独立生活,在心理上正处于一个“断乳期”。这个特点直接导致了青年学生更多注重是自我。信息时代数字和网络文化的流行,更加彰显了大学生的这种特点,也导致他们出现了较多的心理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变得活跃、复杂而又充满矛盾。

以上几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种种新的特点。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任何社会的生活品质都需要道德和道德教育机制加以保证。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问题,我们应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多年的探索,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依然是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1.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渠道

发达国家高校一切学科包括德育均以课堂讲授为基本形式。从课程设置来说,当今欧美德育课程设置主要有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理论和麦克费尔的人本主义的价值教育课程理论,而且这类课程充满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公平现象会产生强烈反差,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这是当前社会文化思潮激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加强“两课”教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元社会意识,通过有说服力的政策解读和强有力的政策导向,给大学生以信心。“两课”教学应借助于多样化新媒体技术教学形式,实行体验式的教学和情景式的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说服力和感染力。高校还应充分发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载道”、“渗透”作用,倡导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学生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加里宁曾经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4]177200年前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过的“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实际上指的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5]267所以,育人是教育的灵魂,离开“育人”无以言“教书”,离开育人谈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

2.校园文化的开展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市场经济本身的演进,并不能完全自然衍生出符合科学理性的道德精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防止“跟着感觉走”等非理性文化泛滥。发达国家的大学学生经常举办各种时事政治讨论会、演讲会、展览会,如举办种族、性别歧视、暴力、吸毒和爱情专题讨论测评,举办体育、音乐、戏剧、舞蹈、摄影比赛、旅行考察等活动。英国牛津大学,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让他们潜移默化感受该校潜在的文化传统,通过学生俱乐部、体育活动、经典文化节等构成了奇特的传统习俗,培养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学者的独立思考精神、自我负责精神与人格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使命就是将正确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传授给青年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人类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主流文化来引领校园文化思潮,以育人为宗旨,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校园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把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学生健康成才。高校除了开展传统的文艺、体育、娱乐性活动外,还应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有针对地做“关于时事政策、职业规划、心理健康、考研就业”等方面的辅导报告,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

3.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当代英国教育学家威尔逊曾经指出:“如果你追求主人——奴隶制度,你只需要一些规则和鞭子;如果你追求自由,你就需要各种复杂的机制和交往的环境——信息、选举、争论、程序规则等的有效性。同样,在自由社会中,道德教育也需要更多的注意。”[6]1现代社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明与普及,社会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社交网站、网络学堂、博客群、微博……这些基于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延伸出来的新媒体,几乎让学生寸步不离。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已深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对于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手段、效果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双向交流和快捷咨询服务,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既要有教育者的说理教育,又要有师生民主平等的双向沟通。高校应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建立专门的教育网页,通过网络平台来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建立良好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文化的和谐舆论氛围。

4.心理咨询的实行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方式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适应激烈的竞争,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进行正确的选择,如何解决因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文精神家园的迷失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应仅仅是对历史的表述以及对现实的合理性的注解,还要体现一种对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编制、行政划拨的经费和工作制度,工作人员都是卫生保健、精神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大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客观看,发达国家高校的心理咨询指导工作是富有成效的。英国约有多一半大学生在四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中接受过这类服务。我们应重视心理咨询的指导作用,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注重运用校报、校刊、板报、墙报、校园网等各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普及活动,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运用一对一心里咨询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5.社会实践的拓展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

马卡连柯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7]90毛泽东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8]117”前苏联学者列昂节夫认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基本参变量: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广度、学生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层次和学生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是这三种参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质。因此,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辩证地实现的。美国哈佛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必须到孤儿院义务帮忙,包括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修复操场和公园.日本大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学校有意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去经受艰苦劳动和磨练。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感的体验,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形成远大理想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理想和信仰结合的必要媒介。这就启示我们应组织学生走出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唤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真情和美好理想,弥补青年学生在寻找自我与认识社会中出现的不平衡,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性认识,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应纳入教学计划并给于适当的学分,应以磨练思想、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为宗旨,注重实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学生在社会中接触的消极东西,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6.自我教育的强化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的内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指出:“学校德育调整的重心并不在于德育工艺(即德育实施的技术层面)上的转型,而重在‘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9]35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内部力量,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慎独非常重视,《论语·学而》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表达我国古代思想家不但重视修身,而且强调每日自我反思,这些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社会规范,有理想,知荣辱,关键是促进学生道德习惯和意识形式,并最终内化为比较稳定的品格。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把道德规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生命和现实生活,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修身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教育的欲望,开阔知识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这应成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7.规范的管理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在系统内部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一套与学校行政管理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实行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测评,建立起一套本身具有自我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从而通过规范管理提高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益。世界导师制发祥地的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他们不仅有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该校学生管理的法典——“学监备忘录”,对学生的衣、宿、操、行、学都有明确规定,如在考试、庆典和晚餐等场合,学生必须穿黑色学士服。学生在校园内举行公共集会或游行,必须在48小时前取得学校当局同意,对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者,由学校的“纪律法庭”予以审理,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停学、开除等处分。这就启示我们加强规范管理,把德育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使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强化激励机制方面,学校应设“德育教育研究成果奖”,每年进行评选奖励,激励德育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管理。在德育考核方面要严格考试制度,学生德育课学习成绩应与个人实际表现挂钩,不及格者不准参加奖学金的评定,不予毕业。

8.人文资源的整合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价值情境

创设核心价值体系情境,加深核心价值体系体验,是实施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除利用电影、电视、报刊来宣传其思想和主张外,还注重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使置身其间的人潜移默化地感受美国的价值观念,如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这样耗资不计其数,是美国向国民包括青年人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美国的高校十分注重校园、校舍的设计布局和文化景观设置,努力营造渗透校园文化精神的氛围。我们应利用或创设一种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相一致的“自然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自我感受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高校应重视校园软硬件投入建设,发挥其潜在的教育的作用,努力营造浓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当学生置身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校风的校园里,置身于一个环境优美整洁的校园里,就可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高校还应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陶冶,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但只要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探索创新,高校德育教育将会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建设(甘肃),2011,(7).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党的建设(甘肃),2011,(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檀传宝.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7]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8]汪洋,冯旭东.大学生学马列指导[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G641

A

1671-1351(2012)03-0131-05

2011-11-01

傅建芳(1962-),女,甘肃张家川人,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小风〕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