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厦大孔子学院太极拳基地的研究与分析

2012-02-15

体育科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厦门大学太极拳武术

周 斌

(厦门大学体育部,福建厦门 361005)

建立厦大孔子学院太极拳基地的研究与分析

周 斌

(厦门大学体育部,福建厦门 361005)

根据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和活的标本这一特点,论证了其在孔子学院传播发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厦门大学孔子学院建立太极拳南方培训基地的可行性建议。

太极拳培训基地;孔子学院;文化载体

自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将近7个年头,已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学院总数也已达到286所,其中包括44所世界著名大学,俨然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渠道和最权威的机构。孔子学院以教学和推广汉语,介绍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不遗余力地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的汉语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孔子学院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和热爱,他们通过中国的电影、文学作品了解了武侠文化,并被中国武术的魅力和精神所深深吸引,因此与孔子学院伴生的武术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另外一种重要载体。当前,武术业已经走入了世界各国的多个孔子学院,目前武术与国家汉办合作,正在争取让武术成为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教学项目。[1]

作为武术标志性拳种的太极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被看作中华“水文化”的全息图景。从该意义上来讲,太极拳的国际化进程,就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进程,打造太极拳品牌文化,亦有利于孔子学院品牌形象的建立。在这历史的契机里,选择开设太极拳课程,可以丰富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对孔子学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壮大不无裨益,同时也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太极拳”向世界各地更深远传播的最佳途径。本文将针对在厦门大学孔子学院建立太极拳南方培训基地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论证研究。

1 太极拳在孔子学院传播的可行性分析

太极拳集养身、健身、技击为一体,早已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更使人如痴如醉,是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完美体现。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球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达两亿之巨,作为全世界最多人参与的源于中国的体育运动和文化标志之一,它与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宗旨和孔子所崇尚的“和”的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深受孔子“仁”的思想的深刻影响,承载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信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活的载体,他的核心思想寄托了中国哲学的深刻沉思,用一种肢体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汉字的深沉意蕴,其形欲抑先扬、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周身一体、和谐统一,就像一幅流动的书法。

北京大学的陆俭明教授在谈到孔子学院的汉语言教学时说:“语言的学习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但是语言永远是文化的载体,把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孔子学院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语言教育的合作机构,更应是向海外推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协调者。”[2]太极拳运动将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与动态优美的太极拳套路结合起来,让国外学员感到学习充满了生动和乐趣,进而减少了畏难情绪,把中国文化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太极拳的思维方式还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君子如水、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的思维模式和道德原则,为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相互理解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还可以吸引更多海外太极拳爱好者加入到孔子学院的汉文化传播中来。

2 厦门大学建立基地的主要优势分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让太极拳成为孔子学院中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坚力量和可靠载体,就需要建立一批专业水准高、技术水平好、文化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厦门大学依托长期对外交流的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和福建省太极拳深厚的底蕴,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太极拳专业教师的培训基地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目前已在全球五大洲建立了十三所孔子学院。从1956年开始厦门大学就设立了面向海外的华文传授部,成为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育的机构之一。鉴于厦门大学在汉文化推广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国家汉办将孔子学院的南方基地设立在了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也将在翔安校区内建设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规划为12万平方米的一个全方位服务于全球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综合性南方基地。

其次,厦门大学拥有一批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准很高的太极拳教师队伍。其中厦门大学国术与养身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国际级武术裁判、武术八段林建华教授多年以来致力于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与裁判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多次担任福建省和全国武术套路比赛裁判长、总裁判长,并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尼、卡塔尔等国家讲学和交流。由林建华教授创编的“形意强身功”,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优秀健身方法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太极拳教师周斌为国际级武术健将、第八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冠军、连续2届全国运动会太极全能冠军、连续9年全国太极拳比赛冠军、连续2届登上春晚舞台(2007年节目“行云流水”引发了国内青少年习练太极的兴趣)、2007年国际武术套路教练员培训班太极项目动作示范者、多次代表中国武术队前往欧洲、日本、台湾等地宣传和推广太极拳运动。连续2年参与孔子学院交流表演,其节目“太极神韵”赢得孔子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第三,福建省具有一支优秀的太极拳精英队伍和光荣的传承历史,省武术队曾培养出“太极王子”陈思坦、“太极皇后”高佳敏等多位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拳高手,太极拳一直是福建省的优势项目,在全国同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现任总教练代林彬(国家级教练)是全国武术十佳教练员之一、国家武术队太极拳主教练,培养出了周斌、彭荔丽等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太极项目的主教练李强(高级教练)也培养出了例如黄颖祺、陈州里等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

从1977年建队至今,福建武术队共有4位太极拳世界冠军,这在全国武术界是独一无二的,体现出了福建太极具备突出的项目优势、深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人才储备。目前福建武术队的太极拳项目有队员13人之多,其中世界冠军一人,亚洲青少年冠军3人,全国冠军8人,是名副其实的“冠军队伍”。

近年来,福建武术队在不断提高队伍自身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常年派出优秀的教练员团队指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武术队的太极拳训练,更是多次出访欧洲和东南亚各地进行太极拳的交流和推广。对于太极拳的国际化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树立了福建武术队在太极拳教学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3 课程开设与发展规划

3.1 课程开设

鉴于目前国内的太极拳教学已有一定模式化,基本以针对大学生为主,与我们现阶段培训的教师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厦门大学的培训课程设置可以在依托福建省武术队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以专业的理念和知识构建一套新的太极拳教师培训模式。

主要开设科目分为健身气功系列、太极系列和基础系列三大部分。其中健身气功系列,可建议采用厦门大学体育部教授、国际级裁判林建华老师创编的《形意强身功》为主要推广功法。太极系列可建议以8式、16式、24式太极拳为主,分别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课程,动作标准以厦门大学体育部教师、太极拳世界冠军周斌拍摄的教学录像为示范,选择厦门大学出版的太极拳教学书籍为主要教材,分别进行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翻译。基础系列建议对于年纪较小,对中国武术热爱的青少年可采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进行武术基础的教学,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可挑选厦门大学体育部教师拍摄武术健身操录像)

以上建议既可在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的战略中树立推广太极拳教学的品牌效应,更可通过各种教材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树立厦门大学的传统文化传播品牌。

3.2 后期的发展及规划

孔子学院太极拳课程设立以后,对带动太极拳的普及发展和深化厦门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有双赢的作用。

1)可通过国家汉办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定期在厦门大学举行每年一次的孔子学院国际太极拳比赛,形成国际性的交流赛事,加快厦门大学国际化的进程。

2)可打造成继厦门国际马拉松以后的又一国际知名赛事品牌。

3)通过承办孔子学院国际太极拳比赛的机会,同时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为厦门大学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代表和标志。

4)通过不断丰富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文化内涵,使厦门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南方基地更加实至名归,更体现出厦门大学在面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

4 结束语

太极拳运动因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而成为“活的文化体”,又因中华德文化的润泽而不断丰富,可以这样说:“太极拳是中华‘德’文化的社会实践,它之所以是中华的武术唯一的东西,不是武的动作多么精妙、多么有杀伤力,而是内涵在其物质本体下‘和谐’的精神。”[3]在孔子学院内设立太极拳科目有利于传播、推广和弘扬传统的儒家文化,因而在厦门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福建太极拳光荣历史的强大依托下,建立培训太极拳教师的基地是必要和可行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霄济沧海,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太极拳文化能够把伟大的中华文明传达给整个世界。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 -2014)[Z].2010:3.

[2]易杳.“汉语热”:商业潮流下的文化期待[J].瞭望新闻周刊,2008(Z1):25.

[3]张震,杨丽.武术本质层次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39.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Founding Taijiquan Base in Confucius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

ZHOU-Bin
(Sport Department,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aijiquan's founding in Confucius Institute based on its characters of the carrier of China's culture.By this,we propose 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 of founding Taijiquan center of Southern China in Xiamen University.

Taijiquan training base;Confucius institute;culture carrier

G 80-0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2)01-0007-03

2011-10-11

周斌(1980—),男,福建宁德人,助教。研究方向:竞技武术训练、武术文化传播。

[责任编辑 魏 宁]

猜你喜欢

厦门大学太极拳武术
中华武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1(2021年第2期) 文章回顾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作品展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春秋必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