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2012-02-14刘晓东
刘晓东,郝 玫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翻译市场的繁荣给我国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各类翻译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考虑本地化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庄智象[1]指出:传统的纯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难以满足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陶友兰[2]认为:仅仅依靠外语类教材中有限的翻译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不够的。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调整,尤其是必须改变以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为翻译教学最终目的的教学和培养模式。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
我国大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分为两种: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和外语专业教学。一种为四年制普通大学的公共外语教学,另一种为外语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本文仅讨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的英语翻译教学部分。教育部于2004年6月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对文章进行英汉直译。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以笔者所带的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二年级为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能通过四、六级考试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把大部分学英语的时间放在了背单词,听听力,做阅读理解和写作上。虽然从2006年开始全国四、六级考试增加了汉译英的题型,但分值较小,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从翻译课堂教学来说,长期以来我校的翻译教学脱离实际,都是教师提供参考译文给学生示范。对英译汉大部分学生还能将意思翻译出来,但准确度不高,而汉译英则错误百出。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首先讲解除四、六级成绩之外翻译的重要性,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加入翻译内容。
在硕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中,翻译部分占入学考试内容的10%,硕士生入学后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课本上翻译内容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学校应在本科时就必须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翻译的习惯并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这样,第一,学生在之后的考研翻译题的备考上会很顺利;第二,也为之后继续深造学习翻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为将来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翻译工作做了铺垫。在笔者所带硕士研究生中,发现研一学生在英语翻译上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这一是与学生偏科有关系,因为山西考研的英语分数线是35分,翻译题就算是得零分,英语其他部分也能考到35分;二是与本科时学生对翻译只有表象认识而没有更系统的学习有关。由此看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本科的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于市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黄友义、黄长奇[4]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缺乏的巨大差距是翻译质量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确保翻译质量首先应该从翻译人才培养入手。黄友义还指出:翻译是一门严肃、高级的学问,翻译工作者是需要用金钱和时间来培养的。
1.教师课堂引导,学生课下实践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在一种模拟的翻译环境当中,这种方法使学生既可以有机会学习各种翻译的专业与行业经验,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翻译理论及翻译过程的认识。笔者对所带学生进行过一学期的汉译英指导,比如对独立结构、倒装句、前后句搭配、连词等汉译英的指导。先把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完成,于下节课一起讨论各自的翻译结果。之后笔者会就某一专题做一次总结,这样学生一节课上下来对这一类型的汉译英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提高了翻译能力。最后还要布置关于此专题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两个学期的指导,学生对整个专题的翻译技巧,及对翻译词汇从整体上有了更深的理解。
2.加强课下翻译实践活动
对于实践性强的翻译课来说,课堂上的实践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翻译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是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可以由教师指导开展各种层次的翻泽竞赛活动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翻译项目(如公示语的翻译等)。此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训练也是保证学生进行翻译实训、实习的有效途径。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相关翻译活动,提升其实践技能。如鼓励学生去做太原市举行的中博会,煤博会,国际马拉松赛的志愿者,这样他们不仅能把课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能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口语和翻译能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戴炜栋先生曾说:各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一定要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基础,因地、因校设置专业与课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要注重不同地域对人才标准要求的差异及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规律的差异。地方高校要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改革传统翻译教学方法,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5]
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工、土木、机械及信息工程是重点学科。太原市的龙头企业太钢、太重、山西焦煤等每年都大量招收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则要从事专业翻译工作。企业招聘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翻译工作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专业优势,因为所翻译的材料、文件大多都是专业性很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基本的翻译技巧、翻译理论外,还要学习专业外语,并参加专业外语翻译实践活动。另外学生也应该多参加本专业的学术研讨会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巩固英语基础提高翻译能力。
再者,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翻译公司,让师生在翻译公司里参与翻译工作,将翻译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外语学院也可创办自己的翻译公司,高校的声望可以为翻译公司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另外在自创的翻译公司中,从事翻译的都是本校的师生,管理起来较为方便,译文质量也有了保障,在翻译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在翻译公司里,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翻译工作,如此学生既提高了翻译能力,又深化了专业英语知识(而这一点才是毕业后工作中最重要的)。教师要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别管理不同学科专业,为学生翻译材料把关。在翻译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所学,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翻译能力将是毕生所受用的。
三、结语
总之,地方高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根据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定位于市场,构建系统化、多元化和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既符合学校定位及培养目标,又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7(3):14-23.
[2] 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6(5):34-40.
[3]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4-12-20(003).
[4] 黄友义,黄长奇.翻译质量与翻译协会的责任[J].中国翻译,2005(5):8-9.
[5] 潘华凌,刘兵飞.地方高校的翻译专业人才与培养:问题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09(5):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