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研究

2012-02-15刘士新

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刘士新

(辽宁职业学院图书馆,辽宁 铁岭 112001)

刘士新 男,1964年生。研究馆员,馆长。

人本管理是目前最为推崇的管理方法,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如美国的通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在实行人本管理之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效。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研信息服务中心,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带给图书馆的新思维、新理念,也是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完善人的个性。具体说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把管理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义务、关心人的需求和培养并发挥人的能力的机制上。强调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能激发人向上的人文环境,注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满足人的需要,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形成一种和谐的管理氛围。并通过竞争性的组织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人的活力,使人获得更为全面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就是在研究图书馆员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确立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读者、馆员双方满意,以此推动馆员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

2 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2.1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主要采用重物、重制度的管理方法,以文献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管理中强调组织分工,等级森严,少数管理人员发号施令,多数馆员只是消极地执行命令,坐等读者上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没有发言权,对本职工作没有自我控制权,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尽管后来出现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等新的管理方式,但还没有达到人本管理的层次。

2.2 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2.2.1 改变图书馆落后的管理现状需要人本管理

过去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创新,缺乏民主管理成分的融入,缺乏激励机制的引入,过分地强调制度管理,强调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馆员,以量化指标考评馆员,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图书馆得到发展,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模式和途经,重新认识和发挥图书馆员作为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挖掘开发馆员的潜能,实施人本管理。

2.2.2 图书馆员实现自身人生价值需要人本管理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研信息服务中心,公益性强,经济效益差。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图书馆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一部分人把图书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借借还还、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不理解图书馆员。加上在图书馆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单调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图书馆员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下降,产生失落感。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使图书馆员要经受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严峻考验和沉重负担。要改善图书馆员这种处境和工作压力,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要在图书馆管理中推行民主管理,充分尊重馆员权利;引入激励机制,满足馆员合理需要;创建特色鲜明的图书馆文化,为馆员营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加强对馆员的培训,提升馆员的自身素质,使图书馆成为馆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

2.2.3 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人本管理

图书馆的主体是馆员和读者。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有所作为,就要实行人本管理,通过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馆员与读者、图书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策略

3.1 高校图书馆服务主体人本管理实施策略

3.1.1 尊重和欣赏馆员

尊重和欣赏馆员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第一步。尊重馆员的平等人格,尊重馆员的价值,努力为馆员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尊重馆员的权利,维护馆员的合法权益,尊重馆员的创造,积极营造适合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产生和成长的宽松环境。

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来观察员工,留心发现每位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将这些优点和特长不断地加以放大,并且在团队中不断地传播,使其成为图书馆所有馆员的共同财富。欣赏又能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馆员的热情和聪明才智尽可能地发挥。

3.1.2 培养和发展馆员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图书馆员面临着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不断更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切实加强对馆员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充分考虑岗位的差异、馆员素质的高低,实施个性化的培训教育。

3.1.3 运用激励措施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调动馆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满足馆员需要,不失为提高馆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使馆员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利,调动馆员参与图书管理的热情,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3.2 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人本管理实施策略

3.2.1 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注意运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建筑装饰及建筑内部各种细节来加强人文色彩。在图书馆装饰上,应力求简洁、明快,营造宁静、宽松、极具人文意蕴的阅读氛围。在服务上,图书馆员应把“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渗透落实到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面带微笑、礼貌热情地服务好每一位读者,创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3.2.2 拓宽沟通渠道,与读者建立密切联系

沟通是图书馆了解读者、掌握读者需求的前提条件,是开展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图书馆应该逐步健全与读者沟通的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以便及时了解读者,熟悉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习惯,掌握读者对图书馆的各种需求。高校图书馆一般都设立了读者信箱,不定期召开各类读者参加的座谈会或发放读者调查问卷,使读者可以随时就图书馆服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校园网使沟通更加灵活多样,吸引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读者参与信息交流,及时反馈。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沟通,图书馆不断了解读者的需求,切实根据读者情况,改进服务手段、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3.2.3 完善服务制度,尊重读者权益

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服务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权益,全面衡量,科学、合理地进行规范。在制度的措辞上要减少限制性的语言和措施,增加鼓励性的语言和举措,避免挫伤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热情。在制度执行时要做到宣传提醒在前,警示教育在前,使读者能了解到与自己有关的制度内容,认识到执行制度的必要性、违反制度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违章行为。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关照他们在图书馆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同时机构的设置,服务方式的选择,开放时间的安排都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

[1]谢宝义.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2-13.

[2]杨龙娇.论人本管理与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8):21.

[3]李阳.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5(2):166-168.

[4]宋姝玥.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与服务策略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4):41-42.

[5]孔华.以人为本———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核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2).

[6]廖建.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2003(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飞跃图书馆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