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Web版功能解析

2012-02-15刘丽静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图书馆建设 2012年9期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标引

刘丽静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871)

随着检索语言工具在互联网环境中多种表现形式和具体应用的出现,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编辑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借鉴国外分类法、词表的先进经验,于2009年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2版)Web版,并于2010年3月17日通过国家图书馆的验收,在国际互联网上正式发布。在此基础上,随着2010年9月《中图法》(第5版)的出版,国家图书馆《中图法》编辑委员会又继续编制了《中图法》(第5版)Web版,并于2011年12月在国际互联网上正式发布,试用期暂定为6个月。笔者通过《中图法》Web版试用过程中的标引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儿体会和思考。

1 功能介绍

1.1 类目检索

《中图法》(第5版)Web版提供了全部途径、类号、类名和类目注释4个检索途径,任意一致、完全一致、前方一致和后方一致4种匹配方式。在显示检索结果时,红色字体表示新增的类,绿色字体表示修改过的类,黑色字体表示该类未修订。分类款目注释中的类号和参照类号可以提供超链接服务。例如,在检索框内输入“犹太哲学”,选择“全部途径”和“任意一致”进行检索,先显示类号“B382”,再点击该类号,便可看见“犹太哲学”出现在类目注释中。但不论是采用类号或类名(语词)检索,都需要二次点击显示结果,即必须先点击目标类号,才能在“类目浏览表”和“分类款目详细框”看到最终结果,不能一步到位。当然,目标类号过多时需要选择,但如果是唯一的,直接显示结果会更方便标引员判断和标引。

1.2 OPAC多库实时检索

《中图法》(第5版)Web版提供了用类号检索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的功能。用户只要通过“个人管理/OPAC管理”设置好要检索网站的OPAC检索式,将鼠标放在分类树框或分类款目详细框的类号或类名上,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好的OPAC检索,系统便会自动将类号加到该OPAC检索式,在选定的OPAC中检索。在试用过程中,不论是系统所提供的还是用户添加的OPAC的检索地址,目前系统只能自动将类号加到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的OPAC检索式中,其他的检索地址需要人工键入类号。但这样已经很方便标引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提供OPAC服务的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远程检索。

1.3 分类号标引发送服务

《中图法》(第5版)Web版记录了标引和检索系统所需要的机读格式数据,因此通过点击分类树框或分类款目详细框快捷菜单中的“标引”选项,把所需分类号的机读数据粘贴到剪贴板中,便可辅助计算机编目系统进行分类标引。该功能可以避免标引员录入错误。但由于发送到剪贴板中的数据为机读格式数据,在标引实践中,还需手工删除其CNMARC(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中国机读目录)的690,如果只发送类号则更方便标引。

1.4 评论注释

《中图法》(第5版)Web版设计了“用户评注”功能。评注的加入和修改都十分方便,用户只要在分类树框或分类款目详框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评注”,即可在评注窗口的文本框中加入新的评注或修改以前的评注。点击右上角的“个人管理”,用户还可以对自已所做过的所有评注统一查看和编辑。“用户评注”功能既便于《中图法》编辑委员会实时更新、维护《中图法》类表及完善、改进Web版系统,也方便用户记载和查找本单位使用分类法的详细规定和特殊细节。在试用过程中,用户点击右上角的“个人管理”,输入类号或关键词可以在其提供的“评注管理”中对用户自己添加的评注内容进行实时检索。“用户评注”被保存在服务器端,即使用户在其他计算机上登录《中图法》Web版系统,也可以查阅添加过的评注。但目前在分类树框或分类款目详细框中还无法提供评注内容的检索服务,也无法看到其他人添加的评注内容。

2 建议和展望

2.1 类号构建

复分时的类号构建是分类法网络版使用中的一个难点。国际著名的三大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LC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的网络版都提供了类号构建功能。例如,WebDewey(《杜威十进分类法》网络版)就包含了数千个印刷版DDC中没有的相关索引词和组合类号;Classification Web(《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网络版)则具有强大的类号计算功能,当使用复分表时,可以自动计算并组合复分表与主表的分类号,能够完整显示被计算的类号及相应类名;UDC Online(《国际十进分类法》网络版)提供的分类号构造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在屏幕上构造复杂的UDC类号[1]。《中图法》Web版与国际三大分类法网络版相比,起步较晚,应该充分借鉴三大分类法的经验,直接计算组号,或提供类号构建工具,帮助用户从已有的分类号中选择构建新的分类号,缓解复分组配时构建类号的困难,以达到分类标引的一致性。构建的分类号最好能够发送到编目系统和检索系统中。

2.2 开发多语种版

台湾地区的《中文图书分类法》在2007年修订第9版时,为了将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英美国家,同时也方便台湾地区各图书馆类分其外文藏书,对千位类(即纲目表上的整数位类)及以上各类、自然及应用科学两者的小数位类、外国人名及地名等,均加注了英文类名,以便于分类标引[2]。UDC和 DDC也都有多语种版。目前,国外众多图书馆都加大了收藏中文文献的力度,国际间的数据共享也日渐普及,但由于语言障碍,很多中文文献没有得到很好的揭示。《中图法》Web版应加大力度开发多语种版,如编制中英类名对照表等工具,以方便编目员使用。

2.3 映 射

映射包括直接映射、间接映射、同现映射。直接映射指直接在不同的受控词表、类表之间建立语词和分类号的匹配关系,主要依靠人工判断类目之间的映射关系;间接映射是利用计算机计算类目语义相关度来确定匹配类型;同现映射是基于书目数据库的映射,指通过统计同一元数据集中表达不同主题的语词或分类号同现频次,计算语词和分类号之间的相关度,从而实现类目匹配。目前,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组织、标引、检索和浏览的“一站式”服务功能,各种分类语言之间的互操作成为文献情报单位研究的热点。例如,Classification Web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时建立了LCC与LCSH(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及DDC之间的双向映射,这些映射关系都是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记录”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关标识在标引款目上的同现率自动实现的[3]。国内在映射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如为了提升外文电子资源的编目效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了DDC与《中图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简称CLC)自动转换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其采编部已阶段性地完成了DDC-CLC统计映射表和DDC-CLC人工映射表,根据设定的匹配条件,其系统部协助开发了DDC-CLC自动转换系统。经测试,该系统通过统计映射表可将约60%的DDC类号匹配到中国图书馆分类号,进一步通过人工映射表可基本完成其余DDC类号的匹配[4]。笔者参与的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三期标准规范建设子项目“资源组织规范”已于2012年4月20日通过验收,该项目也初步编制了《中图法》与DDC、LCC、《中文图书分类法》的映射对照表,虽然类目级别还有待深入,但已经进行了一些分类法映射的实质性工作。《中图法》已于2010年推出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Web版,在分类主题映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中图法》网络版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或吸收国内同行的先期成果,共建共享,加快不同种分类语言之间互操作的步伐。

2.4 创新服务

UDC网站为了促进与用户的沟通和分类法的应用与推广,设有“UDC user list and contacts information栏目,其中公布了一部分UDC 的用户名单和具体联系方式与联系人,以方便用户交流彼此使用UDC的经验和相关信息[5]。《中图法》也可仿照此做法,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提供一些用户的联系方式,加强用户间的交流。另外,《中图法》Web版已提供了评论注释服务,为了某一具体使用单位的特殊规定,可以考虑允许用户自行导出评注列表,以便各单位共享使用。分类法使用手册是关于分类法的权威解释,但在标引过程中,许多标引员烦于查找纸本书而很少使用。DDC为了方便标引,提供了类表与相应注释、手册条目之间的链接,用户可以在各种数据之间方便地查找[3]。《中图法》(第5版)使用手册印刷本于2012年4月正式出版,较之前4版的手册,第5版的手册增加了一些具体大类的实例解释,《中图法》编辑委员会可以考虑出版手册的电子版,并链接在《中图法》网站上,进一步可以仿照DDC的做法,提供部分类目到手册相关规定的链接,以指导标引员正确标引。

[1]曹树金,颜丽君,汪东波.DDC 、LCC 、UDC 网络版评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6):61-65.

[2]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文图书分类法:2007年版[M]. 台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XI.

[3]马张华,张 宇.西方三大分类法网络版的功能、特点概述[G]//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41-50.

[4]张轶华.图书馆中外文分类自动转换初见成效[EB/OL].[2012-05-03].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2910.

[5]潘宇光《.中图法》的网络化趋势[J].图书馆学刊,2009(12):92-94.

猜你喜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标引
档案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比较分析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F经济类目修订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数字资源的主题标引研究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文学类目修订管见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修订与主题词对应分析
关于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关于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中图法(儿童版)第3版》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修订刍议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