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有机茶产业的发展及生产综合效益分析

2012-02-15郑晓辉

台湾农业探索 2012年4期
关键词:茶园有机茶叶

郑 植,郑晓辉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近年来,福建茶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正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并创下了6个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茶类之齐全为全国第一,乌龙茶产量、产值和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一,茶叶单产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省级茶树品种数量、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居全国第一,对台茶业合作与交流居全国第一。2010年,福建茶园总面积20.12万hm2,总产量27.26万吨,涉茶产值超200亿元。茶产业已成为福建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民生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茶业生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及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发纯天然、绿色、健康的有机茶成为产茶区地方政府、茶叶企业和茶农的共识,成为当前茶叶生产发展中的一个热点[1]。

1 福建有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福建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有机茶生产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自1999年福建省实施有机茶认证以来,截至2012年2月底,我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的茶叶企业110多家,其中,安溪县20家,武夷山市19家,福州市7家,福鼎市、南安市和漳州市各11家,福安市和龙岩市各6家。十多年来,随着有机茶认证实践的开展,有机茶生产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一些企业对有机茶认证的动机不纯,开展认证工作只为了获取证书,有机茶认证名存实亡。②一些有机茶企业选址不当,或未有效设置隔离带,给有机茶生产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③一些企业建园标准低,茶园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茶难以持续发展。④一些企业对有机茶生产的关键技术缺乏有效的技术技撑。⑤一些有机茶企业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还不够完善。⑥当前有机茶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假冒伪劣现象普遍、恶性竞争严重。针对我国有机茶市场鱼龙混杂现象和部分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认证行为,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对2005年颁布的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管理和监管。2011年12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11),进一步加强对有机产品认证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加大对有机茶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机茶产业发展必将不断地有序推进,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2]。

2 福建发展有机茶产业的优势

2.1 生态资源优势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山地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位于全国第1位;动植物种类约占全国1/3,生物多样性丰富;福建许多茶园位于偏僻的山区、半山区,远离城市、工业污染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民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化肥、农药,这为福建省有机茶生产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

2.2 品种与茶类资源优势

福建省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素有 “茶树良种王国”之称。福建省拥有国家级的茶树良种19个,省级良种21个,国家一级优异种质2份,目前有15个茶树品种 (或品系)参加全国区域试验。福建省无性系良种普及率高达9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丰富的品种资源为发展有机茶生产奠定良好的种质基础。与此同时,福建省也是一个多茶类的省份,现有乌龙茶、白茶、花茶、红茶和绿茶等茶类,而乌龙茶、白茶和花茶为福建省特种茶类,可见,福建省发展特种茶有机茶具有明显的茶类资源优势。

2.3 科技资源优势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开展茶树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先后取得8项科研成果,其中 “茶毛虫NPV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白僵菌871与韦伯虫座孢菌的毒理毒力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菌药协调治理茶丽纹象甲研究”和 “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等成果分别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三等奖。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学科在有机茶园环境检测、茶园污染源控制、有机茶栽培技术和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已在福建省广大茶区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也为福建有机茶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1]。

3 福建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有机茶生产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由于有机茶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因此,制约有机茶生产发展主要有三大技术难题:一是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二是有机肥源不足和肥效低的难题;三是茶园杂草防除难题。一些有机茶企业没有专职的植保人员,病虫害防治盲目依赖植物性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极易造成病虫猖獗为害,严重影响有机茶的产量和品质。有机茶园只能施用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等,含氮量不足,难以满足茶树生产需要,因而有机茶产量可比常规茶减少10%~40%。与此同时,有机茶园禁止使用除草剂,茶园杂草防除主要依靠人工除草,除草成本高,且劳动力资源短缺造成除草不及时,也严重影响了有机茶的产量和品质[1]。

3.2 有机茶销售渠道不畅

有机茶产品在国外茶叶市场上供不应求,需求量大,但由于我省有机茶出口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机制,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低价销售,无序的恶性竞争也制约了有机茶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机茶内销市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而对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而言,由于各方面原因,茶叶消费者对有机茶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有机茶消费量还比较低。同时,部分有机茶生产企业市场信息不灵,有机茶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或按普通茶价格销售,因此,也严重影响了有机茶企业的生产效益。

3.3 有机茶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意识不强

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绿色、健康的茶叶饮品,与常规茶产品相比在茶叶的外观形态上难以区分,主要通过有机产品的标识来识别真伪。因此,对有机茶产品的整体形象进行科学宣传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有机茶了解不深,概念模糊,甚至对有机茶心存疑虑;而一些有机茶生产企业质量和品牌意识淡薄,甚至缺乏诚信,以假乱真、假冒伪劣行为扰乱了有机茶市场秩序,极大地损害整个有机茶产品的形象。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有机茶的宣传力度,并加强对有机茶市场监管,促进我省有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4 质量管理体系未有效运行

有机农业不是只对终端产品的检测,更强调对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因此,所有从事有机茶生产的企业都必须建立管理体系,并形成系列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但是,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体系仅仅作为摆设,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施。有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检查制度却没有配备内部检查员和实施内部检查,有一些企业虽然有跟踪体系文件,却没有全过程的记录,或记录不完整。

4 有机茶生产的综合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1 产量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茶叶产量容易受品种、气候因素、茶园肥培管理以及病虫草害等的影响。气候因素一般较难以控制,而茶园肥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可通过人为加以控制或控制到一定程度。假设气候因素和茶树品种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茶园的肥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就决定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有机茶禁止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等,这就决定了有机茶产量在一般情况下比常规茶要低一些。在正常年份下,常规茶园的年产量为1.5~7.5吨/hm2,而有机茶园的年产量为4.5~6.0吨/hm2[3]。包宗顺[4]对江西婺源县武口蔡场调查发现,有机茶园的平均亩产比常规茶园的平均亩产低11.6%。但是,由于有机茶园管理技术水平较高,产量也相对比较稳定,而常规茶园若缺乏管理,茶叶产量则明显下降。

4.1.2 成本 茶树种植、加工所需的成本分为初始成本和维护成本。初始成本是指建立新茶园或改造旧茶园的费用。一般情况下,开垦新茶园大约需要花费6万元/hm2,而旧茶园改造的成本较低,大约需要花费3万元/hm2。假定初始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茶叶的生产成本就由维护成本决定。茶叶的维护成本主要包含茶园施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土壤管理、茶叶采摘、初加工和精加工及包装等费用。常规茶园通过大量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施用化肥进行肥培管理,喷施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相对有机茶园来说,常规茶园的维护成本要低很多。而有机茶园只能使用生物农药和生态调控措施来控制病虫害,施用有机肥来培肥土壤及采用人工除草,有机茶园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因此,有机茶园的维护成本通常要比常规茶园高得多。一般情况下,常规茶园每年所需的维护成本约1.5万~3.0万元/hm2,而有机茶园每年所需的维护成本约为4.5万~7.5万元/hm2[3]。

4.1.3 价格 茶叶价格是由茶叶产品的质量所决定的,每千克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价格差异悬殊。常规茶叶的批发价一般在5~1200元/kg,而有机茶的批发价一般要比常规茶的高出1~3倍[3]。常规茶和有机茶的零售价则格差异更大,有的甚至高达3~5倍,主要由企业的知名度、营销策略、品牌宣传等因素所决定。

4.1.4 利润 高利润是茶叶企业追求的目标。茶叶企业的净利润等于茶叶总收入 (茶叶总产量×单位平均价格)减去生产总成本,因此,茶叶产量、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决定了茶叶企业的净利润。正常情况下常规茶每年的净利润为1.5万~3.0万元/hm2,而有机茶每年的净利润为1.5万~4.5万元/hm2,有机茶与常规茶的净利润不是很大,如果有机茶园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其获利比常规茶园要大一些[3]。但是,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的茶叶市场面临着供过于求的现象,大量的常规茶叶积压仓库无法销售,而有机茶由于有其特定的目标市场,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比较小,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机茶市场前景看好。

4.2 社会效益分析

4.2.1 加快老茶园改造,使荒芜茶园恢复生机

福建省有相当一部分老茶园由于地处偏僻、多年失管,茶树老化等原因而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但是,这些茶园远离城市、远离工厂、处于深山老林中,是开发有机茶的好资源。因此,一些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为开发有机茶生产,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对这些老茶园、荒芜茶园进行改造,使荒芜茶园恢复生机和活力,企业本身也通过开发有机茶,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5]。

4.2.2 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有机茶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相关行业的支撑,特别是与有机茶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行业如有机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其他植物保护产品、加工机械设备,以及包装行业等。有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相应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4.2.3 提高茶农组织化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

有机茶生产是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有机生产管理,并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生产投入大,技术含量高,个体茶农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化有机茶产业化生产。因此,要开发有机茶产业,个体茶农必须组织起来,或者由茶叶大户进行承包经营,或者由其他投资者进行投资经营。因此,各地在实施有机茶工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公司+基地型、茶叶大户+公司型、返租倒包型和茶农协会型等,逐步地把原先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向茶叶承包大户、茶叶个体企业、茶叶龙头企业转化,从而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5]。

4.2.4 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健康、安全茶叶 通过有机茶的开发生产,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方面保护和改善了茶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无污染、优质、健康、安全的茶叶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避免因常规茶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分析

4.3.1 改善茶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农的环保意识

有机农业一方面在为人类提供有机产品,发挥其生产功能,另一方面它十分关注人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重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通过对有机茶理念的宣传、技术培训和实施,使广大茶农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更多地注意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烧山种茶的不合理开垦方法;在种茶时大力植树造林,茶园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茶园管理过程中改变常规茶园依赖化肥、农药的做法,采用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茶园周边污染大为减少;大量采用有机肥和铺草技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肥力等。

4.3.2 推动无公害茶产业发展 根据有机茶认证要求,有机茶从业者必须有计划的对职工和生产者进行有机农业知识的培训、宣传,因此,各获证企业每年都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 (OTRDC)每年在全国范围举办不同层次大型、高水平的有机农业生产培训班,受训人员达数万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茶农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由于有机茶认证和生产的发展,农民逐步掌握新的技术,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观念和生产习惯,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以生态调控和综合防治方法为主,不再依赖过去单纯的化学防治,主动、自觉减少了茶园用药量。此外,一些有机茶园的栽培方式也在无公害茶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机茶的管理模式也被无公害茶管理借鉴,从而推动了无公害茶产业发展。

[1]王庆森 .福建山地有机茶发展战略思考 [J].茶叶科学技术,2008 (3):28-31.

[2]徐飙 .福建省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J].福建茶叶,2010 (11):39-41.

[3]王林萍,林金科,庄佩芬,等 .常规茶与有机茶比较的经济分析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3):60-62.

[4]包宗顺 .有机茶与常规茶生产的技术经济比较——江西婺源武口茶场案例分析 [J].农业技术经济,2002(3):39-44.

[5]吴洵 .有机茶生产发展效益 [J].茶报,2003(3):20-21.

猜你喜欢

茶园有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茶园飘香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