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2012-02-14邱尚琪
邱尚琪
(晋中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山西 晋中 030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和最高抽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势力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国内某些封建落后思想沉渣泛起的情况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探析
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把其概念搞清楚,这就要从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这些相关的概念谈起。一提到价值,人们会首先想到经济学中“使用价值”中“价值”的内涵,而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中的“价值”范畴,就其抽象性程度来说,与经济学中“价值”范畴显然是有区别的,但是,无论怎样抽象的“价值”范畴,也不可能完全离开“使用价值”这样的原始价值内容。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这表明,价值形成源于主体需要,价值形成的条件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的实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不断生成,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那些有用、有利和有益的东西。从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对价值范畴的内涵作这样的概括:价值即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属性。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基本观点,特别是人们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观点,作为一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价值观即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信仰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那么,核心价值观是指什么而言的呢?首先,从一定社会中诸多价值观多元并存的这个角度来说,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各种价值观中具有主导地位或者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其次,从价值观本身的理论内容来看,核心价值观就是指该价值观中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也就是说,它能够充分体现主导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即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信仰等本质内容。由此看来,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那种反映一定社会中主导意识形态本质内容的,并且在该社会诸多价值观中居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以此推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种价值观中居支配地位,且能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内容的基本价值理念。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迫切需要
由于受到资本主义“西潮”、 市场经济“商潮”和社会主义“低潮”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情况来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国内情况来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逐渐确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社会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我们既要在总体上肯定多样化民众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清醒地看到其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冲击和挑战。这就亟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和积极引导,以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整合人们的价值取向。众所周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为建构一个合理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为一个民族的团结一致提供了凝聚力”[2]。和谐社会不仅是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迫切需要。
(二)从国际形势来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护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需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思想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以快捷性、方便性和开放性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的介入,使保持文化多样性和反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斗争变得更为复杂。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就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有目的的侵略,是把一种“优越的”文化灌输给另一个国家的人民,使他们自愿服从这种文化的统治,其根本特征是以施加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影响作为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主要手段[3]。在西方反华反共势力利用其先发文明优势挟带着其核心价值观向我们发起进攻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坚持弘扬和发展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坚持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就会面临被削弱、被消解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三)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情况来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内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协调人际关系、优化执政环境、降低执政风险的功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力量的重要来源与合法性基础,是识别党执政风险的重要根据,是预防化解执政风险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部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建设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以消减错误思潮和反动意识形态的干扰与破坏,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认同。
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导、规范和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提高民众对国家、民族和执政党的认同感。
首先,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价值多样化的态势愈益显著,在这一大的格局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应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但是,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推广,必须是一个自由选择、自愿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为此,在确立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原则,继承、丰富和发展人类历史上所有优秀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规范,特别是要吸收和消化资本主义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使之中国化。当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上,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括民主、平等、公正、互助、诚信和科学[4]。有学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把握四个关键词,即人本、公正、民主、和谐[5]。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以促进其最终成形和确立。
其次,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完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机制。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价值观失范、价值观缺失和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价值观建设的机制不健全、方式不科学有关。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一套更加公平、更加正义的社会机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建立健全政策调控机制。政府的政策具有利益倾向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政策一旦注入社会,必然会引起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因此,政策的确立与执行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听取各利益群体的要求,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为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提供物质支撑。二是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机制。“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特别是在国家社会中,制度调节具体地表现为法理调节。”[6]社会主义法律通过一系列的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基本的社会义务用权利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一个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框架和规则,并通过各种组织制度的结合构成社会中的制度调节和法律调节,将会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实效。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机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教育的传播与内化功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最后,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探寻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方法。任何价值观都是社会化的产物,都与灌输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价值观建设的方法上下工夫。例如,应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受教育者。对普通群众进行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就决不能拿一些书面化的、甚至抽象的理论泛泛而谈,这样必定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再如,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树立道德模范典型,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学习的榜样。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感动中国》栏目,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出一个又一个道德模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可以说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新方式,有助于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价值观建设的好方法、好措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玉梁.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J].学术研究,2002(10):65.
[2] 王守昌.西方社会哲学:修订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207.
[3] 红旗大参考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234.
[4] 朱剑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析[J].湖湘论坛,2008(1):45.
[5] 吕晓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J].探索与争鸣,2007(8):68.
[6] 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54.