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02-15徐晓迪
徐晓迪
(作者:深圳市委党校讲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 [2012]4号,以下简称《意见》),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既是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党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一、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的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从党派的发展而言,当前我国8个民主党派主要存在这么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党员的数量与比例都严重偏少。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8个民主党派总人数只有80多万人,与我们执政党的8000万党员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比例上都显不足,而且在一些领域青黄不接、高层次人才断层匮乏等现象仍较普遍;二是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均衡。当前各民主党派主要集中在教科文卫等领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阶层接纳和容纳的程度不高,此外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比如新闻单位、部队院校、国家保密部门等行业和部门对党外人士选拔和使用受限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主党派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均衡;三是参政议政的话语权还不够。主要体现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及公检法等权力部门任“正职”的人士仍然较少;四是组织趋同性严重,各党派的组织特色正逐步失去。
从当前我国发展的现状而言,社会的分歧与裂痕有增多的趋势,一些反主流的声音在互联网上逐渐浮现,但如何弥合分歧、扩大共识方法并不多,需要我们在维护社会团结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当前我国思想多元化的趋势在一段时期正呈加速态势,以新的凝聚力来消解与对冲多元时代的极端性和负面性,显得十分紧迫。主流的价值观再强大也形不成对社会的全覆盖,主流方向的竞争异常激烈,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不同的发展流派,不同的发展方向都在激烈竞争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谋取未来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获取更大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同时我们还要厘清一个事实:当前“官本位”的思想在我国仍很有市场,人们常说的“体制内”,其实是一个“以官为本”的大圈子。而当前的困境是“体制内”与外的接口非常有限,从而导致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问题“易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如贪污腐化、贫富悬殊、群体性事件不断凸显。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社会新阶层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他们对自身在社会上的实际作用与话语权的现实需求不断增长,当自身权利“受限”、“发声”渠道不畅或者阻塞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热衷发牢骚,对国家主流前进方向“不认同”的概率也会不断增多。而全球化时代到来,西方的影响大举渗入,一些自感被“体制内”冷落、在国家主流政治领域已无前途的人,对西方产生亲近感几乎是很自然的,这种结合既是思想层面的需要,也是利益结合的需求,而由此衍生出的相关领域特别是在政治领域的“博弈”便会更加激烈。
“博弈”本身的政治冲击对国家的稳定无疑是具有风险和挑战的,唯有逐步扩大中国政治与这种多元化的结构性互动与兼容,尽可能改变它们带来的冲击力的性质,才能形成社会新的稳定和活力。为此我们必须主动打破目前“体制内”的边界,让国家政治资源不再固化,而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融合与贴近,创造出更多合法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不断创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新接口,实现“体制内外”的正常流动。“统一战线”作做为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据新形势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不断调整着自身的战略,这次《意见》的出台正是当前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表现,它标志着党中央的统战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对党外人士队伍建设规律性的捕捉更加娴熟与自信。
二、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时代内涵
《意见》明确定义: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其中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这充分体现了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既要彰显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巨大政治优势,又要发挥统一战线法宝的根基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统一战线战略性基础工程的主要方向。
综观整个《意见》的主要内容,不难发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乃是其根本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则是这一时期衡量党外代表人士的主要标准;目的是要培养一支与我们党保持一致、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核心是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与把握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规律与成长规律;关键是有效落实和实践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等四个主要环节,努力掌握各类型联谊交友的工作方法。
整个《意见》始终将“人”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深刻领悟,及时总结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同时密切关注各领域崭露头角的党外优秀人士,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将他们纳入到党的人才培养视野中去。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治性是根本,专业性是前提,群众性是基础”这个选拔标准,并进一步要求“加大推荐使用力度,有针对性地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法院和检察院、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人民团体等做好推荐使用工作,适当增加安排职数、扩大安排部门、推动正职安排”。中共中央统战部在贯彻学习《意见》时再次强调“要重点推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进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加大政府部门正职安排力度”。从《意见》反映的精神来看中央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当前非中共人士大都是集中在“文教卫部门”任“副职”等现象,加强各民主党派深度参政议政的力度,而推动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正职则是这种力度的主要表现方式。毫无疑问,让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部委正职必将对我们当前的权力结构产生重大的冲击,对现行的传统权力的运行机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将有利于改变当前党外人士“副职晋升”的路径,从而有效增加其工作能力的历练层级,进一步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影响力与覆盖面,更有助于抵御转型时期的社会风险。
《意见》的内涵既反映了当前党外人士的政治诉求和政治愿望,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段时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障碍,是中央统战工作与时俱进顶层设计的标示,对我国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参政议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设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续两年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写入工作要点。当前一段时间,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和民主党派中央、省级工商联和全国工商联将陆续进行换届,其他统战团体也将进行换届,对于政府而言,完全可以将支持帮助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团体换届工作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相结合,以高度的历史政治责任感,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好,以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为契机,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是搞好政治交接。要把换届作为政治交接的过程,严把政治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和择优选拔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党派组织、有关团体的人才交流,努力把政治素质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出来。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外人士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使之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与我们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要注意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名、权、利”和“进、退、留”,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意愿与事业需要的关系。
二是加大选拔使用力度。要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党外人士队伍的基本状况和分布结构,结合换届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大在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安排使用力度,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要为党外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有位有为。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的党外干部队伍,通过政治安排、实职安排、挂职锻炼、担任特约人员等多种途径,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形成有利于优秀党外干部人才辈出、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筹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等途径,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代表人士纳入工作范围,加强联系和培养,进一步扩大统战工作的覆盖面。
三是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培训贯彻于始终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的过程。必须为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队伍成长筹建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把党外人士培训工作纳入整个地区总体施政的规划当中,通过制度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党外代表人士主体培训班的基础上,探索增设文化界党外代表人士、新阶层党外代表人士、非公经济党外代表人士等新的培训班次,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能,全面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政治素质与参与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在贯彻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同时,通过调研进一步完善党外干部工作的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工作,开展对新的社会阶层、各社团组织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调研,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筹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通过推动党外干部挂职实践锻炼,建设统一战线特邀联络员队伍,筹建统战人物信息数据库等方式大力探索与实践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意见》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树立了目标、阐述了政策,是指导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其时代内涵的解读与科学化的设计,可以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理解与执行文件的相关精神,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创造更好的平台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